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眼巩膜组织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理性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组15眼、开角型青光眼组15眼及正常眼15眼的巩膜组织,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巩膜组织的Ⅰ型胶原纤维蛋白表达量.结果 病理性近视组巩膜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眼组和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眼和青光眼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巩膜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异常表达与单纯性高度近视眼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与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糖尿病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130只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分为青光眼组69例(76只眼)和合并糖尿病组51例(54只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于小梁切除术前后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到内巩膜层的垂直距离(即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通过软件计算自动获得脉络膜平均厚度,观察并与术前比较是否有改变。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和脉络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梁切除术后2周,合并糖尿病组脉络膜厚度比青光眼组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视力与眼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情况,两组视力与脉络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眼压在术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6,P=0.00)。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是否合并有糖尿病于小梁切除术后对脉络膜厚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25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确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0例,高血压病50例,观察眼压、血压、视乳头C/D比,视野,归纳总结.结果 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血压高者25例(50%).50例高血压病中,眼压高者38例(76%),视野损害40例(80%),光敏度下降35例(70%),中心暗点25例(50%),周边视野缩小17例(34%),生理盲点扩大17例(34%).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血压病有极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132例(151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缝线,术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手术后有85眼(56.29%)眼压控制于10~15mmhg,61眼(40.39%)眼压控制于16~21mmhg,4眼(2.64%)需配合降眼压滴眼液控制于10~21mmhg,1眼(0.66%)多次手术后植入房水引流阀门后眼压控制.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51眼(100%).出院时滤过泡均为扁平微隆,6个月后滤过泡形态稳定,观察至1年无改变:微小囊状型81眼,弥漫扁平型65眼,瘢痕型3眼,其中1眼最终植入房水引流阀,包裹型2眼.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解剖与临床》2006,11(4):262-264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IS)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30只眼)具备手术适应证的开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Ⅰ组14例20眼,行NPIS联合羊膜植入术;Ⅱ组9例10眼,行NPIS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时,Ⅰ组与Ⅱ组的视力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24月时,两组眼压值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后早期有少量前房积血2只眼,轻度房水闪光5只眼;Ⅱ组术后早期1只眼有轻度房水闪光。结论:NPIS联合羊膜植入术与NPI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分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其术后降眼压效果均较好(P〉0.05)。但前者的成本明显低于后者,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常玉琴  石一宁 《医学信息》2001,14(6):369-370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0例 (85只眼 )男 2 6例 ,女 34例。年龄 6~81岁 ,平均年龄 5 6 .7岁。右眼 15例 ,左眼 2 0例 ,双眼 2 5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 79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77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 2只眼 ) ,继发性青光眼 5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 1只眼。1.2 方法1.2 .1 术前准备 一般眼压控制在 3.73k Pa以下 ,对晚期青光眼控制在 1.99~ 2 .6 6 k Pa左右 ;术前 3d停用缩瞳剂 ,常规作血尿粪、心电图 ,胸透检查 ,血压 ,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1.2 .2 手术  1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 C术。 2巩膜瓣下咬切术。 3巩膜瓣下咬切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4只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54只眼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其中2眼出现前房出血,2眼出现脉络膜脱离,6眼出现浅前房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稳定。术后1月随访时,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47只眼占87%,眼压≤21mmHg者有44只眼占81.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确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0例,高血压病50例,观察眼压、血压、视乳头C/D比,视野,归纳总结.结果 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血压高者25例(50%).50例高血压病中,眼压高者38例(76%),视野损害40例(80%),光敏度下降35例(70%),中心暗点25例(50%),周边视野缩小17例(34%),生理盲点扩大17例(34%).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血压病有极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的血流改变情况 ,探讨其机理。方法25例(40眼)经临床证实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用HRF共焦激光多普勒眼底视网膜血流仪行筛板血流检查。根据术前视野损害程度分组 ,其中早期组15例(15眼) ,中晚期组25例(25眼)。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术后血流速度改变与青光眼所处的阶段有关。在早期组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善 ,而中晚期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 ,并且与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有关(P<0.05)。结论中晚期青光眼术后血流改善明显 ,与眼压下降幅度有关 ,预示着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存在筛板血管自身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