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毒素对大鼠白细胞粘附和粒细胞CD11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白细胞粘附参与体内多种病变损伤过程。研究其特点及规律对探讨严重感染、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排异反应等的机理及防治都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模型 ,活体观察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内毒素 (1mg/kg)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粘附变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粒细胞CD11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静脉注射内毒素后 5min内肠系膜微循环细静脉上白细胞贴壁、滚动、粘附数目明显增加 ,30min粘附数达高峰 ,2 40min仍高于正常 ;外周血粒细胞总数在注入内毒素后 30min降到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复苏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PMN表面CD11a、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0.9%NaCl(NS)、7.5%NaCl(HS)、5%NaCl-3.5%NaAc(HSA)三组,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自股动脉放血,于10min内使MAP下降至5.07-5.47kPa,维持90min.按4mL/kg体重分别注入NS、HS、HSA,5min内输完.随后输注三倍最大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溶液,40min内输完.分别于休克前、后、给液后1.5h、3h、6h取血0.2mL,流式细胞仪测定PMN表面CD11a、CD11b表达的变化.结果休克后,各组PMN表面CD11a表达下降,但与休克前比较无显著差别.给液后1.5h,各组CD11a表达继续下降;给液后3h,各组CD11a表达稍有回升;给液后6h,各组CD11a表达又呈下降趋势,HSA组CD11a表达显著低于休克前水平;各组间于各时相点均无显著差别.休克后,各组PMN表面CD11b表达增加,与休克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给液后3h内,各组CD11b表达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增加;给液后6h,NS组CD11b表达继续增加,HS组和HSA组CD11b表达有下降趋势.各组CD11b表达于给液后各时相点均较休克前和休克时非常显著增加,HS组和HSA组CD11b表达于给液后各时相点均低于NS组,但无显著差别.结论液体复苏后,失血性休克大鼠PMN表面CD11a表达呈下降趋势,CD11b表达呈上升趋势,HS和HSA有减弱这种趋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磷脂对脂多糖诱导中性粒细胞CD11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主要研究与磷脂作用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用与不同磷脂预卵育后的LPS刺激细胞,检测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功能及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磷脂卵育后,LPS可插入磷脂脂质体膜中,使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降低,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减少。结果提示LPS6插入细胞磷脂中可以改变其生物活性,推测细胞膜磷脂成分降解可能是LPS诱发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整合素CD11a、CD11b和CD11c在大鼠心脏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胚胎18d(E18d)、生后5d(P5d)、P19d、P40d及生后1年(P1y)大鼠心肌组织的CD11a、CD11b和CD11c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鼠心肌
组织CD11a、CD11b和CD11c表达部位在心肌细胞质内;从E18d到P1y大鼠心肌组织CD11a、CD11b和CD11c的表达逐渐减弱。 RT-PCR显示,CD11a、CD11b、CD11c各组均呈阳性表达。其中CD11a在P5d和P40d间,P5d和 P19d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CD11b在E18d、P5d、P19d和P40d分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11c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11a、CD11b和CD11c在大鼠心肌的发育过程中出现表达量的变化,不同结构的整合素分子在心脏发育过程表现出相似的
表达规律,它们可能对心肌细胞的发育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等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朱广谨,陈祥银,严仪昭,张莹,段岩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此外与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联系。本实验观察PKC激活剂佛波醇酯(PMA)、...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超高速摄录相和荧光显微系统装置,检测了活体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同一微血管内的白细胞流态和血流速度的变化,观察了山莨菪碱对内毒素作用下的微静脉内皮细胞与细胞粘附反应增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大鼠中性粒细胞(PMNS)后,采用PMNS与玻璃珠粘附的模型,通过给予Dex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Mifepristone(RU_(38486))研究大鼠PMNS粘附过程中GR的作用。结果显示,Dex可以明显抑制PMNS的粘附,其作用随着Dex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单纯给予不同浓度的RU_(38486)未发现明显的PMNS粘附增强,说明RU_(38486)本身对离体的PMNS粘附没有明显的作用;若同时给予Dex和RU_(38486),则Dex抑制PMNS粘附的作用逐渐减小,直至完全逆转。该结果强烈提示: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抑制PMNS粘附的作用,其作用是通过GR介导的,当GR被阻断时,这一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8.
