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P区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与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58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少2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区耐药基因和基因型,同时观察三种主要突变模式与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158例CHB患者检出B基因型42例(26.58%),C基因型116例(73.42%)。131例发生P区不同位点突变,突变率为82.91%。共检出11个HBV突变位点,主要突变位点是M204I,L180M,M204V,A181V和A181T,耐药频率依次为41.14%,37.34%,22.15%,11.39%和10.13%,11个突变位点有21种突变模式。拉米夫定(LAM)耐药相关突变中以L180M和M204V合并出现为主,其次以M204I单独出现; 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相关突变中以A181V为主; 恩替卡韦(ETV)耐药率较低。结论 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以B和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 耐药突变主要集中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而恩替卡韦耐药率较低。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耐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和P区耐药突变模式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提取患者血液标本中的HBV DNA,利用ABI 3730型遗传分析仪对DNA进行测序,通过SeqMan软件实施序列比对,分析HBV DNA的基因型和P区耐药突变的情况。结果检出HBV基因型为B型者136例,占60.71%;为C型者62例,占27.68%。二者比例均高于D型、B+C型及未分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明确出现耐药突变,其中B基因型对于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的耐药率分别为18.38%与9.56%,与C基因型对于二者的耐药率16.13%与9.6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患者M204V、M204I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8.60%、17.54%,C基因型患者则分别为28.57%与38.10%,两种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型基因突变患者间YMDD突变(M204V、M204I)及非YMDD突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及C基因型分别与M204V及M204I两种突变均呈正相关。结论十堰地区HBV的基因型主要是B型及C型,发生的HBV耐药突变则以M204I和M204V为主,在临床治疗时应按照基因分型以及耐药突变情况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汪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35-243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地区差异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HBV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BV基因分型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HBV基因分型比血清亚型更能准确地反映原型病毒株之间的自然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苏冬娜  吴诗品  石之磷 《临床荟萃》2002,17(22):1303-1304
目的 探讨HBV各基因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为评估病情预后和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方法 对 114例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 ,研究各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球蛋白 (γG)、发病年龄等病情相关指标。结果 发现B型 2 1例 ,C型 72例 ,D型 6例 ,BC型 9例 ,CD型 4例 ,无法分型者 2例。C型ALT、TBIL、γG、发病年龄等均高于B型 (P <0 .0 5 ) ,D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C型。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 ,B型次之。BC型和D型乙肝较易发展成肝炎后肝硬化、肝癌 ,而D型致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可能性更大。C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 ,同时B型患者趋于年轻化。B型重型肝炎预后良好 ,C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HBV基因分型及核苷类药物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分析的新方法.方法 2011年7至8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48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利用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标本DNA,然后分别进行HBV全基因组和P基因片段扩增,最后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通过构建系统发生树和Genotyping软件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两种扩增产物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得到48条HBV全基因组序列,通过构建系统发生树和Genotyping软件分析两种方法确定12条B型序列和36条C型序列;对HBV P基因片段测序产生的序列进行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完全一致.通过对HBV 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共发现7种核苷类药物耐药突变形式,所测标本突变比例达27.1% (13/48),其中所有突变均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相关,未检测到其他核苷类药物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另外,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同样48份标本进行分型检测,共得出B型11例,C型35例,BC混合型2例.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片段测序可能是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病毒分型方法.同时,该方法还可对核苷类药物相关耐药突变进行分析,为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和P区耐药突变模式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HBV-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以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及P区耐药突变位点,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检出HBV基因型B型135例(61.6%)、C型61例(27.9%)、D型2例(0.9%)、B+C混合型3例(1.4%)、B+F+G混合型1例(0.4%)、未分型17例(7.8%)。对202例分出基因型的标本进行耐药突变检测,其中76例发生耐药突变,突变位点以M204I(42.9%)、M204V(22.1%)、L180M(27.3%)多见。YMDD突变的发生率在B、C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YMDD突变类型中的M204V和M204I在B、C基因型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HBV耐药突变以M204I、M204V、L180M多见,临床医生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俊明  牟振云 《临床荟萃》2006,21(11):825-82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逐步深入,进展迅速.现就HBV的基因分型及其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江苏地区176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定量检测。结果176例血清中,C型117人(66.5%),B、C型40人(22.7%),B型9人(5.1%),D型1人(0.6%),A型1人(0.6%)。C型与B、C混合型在HBV 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3,P<0.05),B、C混合型的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C型。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所占比例(71.4%)比在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HBV DNA各基因型在患者年龄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B型较少,D型、A型极少;B、C混合型患者的HBV DNA数量水平显著高于C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江苏地区176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定量检测.结果 176例血清中,C型117人(66.5%),B、C型40人(22.7%),B型9人(5.1%),D型1人(0.6%),A型1人(0.6%).C型与B、C混合型在HBV 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3,P<0.05),B、C混合型的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C型.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所占比例(71.4%)比在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HBV DNA各基因型在患者年龄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B型较少,D型、A型极少;B、C混合型患者的HBV DNA数量水平显著高于C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特征,监测HBV发生耐药突变基因状况。