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刺对中枢单胺类及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多从针刺镇痛的角度来研究。针刺镇痛进,5-HT含量在中枢的许多部位增加,合成和利用都加速,合成的增加超过了作用。CA中的NA对针刺镇痛有拮抗作用,大部分文献报道,针刺镇痛时,NA在中枢的含量下降;DA对针刺镇痛也有损坏拮抗作用,至于在中枢的含量变化报道不一致。Ach有助于针刺镇痛,在针刺镇痛过程中,中枢Ach含量升高。针刺镇痛时,5-HT与Ach,OLS,NA、亮-脑啡肽  相似文献   

2.
针刺镇痛是针刺主要功效,5-羟色胺(5-HT)、内源性阿片肽、八肽缩胆囊素(CCK-8)是中枢神经参与针刺镇痛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含量变化及相互影响了针刺镇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与埋线干预对抑郁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与埋线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和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成年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应激造成抑郁大鼠模型,同时针刺组和埋线组开始治疗,周期21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的NE、5-HT和DA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针刺与埋线均可使脑内的神经递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埋线组在提高下丘脑的5-HT和DA以及海马的DA方面更具优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针刺与埋线对抑郁模型大鼠均有效,其作用机制具有相似性,均可通过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试图观察电刺激兔中脑中缝核对痛阈的影响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预先在戊巴比妥纳麻醉下,通过定位仪,给兔作中脑中缝核电极埋藏,电极系双极电极,由不锈钢丝制成,中缝核定位参照兔脑图谱,测痛采用直流电-钾离子透入法,有效电极置于左耳背外侧缘中部,无效电极置于左后肢上段外侧,以动物出现全身挣扎时的毫安数作为痛阈值,从术后第三天开始测痛,每次实验时,先将动物悬吊10分钟,而后测痛阈2~3次,取其均值作基础痛阈,然后在每只  相似文献   

5.
塞隆骨镇痛作用和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海平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32-234
目的 :通过塞隆骨和虎骨镇痛作用对比研究 ,比较二者镇痛效果的差异 ,探讨在镇痛方面塞隆骨替代虎骨使用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电击尾致痛实验 ,另外测定了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塞隆骨和虎骨不论对小鼠醋酸扭体还是电击尾致痛 ,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 ,但塞隆骨和虎骨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塞隆骨和虎骨在镇痛方面有类似的药效和作用强度 ,而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不是通过中枢产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曾经报告,脑内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密胆碱(HC-3)阻断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可以明显降低针效;若在此基础上补充胆碱,又可使针效恢复。应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阻断脑内5-羟色胺的合成,针效亦明显降低;相反,应用5-羟色氨  相似文献   

7.
中枢乙酰胆硷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余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室以多学科密切配合,亦即应用临床与基础,形态与机能以及静态测定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乙酰胆碱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8.
已有报道,精氯酸加压素(AVP)可以提高动物的基础痛阈。本实验以钾离子透入—甩尾反应为痛指标,理察了大鼠脑室注射AVP及其抗血清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了电针时脑内AVP含量的变化,探讨AVP在电针镇痛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疲劳是现在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训练的主要因素,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用文献综述法,从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血氨和一氧化氮与运动疲劳之间的关系方面探讨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实验观察了大鼠脑室注射SP拮抗剂[D—Arg^1,D-Phe^5,D-Trp^7·8,Leu^11)-SP(简称DADPDTL)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电针刺激后大鼠脑内SP含量的变化以及脑室或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对电针引起的SP含量变化是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隔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熊克仁  郑培敏 《针刺研究》1990,15(1):1-5,12
<正> 隔区指的是终板前方,前穿质上方,胼胝体下回下方的区域。此区有内侧隔核(Sm)和外側隔核(Sl)。大鼠隔区的主要核团包括Sm、Sl及斜角带核(td),td又以前联合平面分为以前的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和其后向两侧延伸的斜角带核水平支(HDB)。在有些动物的隔区内,曾描述过多至16个独立的核。隔区有多方面的机能,与情绪反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家兔心动过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治疗,针刺麻醉都是根据经络学说。循经辨证选取一定经脉上的穴位,运用一定的手法,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其治疗疾病和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前列腺素(PGS)在哺乳动物各组织有广泛的分布,它是一个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物质。一般认为,PGE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的功能。有人发现于猴、猫、大鼠腹腔内注入 PGE 能产生镇静、镇定效应,以及减少条件防御反射与对抗电或化学引起的惊厥作用。但最近有人报告脑室注入PGE_1有抗损伤效应,并可加强吗啡镇痛。我们在针麻手术病人身上曾观察到血浆PGE 水平与针麻效果有一定的关系,针麻效果好者(Ⅰ级),血浆 PGE 含量诱导后比针前高,术中继续升高;针麻效果差者(Ⅲ级),诱导后,术中血浆 PGE 含量不  相似文献   

