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43例82眼35岁及以上近视屈光不正患者行激光角膜手术,采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3a。观察术后1、2、3a时的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变化、视觉满意度情况。

结果:术后1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81眼(99%),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75眼(91%),等效球镜平均为-0.64±0.63D,总体满意率为91%; 术后2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9眼(96%),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9眼(84%),等效球镜平均为-0.62±0.59D,总体满意率为86%; 术后3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7眼(94%),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2眼(76%),等效球镜平均为-0.55±0.56D,总体满意率为81%。所有入选病例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1眼等效球镜为-10.00D的患者1a后出现-1.75D的回退,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进行二次补矫。

结论: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远期疗效安全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随时间延长部分患者视近能力逐渐减弱,术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矫正老视的方法,并有可能提供个体化的切削以提高老视患者的视觉质量.本文就老视的机制及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老视的理论进展、手术方式、切削模式及效果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唐静 《眼科研究》2011,29(10):955-959
老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因调节能力下降而引起的渐进性视近困难,目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矫正方法很多,包括配镜、角膜手术、巩膜手术、晶状体手术和药物治疗,也是屈光手术矫正近视、远视、散光取得良好效果后需要突破的重点;但各种方法均以增加屈光力为目的,并不能真正逆转老视的发生。就老视治疗的方法和集中关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中央多焦点非球面切削模式(老视消融术)治疗老视的疗效及其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老视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75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研究组(75例,准分子激光SUPRACOR技术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术后1d、7d、1个...  相似文献   

6.
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调节力逐渐下降的自然现象。 目前老视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多种手术方法用于改善老视眼的调节。其中准分子激光手术成为矫正老视一种重要方法,而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进步。本文就老视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以及准分子激光矫正老视的手术方式和切削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不同切削模式对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患者120例,分为LASIK手术组、ORK手术组和LASEK手术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80d,并对其术后l,7,30,90和180d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LASIK手术组、ORK手术组和LASEK手术组术后30,90d组间满意程度平均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180d,组间满意程度平均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同切削模式之间满意程度均数的两两比较,以α=0.05为标准,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准分子激光ORK手术组早期即可获得较高的满意程度,而LASEK手术组可逐渐获得更高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多焦点非球面切削模式治疗远视型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36例(72眼)远视型老视患者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后用准分子激光SUPRACORTM老视矫正技术矫正远视后在角膜中央区进行老视矫正,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裸眼远、近视力,屈光度,角膜形态学数据,眼压(IOP),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变形指数及患者术后主观感受,术后随访24个月。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非正态分布资料手术前后比较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两两比较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24个月裸眼远视力为0.1(0.5~-0.1)logMAR,与术前[0.2(1.0~0.0)logMA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1);术后24个月裸眼近视力为0.2(0.8~-0.1)logMAR,较术前[0.55(1.3~0.3)logMAR]提高(6.75±1.81)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4,P<0.01)。术后24个月球镜度为-0.25(-1.25~+1.25)D,柱镜度为-0.24(-1.25~0.00)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14、-3.87,P<0.01),术眼屈光度由术前的远视状态变为轻度近视漂移。术后24个月角膜中央3 mm区屈光力(43.97±1.67)D,较术前的[(43.33±1.51)D]有所提高(t=16.85,P<0.01),角膜中央5 mm屈光力及后表面屈光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IOP、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变形指数术后大于术前(F=4.88,P<0.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主观感受进行量化评价,得分为(80±16)分。结论准分子激光多焦点非球面模式切削治疗远视型老视术后能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激光老视逆转术治疗老视的两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激光老视逆转手术(LAPR)治疗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来自于阿根廷的35例61眼(A组)、印度的14例26眼(B组)接受手术治疗。年龄40~60岁,近视、远视和散光均小于1.0D,双眼未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20/40,近附加度数大于 1.0D。采用紫外或红外激光于角巩缘外的巩膜区对称性放射状切开4对(8条)切口,每条切口长度约4.5mm,深度约500μm至600μm,宽度约0.6—0.7mm,观察术后结果。结果:进行LAPR手术的87眼中有6_4眼术后近视力达到J3或更好。A组平均年龄为53.2岁,随访6m后发现:21眼(34.4%)近视力达J1,16眼(26.2%)近视力达J2,4眼(6.6%)近视力达J3,2眼(3.3%)近视力达J4,2眼(3.3%)近视力达J5,8眼(13.1%)近视力达J6。如果排除6个薄巩膜或切削浅的患者,结果则为:51%的患者近视力达J1或更好,90%的患者近视力达J2或更好,100%的患者近视力达J3以上。术后随访发现近视力无明显回退(最长随访时间为12m)。术前近附加为 1.0至 3.0D(平均 2.27D),术后近附加为0.0至 2.0D(平均 0.31D)。B组平均年龄为46.1岁,最短随访时间为8m,最长随访时间为28m,术前无一患者近视力可达J3,术后87.5%的患者可达到J3或更好。平均调节幅度由术前1.9D提高到术后3.6D(Kadlambi-Ranger调节测量尺测量),近附加由术前 1.7D到术后 0.2D。2眼(7.7%)术后3m近视力回退,1眼(3.8%)近视力无明显改善。术后远视力无明显改变,眼压平均降低2—3mmHg,然而大多数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内眼压会逐渐恢复到术前值,且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阿根廷和印度等国的研究结果表明LAPR手术是安全、有效、低回退性的一种老视逆转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近视的结果。方法 我院自1996年9月到1997年10月,应用SVSAPEX型(Summit Technology Inc.USA)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168例近视患者(316只眼)行PRK手术,对其中的150例(260只眼,占84%)患者随诊至少3mo以上,最长1a;男68例(116只眼,占40.1%),女82例(144只眼,占59.9%)。150例(260只眼  相似文献   

