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是组成所有血管内表皮的连续单层细胞,在血管功能调节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陈思峰建立的组织块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避免了化学和机械的损伤,使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来研究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实验更加准确可靠。但国内目前掌握这种技术方法的人很少,再将用此方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成功的经验体会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caveolin-1在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并介导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包括对血管活性物质e NOS/NO、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胞吞及转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氧化应激和炎症的调节。多种中药复方、中成药及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caveolin-1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caveolin-1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和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内皮细胞连续覆在血管内膜,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广泛参与了炎性反应、血管新生、免疫应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张力调节等生理及病理过程~[1]。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冠心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其功能异常有密切的关系~[2]。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研究内皮细胞生物学与多种疾病关系的重要方法,是目前最简单可靠的被广泛运用于生理研究的人类血管细胞。随着细胞培养技术不断进步,文献报道了一种仪器,使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cell,VEC)不仅是血流和血管壁之间的机械屏障,而且是高度活化的、功能异常活跃的内分泌、旁分泌及代谢器官。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中发现,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培养是研究内皮细胞功能及其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基础。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疾病与血管功能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是体内决定男性特征的最重要物质,其生理作用贯穿男性生命周期的全部生理活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心血管、男性生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雄激素主要通过结合雄激素受体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亦可转化为雌激素发挥部分作用,其主要途径是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及血脂代谢。生理量雄激素具有保护作用,其水平异常则表现损害作用。该文综述雄激素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以期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皮功能的损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始动和关键环节。多种中药成分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黄酮类、生物碱、多酚类等中药成分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调节该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与白细胞的黏附性、调节血管紧张度及血液凝集状态等发挥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成分及研究进展,期望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药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氧、衰老、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VEC)受损。VEC的大量损伤可使血管抗血栓能力减退或丧失,造成血栓形成。因此,如何保护VEC功能,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展。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多种中药及有效成分具有抗VEC损伤,调节VEC功能,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保护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是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这一细胞群被体外细胞培养成功以来,对它已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现已证实血管内皮细胞层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还具有合成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内环境紊乱与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相互影响,如缺血缺氧、高血糖、高血脂等都会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另一方面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又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近年来已证实多种中药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为中药治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相关性疾病提供了药理学依据。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增殖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血管内皮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 (VEC)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药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预防内皮损伤 ,有效地改善或逆转其功能障碍。从内皮屏障作用、抗氧化、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与释放 ,以及对某些内皮相关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 ,综述了中药单体、单味药及某些复方的作用机制。并强调在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中药复方抗 VEC损伤、防治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形态、表型和功能等方面都不同于大血管内皮细胞,因此,采用微血管内皮细胞,而不是脐静脉内皮细胞来研究发生于组织器官水平的病变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由于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限制,微血管内皮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技术的提高,各种不同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相继培养成功。利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来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不同组织器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特性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为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的细胞,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不仅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而且能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对改善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调节微血管通透性和血液的流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不仅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参与血栓的溶解过程,而且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如灭活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摄取脂蛋白等。因而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脏器、组织水肿的重要原因。为研究某些病理因素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肺水肿等病征的发生机制,我们参照Jaffe等人的方法,建立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药熊果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作用的研究新进展给予综述,以期寻找临床特异性治疗新生血管的理想药物,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新生血管疾病这一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及发生凝血障碍的机理进行综述,探讨梗阻性黄疸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及发生凝血障碍的机理。梗阻性黄疸时损伤内皮细胞的因素有内毒素、胆红素、胆汁酸盐、高血脂、手术创伤和肿瘤等,梗阻性黄疸时血管内皮细胞促凝功能与抗凝功能均发生改变。多因素致梗阻性黄疸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梗阻性黄疸时存在吣凝血机制紊乱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在下肢静脉曲张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调节血管炎性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调节血管张力、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重塑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损伤反应学说”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外临床资料显示,绝经后妇女血清总胆固醇和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减少LDL,增加HDL水平。本文旨地探讨LDL和OxLDL及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以求进一步了解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致血管内上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存在于活血化瘀中药的单体成分-碚皮甾酮是还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缺血氧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观察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的变化。结果:缺血缺氧时,内皮细胞上清液的LDH,ACE明显增多;但应用蜕皮甾酮,则上清液的LDH、ACE较单纯缺血缺氧时明显减少。结论:蜕皮甾酮可能对缺血缺氧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郜宇  陈丽 《医学综述》2007,13(17):1297-1299
血管内皮细胞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凋亡引起的血管萎缩衰退,不仅在临床上造成很多人类疾病而且会促进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肿瘤坏死因子α有着强大的细胞毒性,可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α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郝晓娟  朱旅云 《医学综述》2012,(20):3371-3374
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共同的始动环节之一。内皮细胞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平衡调节及细胞功能调控,既作为各种外界刺激和体液介质的靶细胞,本身又具有非常活跃的代谢功能,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舒缩状态,调节器官血流的同时对血液凝固、白细胞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在脏器的缺血、炎症、免疫等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而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早期的干预及明确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被认为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该文就近几年来,中药在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