9.
C5a对中性粒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揭示C5a和C5aR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VEC)-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胶体金银染色检测C5aR在人GVEC上的表达,并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了经C5a诱导后,GVEC和PMN细胞对间的粘附力,同时通过测定粘附的PMN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观察不同剂量C5a对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GVEC上分布C5aR,经2000ng/mlC5a刺激,G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和内毒素(LPS)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CD14)和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抗CD14抗体拮抗前后AM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 (1)体内部分:取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对照组、LPS组和LPS对照组,烧伤组和LPS组各42只,两组各分为1 h、2 h、4 h、6 h、8 h、12 h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烧伤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各6只大鼠,只检测一个时相点.烧伤组和LPS组分别在大鼠20%Ⅲ度烧伤和LPS注射后各时相点抽取外周血后立即处死行全肺在体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提取相应各组AM.外周血检测外周血LPS浓度,各时相点灌洗提取的AM分别用RT-PCR方法观察相同时相点CD1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含量变化;(2)体外部分:取成年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烧伤血清组、血清抗体组、LPS组、LPS抗体组,每组42只,每组再分为1 h、2 h、4 h、6 h、8 h、12 h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烧伤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各6只成年SD大鼠.各组大鼠行全肺在体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AM,并按时相点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前四组分别加入烧伤血清、烧伤血清+抗体、LPS、LPS+抗体,在以上相同时相点终止培养,RT-PCR、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四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分泌TNF-α和IL-6的变化.结果 (1)体内部分:烧伤组及LPS组注射后大鼠各时相点外周血LPS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在体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与烧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2)体外部分:烧伤血清组与烧伤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对照组比较发现,烧伤血清组、LPS组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AM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亦相应显著增高(P<0.01).以烧伤血清与AM培养1 h后,烧伤血清组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即显著增加.与烧伤血清组比较,血清抗体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6浓度亦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LPS抗体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6浓度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外周血LPS浓度增加,在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 mRNA表达显著增加,离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使LPS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显著增大,AM分泌TNF-α和IL-6明显增加,而抗CD14抗体可以明显拮抗AM合成和分泌炎性介质.提示严重烧伤后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白细胞粘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GR阻断后对白细胞粘附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贴壁粘附数。 2.高体实验。(1)PMN与玻璃珠粘附;PMN粘附率(%)粘附:PMN粘附率(%)=粘附前PMN计数一洗脱液PMN计数(3)PMN粘附 粘附前PMN计数分子CD18:ELISIA检测;(4)CD18表达和PMN与ICAM-1包被磁珠粘附的关系:PMN与ICAM-1包被磁珠粘附,同时测定CD18表达。结果1.在体实验。对照组仅有少量白细胞贴壁粘附(2.50±2.17),阻断GR后白细胞贴壁粘附±Dex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ex±TNF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TNF+Dex+RU486组的粘附率与TNF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分别是 P<0. 05,P<0. 01)。 2. PMN与 EC粘附: TNF组与TNF+Dex组结果同PMN与玻璃珠粘附。Dex+TNF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TNF+Dex+RU486组的粘附率与对照组相差十分显著(P<0.01),与TNF组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3.PMN与ICAM-1包被磁珠粘附:TN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单核细胞表达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D11b的作用以及与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RP和/或脂蛋白处理THP-1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CR2、CD11b蛋白的表达,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CR2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处理后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培养液中NO含量。