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对二种不同形状的肿瘤靶区设野计算,比较四种立体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适形特点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方法:患者经过CT模拟定位后,行三维治疗计划勾画和计算。二个靶区,一个小而规则的肿瘤和一个大而不规则的肿瘤。用四种立体放射治疗技术对二靶区进行计算和比较:1、旋转治疗(ARC):似传统的直线加速器的旋转治疗,用3-4个弧度;2、三维适形技术(3D):用6个非共面固定野治疗;3、调强治疗(IMRTa):用5个共面固定野和多叶光栅调强治疗;4、IMRTb:用6个非共面固定野和多叶光栅调强治疗。IMRT由反向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每个靶区和每种技术都经过剂量容积直方图计算。结果:对小而规则的肿瘤,四种技术的剂量适形度和正常组织的等剂量分布基本相似,IMRTa相对更加出色。对大而不规则的肿瘤,在靶区剂量适形度上IMRTb表现最好;在正常组织的高/低剂量分布上IMTRa最好。结论:与ARC和3D相比,调强技术能提高靶区剂量的适形度和减少正常组织的高/低受照剂量和范围,用立体放射技术治疗大而不规则的肿瘤靶区,调强技术可以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适形铅块的制作及验证结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利用立体定向定位技术 ,在三维空间方向上通过多个非共面照射野对靶区的适形集束投射 ,使照射剂量的分布与靶区形状相适合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方法。3DCRT使靶区得到较均匀的高剂量的同时 ,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吸收剂量很小 ,提高了放射治疗的增益比 ,进而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或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3DCRT被放射肿瘤学界认为是本世纪初放射治疗的主流。适形照射野是 3DCRT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过多野光栅和适形铅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对64例鼻咽癌后程加量的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的限制受量,采用一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或多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来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DVH图和剂量曲线分布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5%一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鼻咽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病变侵犯的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在没有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均匀度更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可提高鼻咽癌放疗剂量及鼻咽癌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王永刚  刘跃  陈宏  刘均  李英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23-152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利用立体定向定位技术,在三维空间方向上通过多个非共面照射野对靶区的适形集束投射,使照射剂量的分布与靶区形状相适合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方法.3DCRT使靶区得到较均匀的高剂量的同时,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吸收剂量很小,提高了放射治疗的增益比,进而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或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3DCRT被放射肿瘤学界认为是本世纪初放射治疗的主流.适形照射野是3DCRT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多野光栅和适形铅块实现的.适形铅块通过低熔点铅制作成的,虽然制作比较费工时,但较电脑控制的多野光栅的照射技术的费用低廉,而且当轮廓成型性相对优越,相对符合我国国情,故在我国广泛应用.但适形铅块制作的工艺影响因素较多,故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前者大.我科自1997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对421例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了3DCRT,并制作了大量的铅块.本文通过对3DCRT中适形铅块的制作及验证结果分析,探讨减小适形铅块的制作及固定误差,提高3DCRT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宫颈癌患者外照射阶段计划靶区以及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我院放化疗中心住院的21例宫颈癌患者,行CT扫描,设靶区,勾画周围危及器官,剂量50Gy.分别行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照射最大剂量、照射最小剂量、照射平均剂量及周围器官的照射体积,计算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5F-IMRT、7F-IMRT、9F-IMRT的靶区适形度优于3D-CRT;在受累的周围器官保护方面,IMRT计划均优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阶段IMRT计划在靶区适形度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保护方面要好于3D-CRT,同时也表明5野与7野、9野比较,在治疗的经济效益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6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调强五野照射技术和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随机选择8例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6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常规放疗技术计划靶区( PTV )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调强放疗技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f,临床靶区( CTV)处方剂量为54 Gy/2.16 Gy/25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等。结果6种技术中,3D-CRT切线照射技术优于常规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优于3D-CRT切线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又优于野中野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稍优于五野调强照射技术。五野调强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切线照射技术相比,各有优劣之处。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建议靶区体积较小时采用调强切线照射技术,靶区体积较大时采用五野调强照射技术或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优化及剂量的验证.方法用CT模拟定位机收集患者图像资料,根据病变(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和预定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限量,借助计划系统计算出射野方向上的应需要的强度分布.结果靶区处方剂量进一步提高,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减低,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讨论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对内蒙古自治区肿瘤患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 ,经常出现二个以上的临床靶区 ,如肺癌多灶性脑转移、肺癌伴远处纵隔淋巴结转移、胰腺癌腹膜后多发淋巴节转移等。在常规共面的二维放射治疗中 ,处理好两靶区的衔接问题 ,避免在靶区内出现高、低剂量区 ,是设计治疗计划的关键 ,也是二维计划实现剂量均匀分布所遇难点 ,而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中可同时设计几个靶区的剂量分布 ,既要保证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又能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尽量接受较少照射 ,本文针对三维立体适形有放射治疗方案设计中多靶区不同分割次数对肿瘤照射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疗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最合理方式。方法:对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2种技术,同时设计胸壁治疗计划,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2种治疗计划中照射野的数目、肿瘤靶体积的剂量、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匀指数(HI)及心、肺、肝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照射量。结果:IMRT技术靶区的适形度、剂量分布均匀,心、肺、肝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量分别为0.21、1.19、2.75、9.797、.68 Gy,优于3D-CR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治疗技术中肿瘤靶区内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可以提高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减少胸壁出现高剂量区;能减少心、肺、肝等器官的照射容积和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