方法随机收集CHB患者血清样本共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反向斑点(reverse dot blot,RDB)杂交技术联合检测HBV基因型以及多位点耐药突变基因,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所用软件为GraphPad Prism 5.0。结果男性患者平均HBV DNA含量5.38±1.15 lg IU/ml,女性患者平均HBV DNA含量5.05±1.59 lg IU/ml。不同性别组之间HBV 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5 0,P=0.3857>0.05)。HBV C基因型检出率最高48.08%(25/52),其次为B基因型36.54%(19/52)。总耐药突变率30.77%(16/52),rt204位点发生突变率最高50.0%(8/16)。HBV不同基因型之间不同位点发生耐药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6,P=0.6982>0.05)。结论C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rt204为最易产生耐药突变基因位点;联合检测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湘潭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YMDD基因区序列突变及BCP区突变情况及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952例不同类型的HBV感染者的样本同时进行基因型、YMDD基因区序列突变及BCP区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湘潭地区HBV各种基因型分布比例为:B型占73.32%,C型占12.08%,B、C型混合感染14.60%。YMDD基因区序列突变结果显示:YMDD野生型,占88.66%,其余为YMDD突变型。BCP区突变结果显示:1762A/1764G(野生型)占70.59%,1762T/1764A(突变型)占19.75%,其余为混合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显示:HBVB型和C型YMDD基因区序列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序列突变类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VC型YVDD突变率要高于B型。C型BCP区突变率要高于B型(P〈0.01)。HBV YMDD野生型和突变型的BCP区突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BV YMDD突变型标本BCP区突变率与YMDD野生型相比无差异,但YVDDBCP区突变率要高于其他类别。【结论】①湘潭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优势基因型,具有南方地区的特点。②拉米夫定治疗前通过HBV基因型检测来预测抗病毒应答可能并无实际意义。③HBV基因分型、YMDD基因区序列突变、BCP区突变检测的应用,将有助于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前C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为临床优化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征集9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前C基因及BC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HBV基因分型为:A:11例(11.2%);B:20例(20.4%);C:56例(57.1%);D:8例(8.2%);B/C混合型:3例(3.1%)。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较,基因B和C型的患病率较高。基因型C的前C基因突变率为46.9%(46/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1);基因型C的BCP突变率为41.8%(41/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1)。结论 HBV基因分型以B、C基因为主。基因型C与BCP和前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HBV基因型检测无论是对HBV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还是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HBV的分型方法很多,其中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但各种方法对不同的工作领域仍是必要的。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研究HBV的基因型,对了解那一型毒力强,致病性大,观察筛选疫苗及母婴阻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HBV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HBV基因型与其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着重对现有的HBV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型别与地理分布、基因突变、致病性及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性进行介绍,并对目前HBV基因型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分析东莞地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性别、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值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种HBV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地区206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C型为主69.42%(143/206)、B型11.17%(23/206)、D型7.28%(15/206)、B+C混合型5.83%(12/206)、C+D混合型5.34%(11/206)、B+D混合型0.97%(2/206)。基因型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与其它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基因型阳性组血清平均HBV DNA定量值大于1×106(copy/ml),各基因型阳性组与基因型阴性组血清平均HBV DNA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莞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基因型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B、D、混合型(B+C型、C+D型、B+D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值有一定关系。东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可能与本地区外来人群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与致命的爆发型肝炎、肝硬化(LC)、重型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洋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50-952
目的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按慢性HBV感染者111例的不同临床分型,对其中HCC、L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分布、临床分型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BCP区双突变,以及不同HBV基因型BCP双突变的比较。结果在CHB、LC、HCC患者中,HBeAg阴性者分别为24.3%、75.7%和83.8%;HCC患者HBeAg阴性率较CHB患者明显升高(P<0.05)。男、女性别HBV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7.3%和54.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组HBV以B基因型(40.3%)、C基因型(51.7%)占优势,≥30岁组以C基因型(67.2%)占优势,<30岁组B基因型构成比高于≥30岁组(29.6%,P<0.05);HCC、LC患者中HBV以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3.0%和75.6%。BCP双突变率在HCC、LC分别为64.9%和56.8%;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占63.6%(42/66)。结论鲁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LC、HCC患者基因型以C型占优势,HCC患者BCP双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19.
石铭  张勇  祝英华  花艳艳  韩博 《检验医学》2010,25(12):956-958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突变株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分别对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YMDD突变株及基因型检测。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时间〈12个月、12~24个月及〉24个月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5%、35%、16%,YMDD变异率分别为22%、54%、100%。对1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发现,B型占17%,C型占75%,B、C混合型占8%;其中,B型、C型患者中YMDD变异率分别为21%、19.5%,B、C混合型患者中未发现YMDD变异。HBV DNA与HBV的YMDD变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期间,HBV的YMDD变异不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转阴与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诱发的YMDD 变异和病毒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0例,其中 HBeAg 血清学转阴患者577例,未转阴患者623例,检测患者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和 HBV 基因型,并比较和探讨3者的关系。结果577例 HBeAg 阴性患者中有233例(40.38%)存在病毒复制(HBV-DNA ≥103);对233例基因分型显示,A 、B 、C 、D 基因型分别为163例(69.96%)、57例(24.46%)、11例(4.72%)、2例(0.86%);YMDD 突变检测发现,233例患者中106例(45.49%)发生 YMDD 突变,其中Ⅴ突变68.87%,Ⅰ突变22.64%,Ⅰ/Ⅴ共生突变8.49%。在106例 YMDD 突变患者中 A 、B 、C 、D 基因型分别为0例(0.00%)、72例(67.92%),27例(25.47%),7例(6.60%)。结论本院所在地区 HBeAg 血清转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仍保持一定的活力,持续监测病毒拷贝数、YMDD 突变和基因型对于此类患者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