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探讨是否可以通过解剖小脑延髓裂,不切开小脑蚓部,即可以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侧方,获得必要的手术空间以及沿途组织结构间关系,以指导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入路.方法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血管内灌注彩色乳胶的5例成人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小脑延髓裂、下髓帆和脉络膜的组成、分布与菱形窝的关系;观察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与分布.结果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通过脉络膜、下髓帆及蚓小结到达菱形窝的任何部位,通过外侧隐窝到达脑桥和延髓的背外侧.小脑后下动脉的扁桃体延髓段和膜髓帆扁桃体段是该入路涉及的重要血管.结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时,充分解剖小脑延髓裂,即可以在不需切开小脑蚓部的情况下获得足够手术空间,经此入路通过正常的解剖间隙可到达第四脑室甚至脑干的侧方,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TCMCF)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结果本组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得以缓解;共济失调8例患者中,术后改善5例;17例术前有脑积水的患者,术后脑室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TCMCF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无需切开小脑蚓部,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暴露范围广,能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TCMCF)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结果 本组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得以缓解;共济失调8例患者中,术后改善5例;17例术前有脑积水的患者,术后脑室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TCMCF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无需切开小脑蚓部,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暴露范围广,能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入路的解剖结构以及如何保护脑干,避免损伤小脑后下动脉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的第四脑室肿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技巧和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2例,全切率75%,均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后全部清醒,无死亡.术后肿瘤复发1例,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不需切开小脑下蚓部.可清楚地暴露导水管口、闩部及脑室侧壁,不损伤任何小脑组织.切除肿瘤过程中注意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注意区分肿瘤组织和脑干,与延髓呼吸中枢粘连紧密的肿瘤不必强行切除,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5.
第4脑室肿瘤传统的手术治疗需要切开小脑下蚓部和向侧方牵拉齿状核与球状核,因此,术后可能出现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降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院1999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  相似文献   

6.
第四脑室肿瘤,由于周围特殊的解剖结构,常侵犯脑干或小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大.传统的手术方式需切开小脑蚓部或切除部分小脑暴露肿瘤,术后容易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和共济运动失调.2001年张俊廷等[1]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取得较好的效果.最近国内报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视野暴露清楚等优点,从2004年8月~2009年12月,我们采取该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1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一种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咬开枕骨大孔后缘下至下项线,两侧至枕骨大孔4、8点钟位置大小约2.5cm×4.0cm,咬除寰椎后弓,"T"形切开硬脑膜和蛛网膜。软脑膜下切除两侧小脑扁桃体,开放正中孔直至四脑室底并且打通两侧小脑延髓池。取肌筋膜行硬脑脊膜连同蛛网膜的扩大修补,形成新的枕大池。结果本组病例术后两年均得到随访,MRI复查示空洞腔都明显缩小,其中2例空洞消失,感觉恢复较肌力恢复良好。结论此手术方法效果满意。其要点是:①小脑扁桃体在软膜下切除并行软膜缝合。②四脑室正中孔开放并和两侧小脑延髓池相通。③枕骨大孔区蛛网膜下腔扩大修补缝合,无须行后颅窝减压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因头晕伴行走不稳8个月,呛咳6个月入院。检查:小脑性步态,咽反射麻痹,左霍夫曼征、巴氏征、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头颅、颈椎MRI提示左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见6.2cm×5.3cm×5.4cm囊性占位,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四脑室受压变小、前移,双侧脑室、三脑室扩大。小脑扁桃体下缘低于枕骨大孔下约3cm,颈延髓受压前移,枕骨大孔狭窄,颈2、3水平颈髓内见3.5cm×0.8cm条状信号。全麻下俯卧位枕下正中入路,打开硬脑膜见左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囊性肿物,囊壁为透亮蛛网膜,小脑扁桃体下疝至寰椎以下,延髓及高位颈髓受压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31例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经验。31例患者均采用了枕下正中切口,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选择小脑蚓部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后打通导水管下口。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患者全部清醒,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其中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缄默症2例,幕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干等正常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了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间隙的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3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8例(87.5%),近全切除3例(9.38%),大部分切除1例(3.13%);手术过程中有10例患者联合应用第2,3间隙,22例患者联合使用第3,4间隙;术后3个月KPS评分为100分的患者22例,90分的患者为6例,80分的患者为1例,60分的患者为1例。