14.
Among 103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gastrokinetic distrubanc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66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32 were improv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5% . No noticeable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dministered with Tabella Domperidoni (P>0. 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tegral value of symptoms was remarkably decreased (P<0. 01 ), and gastrokinesographic recording was evidently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 ofacupuncture was superior o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荨麻疹、支气管喘息等过敏性疾患效果良好,其机制则迄今尚未阐明。鉴于组织胺在这些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观察了针刺对组织胺致血管通透性升高作用的影响。实验用成年白色家兔,将脊柱两侧各10×10厘米区域仔细剪毛,暴露皮肤。静脉注入3%伊文思蓝溶液后向暴露区皮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组织胺。30分钟后观察注射局部情况。伊文思蓝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正常情况下不能从血管漏出。皮内注入生理盐水处无皮肤蓝染。注入组织胺处则由于使血管通透性升高,色素漏出、局部皮肤乃蓝染。蓝染程度与组织胺剂量平行,在0.025微克到5.0微克(碱基)之间,蓝染区平均直径与对数剂量呈线性相关。如在注射组织胺之前先给以抗组织胺药盐酸异丙嗪,则组织胺的这一效应显著受抑。家兔双侧“章门”及“足三里”穴受到电针刺激一小时后,再按上述方法测定组织胺活性,发现同样剂量组织胺引起的皮肤兰染区平均直径比未接受电针的对照组者减小17.4~51.0%。将蓝染皮区切下,用甲酰胺提取色素作此色定量,也证实针刺显著抑制组织胺的致血管通透性升高作用。众所周知,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局部组织中的组织胺释出,是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发病环节,对抗组织胺的作用仍然是当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则。本文结果证明针刺有明确的抗组织胺效应,至少部分地解释了针刺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喘息等)的疗效机理。作者过去的工作已证明针刺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组织胺酶的活性,加速组织胺的降解。这可能是针刺抗组织胺效应的途径之一。由于组织胺也是炎性渗出的在重要发病环节,本文的结果也为阐明针刺抗炎效应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Hemiplegiaisacommoncomplicationofcraniocerebraloperationinclinic.Acupuncturetherapycaneffectivelyraisethemyodynamiaoftheparalyzedlimbandaccelerateitsfunctionalrecovery[1 - 4 ] .FromJanuaryof 2 0 0 2toDecem berof 2 0 0 3 ,theauthorsofthepresentpapertreated 2 0casesofpostoperativehemiplegiapa tientswithacupuncturetherapyandachievedsatisfiedresults.Itisreportedasfollows.1 CLINICALDATAFortyhemiplegiapatientsundergoingcran iocerebraloperationwererandomlyandeven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tre…  相似文献   

17.
<正> 印防己毒在发挥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时,能阻断、消除中枢的一些抑制过程。关于针刺镇痛原理的“抑制假说”认为:针麻可能是在针刺影响下,中枢对伤害性刺激传入冲动的一种抑制。那么,消除抑制的印防己毒对针刺麻醉的影响,是否是降低其效果呢?我们用家兔单侧穴位电针镇痛模型,观察了印防己毒对动物电针镇痛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Mentalretardation (MR)isalsocalledasoligophreniaormentaldefectoccurringduringdevelopmentstage .Itmanifestsmainlyasdis turbanceinperception ,memory ,speechandfinemovement ,etc ..Thetherapeuticeffectof“JINSanZhen”therapymainlyfortreatmentofin fantileMRhasbeenc…  相似文献   

19.
实验用JCR纯种小鼠,以5%的牛血清致小鼠过敏性休克,观察其针刺效应。 1.电针“人中、承浆”两穴,对于小鼠实验性过敏性休克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2.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别阻断α、β受体,能够阻断电针的抗休克作用,说明针刺是通过某种途径兴奋肾上腺素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3.应用纳洛酮阻断内源性MLS受体或以其它方法抑制β-内啡肽的释放,则电针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增强。提示药物能弥补针效的不足,发挥针药协同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针刺麻醉或药物麻醉对机体的防卫免疫系统的影响国内外屡有报道。Mclean等(1975)指出,在术后感染发生中,无论在发病率或发病的严重程度方面,病人的免疫状态起主要作用。因此,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对于提高镇痛效果与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药麻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病率相当高,根据1964年的综合统计资料,创口感染占全部术后创口的7.5%。和指出,大约1/3手术病人术后发生化脓性感染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