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患者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相似文献   

2.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至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黏膜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常见;细菌感染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黏膜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少量存在。胃镜下取胃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邻近和远处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受累。本病的病因在欧美主要是酒精性胰腺炎,在我国主要是胆道疾病引起的胰  相似文献   

5.
巨幼细胞贫血是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的贫血。1西医查房 1.1诊断依据①病史:有妊娠、饮食、胃肠道疾病、药物等引起营养不良的病史,面色苍白,疲乏无力。②实验室检查:血象呈中、重度贫血,红细胞形态以大细胞为主,骨髓象代偿性增生,三系列巨幼变以红系最为明显,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减低。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所致的肝脏长期或反复的弥漫性损害。肝脏逐渐变硬、变小,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病理组织学有广泛的肝细胞炎症、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临床上  相似文献   

7.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本病常见于青壮年。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逐渐减少。1西医查房1.1诊断依据1.1.1临床表现腹痛,多位于右下腹,疼痛一般为隐痛或钝痛,有时由进餐诱发,并发肠梗阻时,可出现腹绞痛。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主要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或复发性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不适,主要表现有早饱、饭后饱胀感等,经过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世界各地研究表明,消化不良患病率约为25%,功能性消化不良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甚至一过性浅表溃疡。其病变可局限在胃的任何部位,也可弥漫全胃。主要原因有急性感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胰腺炎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损害,其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内分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约10%的人患过消化性溃疡,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起病年龄以25~35岁最为多见,胃溃疡则以40~70岁居多。每年死于消化性溃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欧美报道,其发病率约20%,我国发病率大约在5%~10%,以青年、中年发病居多。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腺体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陛贫血(简称再障)是因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组织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外周血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部分再障是由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等对骨髓的毒性作用引起,称为继发性再障。然而,约有1/2的病人自始至终未能找到致病原因,称为原发陛再障。本痢临床表现为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统疾病查房会诊(一)——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汇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临床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有7%~15%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发病率较低,病情较轻。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应用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2个月。结果用药2个月后,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朱金 《工企医刊》2012,25(1):64-66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属于中医的“历节”、“痹证”,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个医学难题,中医在RA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中药、中医疗法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一定优势.文章从近年来金方在临床研究、各名老中医经验如从瘀热、毒等方面论治,综述其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疾病引起的出血,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疾病出血也属此范畴。  相似文献   

20.
谢伟  林翠辉 《现代医院》2011,11(5):65-66
目的探讨免疫指标检测分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RA患者治疗前后比较,RA患者与健康者比较。结果 RA活动期患者IgG、IgA、IgM水平较健康者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A活动期患者C3、C4水平较健康者水平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RA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的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的紊乱,检测免疫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