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李坤 《山东医药》2007,47(13):51-52
观察组为经临床治愈后再次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4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5例。以荧光偏振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cy水平明显升高,VitB12和FA水平明显降低。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形成患者多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此类患者可口服VitB12和FA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且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与术后3 d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3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TAT均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患者D-D、TAT水平进行检测,从而为深静脉血栓的预测及防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华  宋霞 《山东医药》2014,(37):81-8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高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根据可能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证据,分析引起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护理计划。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高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76例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病人82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LP(a)、UA及Hcy水平,分析3组LP(a)、UA、Hcy水平与冠心病、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LP(a)、UA、Hcy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高LP(a)血症阳性率、高UA血症阳性率、高Hcy血症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a)与UA、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脑梗死病人LP(a)、UA及Hcy均呈高表达,其水平升高与冠心病、脑梗死关系密切,尽早检测血清LP(a)、UA和血浆Hcy水平对防治冠心病、脑梗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老年患者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04例,根据骨折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非DVT组31例和DVT组73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清Hcy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D-D,对各组Hcy和D-D水平进行比较,并统计Hcy和D-D在各组中的阳性率。结果:非DVT组和DVT组的Hcy和D-D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DVT组的Hcy和D-D较非DVT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的Hcy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非DVT组(P0.05),非DVT组的Hcy阳性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的D-D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DVT组的D-D同非DV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和血浆D-D在骨折特别是合并DVT患者中较健康人群高,对于评价骨折后DVT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cy代谢的因素.方法 将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无下肢动脉硬化并发症组(5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组(63例);6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Hcy浓度,发光免疫法测定叶酸、VitB12浓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各组不同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浆Hcy浓度较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cy参与了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病过程,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骨折并软组织挫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对217例下肢骨折并下肢软组织挫伤患者(A组)及481例单纯下肢骨折患者(B组)的双侧下肢深静脉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血栓患者观察血栓部位、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 A组下肢DVT 36例(16.6%),B组为38例(8.7%),A组下肢DVT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2例(5.5%),B组为9例(1.9%),A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中累及下肢静脉两段及以上者16例(7.4%),B组为12例(2.5%),A组累及两段及以上静脉段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下肢骨折并软组织挫伤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下肢静脉血栓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下肢CT静脉造影(CTV)结果确诊为DVT的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另将82例未发生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 d检测患者的Fib及D-D水平,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记录两组出现血流缓滞的患者比率。结果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测显示,观察组的血流缓滞率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0.005)。两组术前血浆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Fib、D-D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Fib、D-D单独检测(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血浆Fib、D-D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浆Fib、D-D水平及双下肢静脉彩超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脂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杨扬  齐宝庆 《山东医药》2010,50(11):95-96
目的探讨血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208例下肢骨折长期卧床固定患肢者中108例出现DVT(观察组),表现为患肢肿胀,下肢多普勒检查示血栓形成,处于应激期阶段。另100例同期未出现DVT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修饰酶法检测两组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LDL、H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Ox—LDL、LDL、HDL及Lp(a)水平升高与DVT有明显关系,降低血脂水平可降低DVT发生率,对于上述指标升高者可及时应用抗血栓类药物,以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患者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500例骨折患者,将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一组为实验组,共20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00例。实验组患者中,仅患有冠心病的患者42例,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5例,同时患有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3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骨折后不同的时间段和年龄的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4.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3.67%,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骨折之后的8-14天较之骨折后0-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且两组60岁以上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大于60岁以下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容易发生在60岁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下肢骨折的患者身上。患者在骨折发生后的一周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应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尽早采取措施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T—proBNP、Hcy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AMI患者、50例UAP患者、50例SAP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He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ACS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ACS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NT—proBNP、Hcy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在围术期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均未使用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彩色多普勒诊断深静脉血栓的结果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7%(P<0.05);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分别为22.45%、(1.75±0.93)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2.21±0.88)mg/L(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能及时准确判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风险护理在糖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55例予以风险护理。将两组的血糖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峰值速度快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血流速度,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皮下注射传统抗凝药物依诺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口服自拟的补气通脉汤预防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流状况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3例(6.98%)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补气通脉汤通过补气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人膝关静置换术(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2000年1月~2004年4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25例,围于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及未用药组(20例,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结果 用药组DVT总发生率为20%,未用药组DVT发生率为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用药组阳性检出率为20%,未用药组为50%。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 147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根据原发病不同分为两组:骨折组68例,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病组79例.术前常规检查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下肢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 骨折组和骨病组的APTT、PT、TT、Fib水平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332例,正常对照组194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水平,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基础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Hcy水平高于15μmol/L者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均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组予以每日补充叶酸5mg,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4周后复查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组,基础叶酸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基础叶酸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149,P<0.05),治疗组4周后Hcy水平平均降低了37.7%,治疗前后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的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配合骨折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56%,平均住院时间(50.6±4.7)天;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44%,平均住院时间(79.3±5.6)天。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性预防及护理措施干预,对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Hcy代谢的因素。方法将12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3组。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sTM)浓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结果DR组和DN组的空腹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NDC组和对照组(P〈0.01);高Hcy血症的糖尿病患者DR、D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糖尿病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sTM、肌酐(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酸、VitB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Hcy、甘油三酯、VitB12、叶酸、sTM与DN的发生有关;Hcy、FPG、Scr、甘油三酯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叶酸、VitB12、Scr以及代谢紊乱程度影响Hcy的浓度;空腹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玉波 《山东医药》2011,51(37):56-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糖尿病并发TIA者,随访1年,根据TIA发生情况分为3组:A组(TIA发生2~4次)37例、B组(发展为缺血性卒中)8例、C组(未再发生TIA及缺血性卒中)27例,同期选择30例糖尿病无TIA患者作为对照组(D组)。分别检测A、B、C组24 h内及D组入院空腹12 h后血浆hs-CRP、Hcy水平。结果 A、B组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C、D组(P均〈0.05),且糖尿病多次并发TIA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首次并发TIA者。结论血浆hs-CRP、Hcy水平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