11.
大龄近视患者LASIK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岩  夏丽坤  于杰  柴广睿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2022-2024
目的:探讨大龄近视患者LASIK特点及采用Monovision矫正方法设计的LASIK术后疗效。

方法:对104例186眼大龄近视患者(年龄≥40岁)采用Monovision矫正方法设计并进行LASIK手术,并对术前后视力、屈光度、手术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1mo,所有术眼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1),达到1.0的百分率分别为非主导眼83.7%(87/104),主导眼91.5%(75/82); 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非主导眼差异不显著(P>0.05),而主导眼提高明显(P<0.01); 术后屈光度非主导眼为-0.70±0.12D,与术前欠矫设计量基本一致(P>0.05),主导眼为-0.04±0.28D,两组差异显著(P<0.01); 患者对远视力满意度100%、近视力满意度82.7%。

结论:大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以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为主,大屈光参差(>2.50D)患者占比例较高; 采用Monovision矫正方法设计的LASIK术对改善大龄患者术后视近功能、缓解视疲劳以及提高其视觉满意度是切实有效的,将这一临床经验用于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其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眼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单眼视LASIK)治疗伴有老视的屈光不正对患者视觉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屈光不正伴老视的患者172例中124例施行单眼视LASIK(主视眼按最佳矫正远视力完全矫正,非主视眼近视者低矫-0.75~-2.00D,远视者过矫0.75~2.00D),35例放弃手术,13例患者双眼全部矫正。观察术后1d;1wk;3mo时的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mo单眼视LASIK组124例患者双眼远视力0.7~1.2,双眼近视力J1~J3。无因为难以耐受的不适而需要戴镜补充矫正或再次手术者。双眼完全矫正组术后双眼远视力0.7~1.2,双眼近视力J3~J6,8例(62%)视近困难,需配近用眼镜。结论:单眼视LASIK治疗伴有老视的屈光不正安全有效。单眼视治疗在设计手术方案时需根据患者年龄及调节能力、近附加度数、阅读距离、工作性质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罗栋强  王华  何书喜  陈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90-2292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散光行Epi-LASIK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LASIK治疗的患者63例126眼,将患者根据柱镜度数分为2组:Ⅰ组(柱镜-0.25~-2.75D,Epi-LASIK 20例、LASIK 48例)、Ⅱ组(柱镜-3.00~-5.00D,Epi-LASIK 12例、LASIK 15例)。随访6mo观察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残余散光度、角膜愈合情况、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结果:术后6mo,Ⅱ组中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EpiLASIK为21眼(87.5%),LASIK为19眼(63.3%),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55,P<0.05);残余散光度Epi-LASIK为-0.41±0.30D,LASIK为-0.74±0.3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72,P<0.05);角膜散光Epi-LASIK为0.63±0.34D,LASIK为0.81±0.52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34,P<0.05)。结论:Epi-LASIK治疗≥-3.00D散光与LASIK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应用单眼视治疗老视的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方法:21例(26眼)及24例(41眼)老视患者分别接受CK和LASIK治疗,术前患者屈光度球镜+0.75~+2.0D,散光≤+0.75D,术后预期目标屈光度主导眼矫正为0~-0.5D,非主导眼矫正为-1.5~-2.5D近视状态且近视力≥0.5(J3),术后随访1a。结果:术后1aCK组和LASIK组双眼裸眼视力≥0.8且近视力≥J3者分别为52.4%、66.7%,近视力≥0.33(J4)者分别为81.0%、87.5%,两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眼等效球镜屈光度与预期目标相差±0.5D以内者分别为42.3%、70.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眼散光度在±0.75D以内者分别为57.7%、92.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眼角膜光学视功能区CK组和LASIK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眼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明显下降;术后1a患者术眼有干眼症状者CK组为3眼(11.5%),LASIK组为8眼(19.5%),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CK和LASIK治疗老视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1d内)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

