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和125I粒子治疗肝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并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和^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术前经CT或MR确诊肝脏有转移灶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转移瘤切除或射频消融,最后将^125粒子植入肝脏肿瘤部位。结果术中超声发现新病灶17个,所有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切除或射频消融及^125粒子植入。2例术后出现肝脓肿,1例术后发生腹腔少量出血,余无严重并发症。^125个转移病灶位于肝脏右后内叶或巨大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及^125粒子植入,22例患者的38个边缘转移病灶行离体切除。随访12~25个月(平均22.3个月),有12例转移癌未见液化,行腹腔镜下二次射频及^125粒子植入。1年生存率为74.2%(46/62),2年生存率为59.7%(37/62)。结论腹腔镜切除并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和^125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转移癌的病理、供血状况、检测方法及局部治疗进行探讨.方法100例肝转移癌在团注动态增强CT图象上被分为两类:单发孤立组与多发病灶组.53例单发孤立转移癌采用局部治疗,包括肝动脉灌注,选择性化疗栓塞(混合碘油),术中直接局部注射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等.其余47例多发病灶组采用系统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3个可测量病灶的大小.结果局部治疗反应使96.3%的单发组病例病灶缩小达50%以上.结论局部治疗是治疗肝肿瘤的理想方法,无论在解剖生理还是临床疗效中均显示了极有潜力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单发的肝转移癌,CT是敏感检测肝转移癌有效指导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秦玉刚  张丹  杨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36-3237
约有25%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肝转移,手术是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的首选治疗。但仅有约10%~20%的病人能获得手术机会。微波热消融(MWA)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肝转移癌治疗,亦取得了很好效果。本研究分析微波局部消融与全身化疗联合应用治疗结直肠术后肝转移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术中用氟脲嘧啶肝动脉灌注,观察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结肠癌59例,均行了切除手术在手术探查中,未发现肝转移的症状和体征.不论病例的临床Dukes分期,不管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性别、年龄.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术中从胃纲膜右动脉置管到肝总动脉,先用“美兰”证实置管无误,则一次性注入“氟脲嘧啶”0.15mg/kg,注射完技管,结扎胃网膜右动脉,术后3d~5d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术后10d~12d再次复查肝功能.住院号是双数不作上述处理,对照.其中灌注组36例;高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10例;低分化癌11例.未灌注组23例;高分化癌10例;中分化癌7例;低分化癌6例.59例均随诊4a以上,定期复查B超或CT检查.结果59例均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随诊4a以上,肿瘤组织类型按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临床分期按Dukes中国改良分类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术中行肝动脉氟脲嘧啶灌注对伤口疗合;毒副作用及肝功能均影响不明显.临床分期与肝转移发生有重要关系临床C期病例,灌注组仅1例肝转移5.00%;未灌组3例肝转移27.27%,P<0.05.临床B期,灌注组未出现肝转移;未灌组1例肝转移26.41%,P<0.05.临床A期和B期二组均未发现肝转移病例.肿瘤的组织类型是决定结肠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适形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09/1998-04我们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8例肝转移瘤(分别有1~5个转移灶),并进行了术后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6cm3~232cm3(平均36.4cm3),计划靶体积(PTV)最小照射量为每次照射3.96Gy~6.30Gy(平均5.08Gy),PTV最大照射量为每次照射5.63Gy~10.88Gy(平均6.84Gy),处方剂量(PD)为4.0Gy~6.5Gy(平均5.13Gy),分2~8次进行适形放射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患者一般状况的计分标准(KPS):术前20~90分(平均58.8分),术后30~100分(平均71.2分).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3例;无变化(NC):2例;进展(PD):1例.在术后2mo~9mo随访期间,我们观察到87.5%的受照射肿瘤得到控制62.5%的肿瘤缩小或消失.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总结,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中应用的优点。方法采用超声造影辅助诊断定位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2~12月肝转移癌灶12例,癌灶直径12 mm~45 mm,每个病灶通过超声造影诊断定位进行RFA 1~2次,术后通过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评价疗效。结果11例病灶术后1月后复查,示全部消融,1例较大病灶治疗后有部分残余,行再次射频,1月后复查病灶坏死。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发现早,诊断早,定位准确,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微创无严重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超声引导下RFA的准确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4例肝转移癌患者共32个病灶,因不宜或不同意外科手术切除而行粒子植入治疗,病灶直径4.5-12.8cm,平均7.8cm.术后复查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以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32个病灶中肿瘤完全缓解(CR)7个,部分缓解(PR)16个,无缓解(NR)5个,肿瘤进展(PD)4个;有效率CR+PR为71.9%.术后随访时间为7-22mo,平均16mo,局部控制率为65.6%,总生存率为7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不接受手术的肝转移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肖亮  施健  谢渭芬 《胃肠病学》2006,11(2):113-115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高达50%.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40%~50%)、肺(25%~30%)、骨和脑。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至约40%。以往多采用检测癌胚抗原(CEA)、行B超、CT和结肠镜检查等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如发现孤立性肝转移灶,还需行胸腹部CT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肝外病灶和评估手术的可行性。但是,尽管已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仍有不少具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因在术中发现其他转移灶而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9.