结果CRP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单核细胞表达CCR2和CD11b,RT-PCR结果显示CRP在转录水平上诱导CCR2的表达。不同脂蛋白对CCR2和CD11b的表达作用不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CCR2和CD11b的表达(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抑制此二者的表达(P<0.01),天然低密度脂蛋白(LDL)则对其无显著影响(P<0.01)。CRP抑制OX-LDL所诱导的CCR2(115.7±6.40比99.0±3.65, P<0.01)和CD11b(121.3±4.79比98.5±4.90,P<0.01)的表达增加;但与LDL显著地协同上调CCR2(LDL 5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CRP 1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均P <0.01)和CD11b(LDL 5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CRP 10μg/ml比LDL 50μg/ml+CRP 10μg/ml,均P<0.01)的表达;CRP削弱HDL对CCR2和CD11b表达的抑制作用。培养液中的NO含量与CCR2和CD11b密切相关。结论CRP诱导单核细胞表达CCR2和CD11b,并调节脂蛋白对CCR2和CD11b的作用;NO可能是此过程中的信使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AIF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凋亡诱导因子(AIF)和细胞凋亡在大鼠内毒素(LPS)脑损伤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异丙酚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3组(n=24):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异丙酚组(LPS+propofol组)经左颈内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大鼠内毒素脑损伤模型,对照组(control组)经颈内动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propofol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后即予异丙酚1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6、12、24和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额叶皮质,检测脑组织含水量,Annexin V-PI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IF、NF-κB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AIF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LPS+propofol组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增高,凋亡细胞增多,AIF、NF-κB和caspase-3表达增加(P<0.05, P<0.01);与 LPS组比较, LPS+propofol组各时点脑含水量、凋亡细胞、AIF、NF-κB和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 ( P<0.05, P<0.01)。结论: 异丙酚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脑损伤的机制与抑制脑组织AIF表达水平及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系统对内毒素刺激条件下牛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对中性粒细胞(PMN)的粘附性行单细胞定量测量。结果发现:在内毒素刺激下,拉离粘附于VEC表面的PMN所需临界分离应力Sc由正常对照的0.086±0.007kPa增加到0.283±0.031kPa,随刺激过程的延长,VEC的粘附力呈继续升高状态,12h达高峰,24h仍无明显下降趋势。结果提示VEC在内毒素刺激诱导下对PMN粘附性的增加既有快相反应,又有慢相反应。这种粘附性的明显增加为内毒素性损伤脏器微循环中大量PMN滞留现象的发生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1980~1986年间,研究人员通过不同途径发现了巨噬细胞糖蛋白-1(PgP-1)、常染色体显性Lutheran抑制子基因[In(Lu)]相关p80、Hermes、胞外基质受体Ⅲ(ECM-Ⅲ)和HUTCH-1,这些分子在第三届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研讨会上被统一命名为CD44。附表阐述了CD44分子结构特征及相关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合并门静脉源性轻度内毒素血症动物血压,血浆乳酸,β-G水平和死亡率的变化,结合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mRNA的表达,并对休克增敏内毒素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输入LPS后,失血休克+LPS组动物血压持续显著下降,血浆乳酸。β-G水平显著升高,且分别明显低于或高于单纯LPS或HS组。  相似文献   

19.
粘附分子CD11a、CD11b、CD62L在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细胞表面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初诊或复发急性淋巴白血病(ALL)、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30例多发性骨髓瘤(MM)、14例淋巴肉瘤白血症及2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11b、CD62L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CD11b、CD1  相似文献   

20.
怡开对白细胞粘附和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深入探讨怡开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方法。结果 :对照组用内毒素后明显引起静脉内白细胞粘附、游出和血小板聚集 ,血流减慢 ,内皮水肿、内皮细胞间间隙增大、血管内皮损伤、出血等对血管内皮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用PK预防的大鼠明显减轻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粘附、游出和血小板聚集 ,未见血管内皮水肿和血栓形成 ,出血比对照组轻。结论 :用PK预防的大鼠能明显减轻白细胞粘附、游出和血小板聚集等 ,减轻血管内皮水肿和血栓形成 ,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