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应用3D SIRIUS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并分析LASIK手术后100例200眼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5,30,60min及1d)的角膜前表面4mm光学区的各高阶像差的RMS值,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LASIK术后5~60min角膜前表面顶点区各高阶像差均明显增大,但均于术后1d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各像差中Z17的RMS值增大幅度最大达1126.98%(P<0.01),Z12增加幅度最小为147.92%(P=0.03); 各高阶像差增大的峰值不同,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单峰值期、双峰值和平台型三类; 平均角膜中央厚度在术后30,60min较术后5min时明显增加,并在术后1d明显降低。

结论: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顶点区高阶像差会出现明显增大并于1d内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孙熠  曹虹  燕振国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26-2029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6 mo的视力和屈光度,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4/06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110例220眼术后6 mo的随访资料,其中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患者42例84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S-LASIK)37例74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31例62眼。术前三组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分别为-5.91±1.83、-5.89±1.96、-5.88±1.68D,术前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瞳孔直径差异及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wk,1、3、6mo随访时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等。结果:(1)术后1wk 和1mo 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术后3 mo时 SMILE 和 FS-LASIK 与 LASIK 组分别有5例10眼、5例10眼、4例8眼失访,术后6 mo随访SMILE和FS-LASIK与LASIK组分别有9例18眼、6例12眼、7例14眼失访。(2)术后1wk, SMILE 和 FS-LASIK 与 LASIK 组UC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98, P=0.000;t=2.493,P=0.004)。(3) LASIK组术后1wk与术后3、6mo的U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410, P=0.001;t=3.771,P=0.000),术后1 mo与术后6 mo的U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26)。(4)术后1wk,1、3、6 mo三组患者屈光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 P=0.942;χ2=1.504,P=0.471;χ2=0.949,P=0.622;χ2=0.277,P=0.871)。(5)术后1wk,SMILE组和FS-LASIK组与LASIK组裸眼视力≥5.0的眼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9, P=0.002<0.016;χ2=12.906, P=0.000<0.0016),而FS-LASIK组与LASIK组裸眼视力≥5.0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604)。(6)三组患者术后1wk和1、3、6mo的等效球镜度数在±0.50D范围内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9,P=0.697;χ2=1.176,P=0.634;χ2=0.871,P=0.736;χ2=0.683,P=0.770)。结论:在术后6 mo内SMILE和FS-LASIK与LASIK矫正近视均具备有效性和稳定性,但SMILE在术后1 wk的有效性优于FS-LASIK及LASIK,能够在术后更快速地改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上皮植入及内生发生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12于我院行LASIK患者1 256例2 256眼,术后发生角膜上皮植入及内生18例30眼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眼进行治疗后,对治疗前后患者整体视觉质量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行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及内生18例30眼,发生率为1.3%。18例30眼患者中12眼为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上皮内生,12眼为术中多次角膜瓣下冲洗,2眼为术中制作角膜瓣出现不规则瓣,4眼术中无特殊。30眼角膜上皮内生的程度:Ⅰ级11例18眼,Ⅱ级4例8 眼,Ⅲ级3例4眼。Ⅰ~Ⅱ级者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并辅予降眼压药物治疗为主,Ⅲ级者先予药物治疗,若情况无好转,则予手术治疗。治疗后11例18眼Ⅰ级者中8例13眼内生均消失,3例5眼植入上皮灶缩小; 4例8眼Ⅱ级者中2例4眼上皮植入消失,2例4眼上皮植入程度减轻至Ⅰ级; 3例4眼Ⅲ级者中2 例2 眼角膜缘1mm处瓣缘有0.5~1mm宽瓣下浅灰白色带,视力0.8 ~1.2,1例2眼患者予刮除植入角膜上皮及内生上皮,随访无复发。治疗后18例角膜上皮内生患者整体视觉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Hc=10.511,P<0.01)。

结论: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及早发现并予积极治疗是对预防和治疗LASIK 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春晖  安阳  吴曦  何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01-1204

目的:评估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7-06/09在我院行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1眼,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形态参数、矫正眼压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6mo,本组患者UCVA(LogMAR)从术前1.44±0.18提高到-0.03±0.04,SE从-8.01±1.23D减少到-0.06±0.54D,角膜最陡峭曲率由44.23±0.80D下降到37.39±1.17D,角膜最平坦曲率由42.87±0.61D下降到36.84±0.99D,角膜最薄点厚度由525.33±30.42μm下降到402.12±28.04μm,矫正眼压由17.77±2.16mmHg下降至16.69±0.41mmHg,而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变化。术后随访未见角膜感染、严重的非感染性炎症及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结论: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设定角膜瓣厚度110μm。EC5000-CXIII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43例283眼。术前检查包括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ObscanⅡ等。术中测量其中35眼的角膜床厚度,推算其角膜瓣的厚度。观察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平均随访3mo。

结果:术中出现过小瓣(直径<5mm)3眼,角膜边缘切开不完全5眼,切口出血8眼,术后球结膜下出血6眼。35眼角膜瓣厚度108.75±8.52(98~117)μm,误差(实测值与预设值之差)6.49±8.62(3~12)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预先设计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平均等效球镜-0.29±0.47(-1.50~+1.00)DS,251眼(88.7%)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