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337例肝硬化病例中收集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病例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消化溃疡发生率18、1%,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26,3%,高于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患者消化溃疡的发病率。消化性渍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率60、6%,高于胃溃疡发生率(31.0%)。复合性溃疡较少见(发生率8、4%),胃溃疡多发于胃窦部,本组治愈率28、6%。结论 肝硬化时消化性溃疡发生率高;在抑酸、保护胃粘膜、清除旧治疗的同时,针对门脉高压、内毒素血症等发病因素进行综合治疗,并积极促进肝功能恢复,是提高肝硬化病人合并消化渍疡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春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84-4784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源性溃疡(Hu),其发生率为非肝硬化者的2.5倍。在肝硬化临床组发病率为18.6%,尸检组中为17.7%[1]。Hu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黏膜病变出血,临床上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内科应用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源性消化性溃疡10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00例均为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除外患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肝硬化肝功能childC级者。其中男74例,女24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50岁,随机分为A组48例和B组5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出血率、肝硬化程度及肝功能child分级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均依据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同时选单纯性消化性溃疡50例作为C组。本组全部病例都在1d~3d内经胃镜确诊为溃疡。1.2治疗方法A组: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口服,普萘洛尔片10mg,3次/d口服,其中适当调整普萘洛尔剂量使心率下降25%为准,但...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据报道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较高,大约是非肝病人群溃疡病发生率的2~3倍,临床统计其发病率为10%~33%(1).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缩写为H.pylori)与肝源性溃疡的关系尚未定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为我院1999年7月至2000年2月来门诊就诊并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病人,同时除外患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近2周内有服药史,共有50例肝硬化病人被纳入研究.另外,选择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非肝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两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肝硬化的诊断参照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包括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B超和/或CT、MRI检查,部分病例肝活检等综合诊断(2).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31-131,13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居首位,占51.3%,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0.5%和12.8%.经对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停止33例(84.6%),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者5例(12.8%),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而死亡1例(2.6%).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和胃黏膜的治疗,同时还要兼顾肝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源性溃疡的病因与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雪  谭至柔 《医学综述》2000,6(9):402-403
<正>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是慢性肝病的一种肝外表现,其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均异于一般的消化性溃疡.由于原发疾病的存在,常缺乏溃疡病的典型症状,以致漏诊率较高,延误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就国内外近期文献综述如下.1发病概况一般人群溃疡病发生率为6.8%~10%.而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大约是正常人群的2~3倍,临床统计其发病率为 10%~33%.梁扩寰报道37例肝硬化尸检溃疡发生率为10.8%,陈德珍等报道44例肝硬化尸检溃疡病发生率为13.6%.Galvet报道201例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10.5%.  相似文献   

6.
黄雪  谭至柔 《广西医学》2001,23(3):602-603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 ( Hepatogenic Ulcer) ,据报道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较高 ,大约是非肝病人群溃疡病发生率的 2~ 3倍 ,临床统计其发病率为 1 0 %~ 33% (1) 。目前 ,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缩写为 H.pylori)与肝源性溃疡的关系尚未定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为我院 1 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来门诊就诊并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病人 ,同时除外患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近2周内有服药史 ,共有 50例肝硬化病人被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胃黏膜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春艳  刘元元  韦裕 《吉林医学》2006,27(3):289-29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特点并且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两个组,A组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者,B组为肝硬化不伴门脉高压者。结果:A组内镜下蛇皮样改变、猩红热样疹、红斑症、消化性溃疡、糜烂病灶发病率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脉高压病人胃黏膜蛇皮样改变、猩红热样疹、红斑症、消化性溃疡与肝功能Child分级无关,糜烂病灶与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高。胃黏膜病变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无关。结论:门脉高压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的重要因素,胃黏膜糜烂与肝功能衰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治疗的病案.结果治愈19例(86%),好转3例(14%),无死亡,发生并发症6例(27%).结论胆石症合并肝硬化病人手术风险较大,术前的肝功能评估和改善,术中的个体化处理,术后的多器官功能监测和全身支持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将115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除外合并肝病者11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5例肝硬化病人发生胆石24例(20.9%),对照组发生胆石5例(4.3%),肝硬化组胆石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发生率高,与肝功能损害、胆汁成分改变、脾功能亢进、内分泌及胆囊功能紊乱等有关,其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是肝硬化的继发表现,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观察指标,宜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常欣荣  陈兆枢 《华夏医学》2001,14(2):153-154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原性溃疡 [1 ] 。肝原性溃疡难以治愈且易出血 ,笔者通过对洛赛克联合大黄治疗肝原性溃疡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初探大黄对肝原性溃疡愈合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院住院患者 5 3例 ,男 47例 ,女 6例 ;年龄2 6~ 6 4岁 ,平均 (4 7.2± 12 .6 )岁。肝炎后肝硬化 31例 ,酒精性肝硬化 2 2例。