李守付  杨关根 《山东医药》2009,49(10):111-11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灶的同时确定有肝转移,另外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将来会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0%-35%的患者肝脏为惟一转移部位。孤立性肝脏转移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不过,临床上发现,某些比较早期的结直肠癌就已出现肝转移,分化比较好的结直肠癌似乎更容易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并不意味着失去治愈机会。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其手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介入治疗是治疗肝转移癌的常用和有效的方法[1].临床发现胃癌伴有肝转移者大约占5%~8%,结、直肠癌10%~25%在治疗时已经有肝转移[2].大部分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失去了手术机会.笔者回顾分析了40例因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引起肝转移的患者,给予介入化疗加中药治疗,评价其疗效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慧宇  高宏  张骏  李力军 《山东医药》2009,49(32):41-4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缓释化疗粒子植入对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肝转移癌患者(8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同时植入缓释化疗粒子。结果随访3~18个月,52例存活(89.7%)。肿瘤直径≤5cm的43个癌灶中,超声检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分别为27、13、3个;肿瘤直径〉5cm的15个癌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恶化分别为3、6、4、2个。1个月后CT增强扫描显示87个病灶完全失去活性。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术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1 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 德国学者对20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结果显示,12%部分缓解,51%疾病稳定,37%疾病进展。患者1年生存率为62%,2年生存率为38%。从诊断肝转移起的中位生存期为3.4年,从TACE治疗起的中位生存期为1.34年。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并门静脉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响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伴有门静脉、肝转移者是否行扩大根治切除尚有分歧.本文就外科切除范围、手术方法、外科治疗适应证以及远期疗效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近6a来收治46例按美国癌肿联合委员会(ALCC)的TNM分期标准晚期胰头癌住院患者,选择性剖腹探查33例扩大根治30例,其中27例合并门静脉浸润转移部分切除2。~4ctn吻合9例,门静脉右侧壁梭形切除缝合修补10例(有5例浸润转移)、肝左外侧叶孤立性及l—3枚小结节转移的肝左叶、肝段及楔形切除8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42岁~67(57±9.4)岁.术后均经病理切片诊断证实并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采用改良术式问置空肠Y形重建消化道和门静脉血管重建.结果本组扩大根治切除率占剖腹探查的90%,术后均无胆。胰瘘、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平均住院24d.临床治愈出院,术后至今生存16例,死亡11例术后1mo~36mo经X线胃肠吞钡透视随访无回例钡剂进入间置空肠拌,亦无Y拌综合征及胆道送行感染和胆汁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2a存活率为51%(14/27),最长达4a~5a者5例.讨论①胰头癌并门静脉及肝转移外科治疗适应证为:原发病灶及门静脉浸润转移部分可以完全切除;肿瘤与后腹壁未固定以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17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于不可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行一期全腹腔镜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安全的,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时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在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完成一期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病历资料,观察一期切除的可行性(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率)、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26例一期手术过程顺利,都获得成功。其中腔镜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同时切除共有16例,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加开放肝转移癌切除术共有10例。手术时间为(205.12±49.09)min,术中出血量为(296.84±376.53)ml,术后消化道排气时间(2.62±0.56)d,术后住院时间(13.92±6.80)d。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肠瘘1例,自发性气胸1例。余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的一期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应春芝  李新 《山东医药》2010,50(23):118-118
2007年8月~2009年3月,我们对2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1~72岁,平均58岁.均经临床表现、B超、CT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其中胰头癌12例、胰体尾癌8例,伴肝转移5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7例并发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合并肝转移临床误诊和误治的原因。方法本组肝占位为首发症状者7例,伴有囊性或囊实性病灶者5例,合并类癌综合征者9例。结果误诊时间为1~57个月,平均为19.7个月。确诊前9例有1次以上的误治。针对性治疗4例无症状时间平均为19个月,平均存活期4.9年。一般治疗6例症状间隙期平均为5.7个月,平均存活期3.7年。结论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率,加强针对性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区域化疗对结肠癌术后复发及肝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法对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Dukes' C1 ~C3 期结肠癌患者49 例,术后随机分成3 组,以区域化疗( n = 26) 、全身化疗( n = 12) 及口服化疗药( n = 11)3 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区域化疗组术后复发和肝转移明显低(50 % vs 92 % 及91 % ) 于全身化疗及口服化疗药组.结论 结肠癌术中、术后以FMC 方案定期化疗,对减少复发和肝转移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介入治疗,随访7个月~5年,评价其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2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31.4%、13.8%;55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9.4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34.5%、10.9%;12例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3.2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1%、14.2%;本组患者总的平均生存期为17.8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33.3%、10.4%。结论介入治疗是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鳞癌、胰腺癌肝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而富血供肿瘤、原发肿瘤已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类癌的内镜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内镜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十二指肠球部类癌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2~52岁,平均(36.3±8.4)岁。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应用超声内镜诊断,其中考虑为异位胰腺4例,类癌13例,最大直径0.4~1.0cm,均与固有肌层分界清晰。内镜治疗均取得成功,采用透明帽辅助切除法,术中与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均证实为类癌,因此超声内镜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6.5%。患者平均随访观察(20.5±12.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超声内镜可以有效地判定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浸润深度,评价内镜下切除指征,但无法术前定性诊断。内镜透明帽辅助下切除治疗十二指肠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