结论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安全有效,且通过生理间隙进入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蝶窦斜坡区肿瘤扩大前入路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前颅底入路手术方法在蝶窦斜坡区肿瘤的应用。方法  13例病人采用扩大前入路手术方法 ,经硬膜外或经硬膜下磨除蝶骨平台 ,进入蝶窦切除肿瘤。对于侵及鞍上较大的肿瘤配合经纵裂入路显露 ,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 13例肿瘤 ,全切 12例 ,近全切除 1例。嗅觉丧失 3例 ,脑脊液漏 1例 ,尿崩 4例 ;全组术后过程平稳 ,无颅内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采用此种入路和技术扩大了颅底中线病变的手术适应证 ,改善了手术效果 ,具有适应范围广、显露良好、颅底重建可靠、可保护嗅觉及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手术治疗,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术后1-3 d复查CT显示80例患者中,64例血肿清除量≥80%,9例血肿清除量〈80%,7例术后再出血。术后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7.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有效清除血肿,且病死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宏斌  吴涛  周厚杰  郭强 《安徽医药》2019,23(3):536-539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并研究其安全性。 方法 2015 年3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岛叶胶质瘤病人38例,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岛叶肿瘤切除术,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记录病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0±0.5)h明显少于对照组(5.2±0.6)h(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72±6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28±89)mL(P<0.05);两组病人肿瘤均已切除,且病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观察组病人肿瘤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过住院观察和随访,两组病人均有术后残腔出血、偏瘫、语言障碍的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病人三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能较大程度上切除肿瘤,同时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改善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可作为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分型、手术方法 及注意事项.方法 35例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按肿瘤沟通的途径及累及的范围将其分为单纯沟通型(颅眶沟通型、颅鼻沟通型、颅颈沟通型等)和广泛累及型.总结各型肿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单纯沟通型肿瘤多能做到全切除,良性肿瘤预后均较好.广泛累及型手术较为复杂.随访最长6年,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强调重要结构的保护和颌面及颅底修复与重建,以及多科合作,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谭宪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48-1650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接触式显微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对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Simpson级别(Ⅰ、Ⅱ、Ⅲ级)、DKPS、术后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分别为(9.28 ±0.97)h、(1 222.38±89.07) mL、(1 099.35±56.72) mL、14/17/9、3.21(0,6.44)、(29.78±3.29)d及7.50%(3/40),观察组分别为(7.02±0.65)h、(877.34±44.50) mL、(677.10 ±32.28)mL、29/9/2、3.26(-3.33,10)、(20.00±2.75)d及5.00%(2/40),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Simpson级别、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9、4.997、5.823,Х^2=4.011,t=5.711,P=0.033、0.027、0.018、0.022、0.013),但两组DKPS与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 =0.433,t =0.096,P=0.089、0.317).对照组单眼突出、眼球活动障碍及视力改善率分别为66.67%、72.22%及75.6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92.31%、94.12%及97.14%)(Х^2=5.932,4.381,6.793,P=0.027、0.033、0.020);对照组术后眼球活动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皮下积液及颅内感染率分别为10.00%、15.00%、30.00%、12.50%及7.50%,观察组分别为7.50%、5.00%、10.00%、10.00%及7.50%,两组术后眼球活动障碍、皮下积液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923,1.033,0.785,P=0.387、0.595、0.233),两组术后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 =6.299,7.889,P=0.018、0.009).结论 颅底脑膜瘤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接触式显微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急性期接受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即刻复查CT示9例血肿基本清除,3例清除约80%,其中2例出现了术后少量迟发出血,均保守治疗成功.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2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的特点,内窥镜辅助下能有效清除脑内血肿,并减少了颞叶皮层及血管的损伤,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显微手术不同术式治疗嗅沟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39例,分别采用经双(单)侧额下入路21例,经翼点(改良)入路10例,经眶额入路6例,经前纵裂半球间入路2例共四种术式切除。结果据脑膜瘤Simpson分级切除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28例,SimpsonⅡ级切除10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根治的有效途径。恰当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肿瘤根除重要保证。术式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实际,以肿瘤全切除,减少复发并利于颅底修补重建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