肝功能按 child分级 ,A级 19例 ,B级 34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期溃疡 ,其中胃溃疡 2 7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1例 ,复合性溃疡 15例。患者无心肺疾病和原发性内分泌疾病。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1月至今收治的35例胃溃疡、68例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资料,调查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总结治疗和临床经验。结果:我院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其中胃溃疡的发病率(34%),多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为(66%),多发于中青年人。其中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结论: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已经逐年降低了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从而能够提高患者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认识。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林国珍 《医学文选》2002,21(2):202-204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U) ,其发病率较高 ,为正常人群的 2~ 3倍 [1] 。我院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 HU患者 46例 ,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HU组 ) 46例系经超声波、生化及内镜等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 ,男 3 8例 ,女 8例 ;年龄 3 6~ 76岁 ,平均 5 2 .5岁 ;平均病程 1 0 .5年 ;肝功能根据 Child- Pugh分级[2 ] :A级 2例 (4.3 % )、B级 2 0例 (43 .5 % )、C级 2 4例(5 2 .2 % )。另选同期经内镜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单纯性消化性溃疡 (PU) 5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鹰潭铁路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问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结果:(1)在6183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2085例,检出率为33.7%.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14例,胃溃疡542例,复合性溃疡229例.(2)溃疡的高发季节以秋冬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3)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5.5:1.(4)溃疡平均年龄40.3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43岁组最高,胃溃疡30~50岁组最高,复合性胃溃疡44~60岁组最高.结论:(1)鹰潭铁路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低.(2)溃疡高发季节以秋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3)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 (HU)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经胃镜证实的5 2例HU病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 ,同时设治疗组与对照组 ,比较奥美拉唑联合普萘洛尔与奥美拉唑治疗HU的临床疗效。结果 HU在肝硬化总患者中发生率为 17.8% (5 2 / 2 93)。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因中占 5 0 .0 % (16 / 32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8例 ,胃溃疡 18例 ,复合性溃疡 6例。 80 .0 % (4 2 /5 2 )糜烂性胃炎。Hp阳性率 5 1.9% (2 7/ 5 2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HU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Hp感染率低。质子泵抑酸药奥美拉唑与适当剂量的心得安是治疗HU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1月至今收治的35例胃溃疡、68例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资料,调查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总结治疗和临床经验。结果:我院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其中胃溃疡的发病率(34%),多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为(66%),多发于中青年人。其中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结论: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已经逐年降低了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从而能够提高患者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认识。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和临床诊疗。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胃镜检查诊断结果:4例(3.4%)胃癌,4例(3.4%)急性胃黏膜病变,18例(15.3%)消化性溃疡,40例(33.9%)门脉高压性胃病,52例(44.1%)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后,显效24例(20.3%),有效84例(71.2%),无效10例(8.5%),其中死亡患者6例。结论:非曲张静脉出血中的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等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种类,对患者进行全面内镜检查,对患者的出血位置以及病因做出准确判断,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ulcer,HU) ,其发生率为非肝硬化 2 .5倍。通常给予一般抗溃疡治疗 ,疗效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差。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应用泮托拉唑联用心得安治疗HU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50例均为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 ,除外患有心脏病、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及肝硬化肝功能ChildC级者。其中男 36例 ,女 1 4例 ,年龄 2 8~ 70岁 ,平均年龄 4 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 2 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 ,溃疡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68例,对其进行同期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出院6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腹腔大出血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腹腔感染伴十二指肠瘘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病死率为10.29%。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2例,大量腹水2例,腹腔内出血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肝性脑病3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膈下脓肿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29%。结论: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行同期手术时,要对手术风险与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充分评估,行护肝治疗,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凤琳 《当代医学》2011,17(2):51-5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49.3%,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1.5%和14.6%。经对症治疗,消化道停止出血50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而自动出院者为6例,3例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死亡。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也是不可忽视的出血原因。因此,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行脾切除 断流术治疗胆石症组(一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5例、合并中西利胆排石治疗2例)与7例单纯脾切除 断流术组近期肝功能改善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肝功能改善率(62.5%)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 断流组(14.3%)(P<0.05),再出血率小于单纯脾切除 断流术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行脾切除 断流术并结合治疗胆石症的预后较单纯脾切除 断流术好,且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