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索GyneFixIN宫内节育器的应用,就我院自1998年8月 ̄1999年12月对93例放置GyneFixIN IUD的妇女进行观察,术后定期随访,其中随访1年以上50例,随访率为100%,1年续用率86%,未发现失效者。要提高随访率及续用率,必须做好细致的术前咨询,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术后护理,建立有认真执行随访制度,及时解决其些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 宫内节育器(IUD)在当今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88年我国育龄妇女应用IUD避孕的人数占应用可逆性避孕措施的80%。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重视下,随着放置IUD的育龄妇女数的逐年增加,IUD的系统管理也在逐渐建立和完善。自1993年已开始推广由活性带铜IUD替代隋性不锈钢IUD。由于我国广大使用IUD的育龄妇女在基层农村,根据这一特性,天津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宫内节育器研究室与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处自1993年开始共同主办了面对基层(市郊、县和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的IUD换代培训班8期,每期3天,共培训人员175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YCu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与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 400例妇女随机分为MYCu组和MCuⅡ组,分别放置MYCu IUD和MCuⅡIUD,术后第1、3、6、12、24、36个月对受术者进行随访。结果放置满36个月,MYCu组与MCuⅡ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74/百妇女年、0.73/百妇女年;脱落率分别为0.58/百妇女年、0.59/百妇女年;因医疗原因取出分别为2.21/百妇女年、3.40/百妇女年;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和疼痛;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后1、3个月时月经异常及腰腹疼痛发生率MCuⅡ组高于MYCu组(P0.05)。结论MYCu IUD与MCuⅡIUD同样具有抗生育效果好、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放置MYCu IUD可减少IUD放置初期的出血和疼痛。  相似文献   

4.
<正>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避孕工具,要求IUD避孕的人日益增多。临床放置IUD常见到一些异常情况。现将我们的诊断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IUD异位 是指放置后IUD不同程度嵌钝在子宫壁或穿过子宫壁而进入腹腔。其原因大部分是置器时损伤宫壁所致,其次是IUD过大,压迫宫内膜,使内膜产生缺血坏死而嵌入。 1.诊断 除放置环时穿孔伴有剧烈的腹痛、出冷汗、晕厥、血压下降外,一般无明显症状。个别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典型病历 例1 34岁,哺乳期闭经置不锈钢单环,经过顺利。一年后带器妊娠,足月分娩,分娩过程中未见IUD娩出。以后经常下腹疼痛,X线透视发现有环形IUD、曾取IUD4次,均失败。1987年4月9日做结扎手术时,发现宫底浆膜下有O型不锈钢单环部分游离出,部分仍嵌顿于宫底肌层,扩大切口取出节育器,术后Ⅰ期愈合。 例2 26岁,剖腹产后6个月,哺乳期闭经置不锈钢单环,经过顺利。4个月后,带器妊娠,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未探到IUD,以后反复取器6次均失败。  相似文献   

6.
B超诊断子宫内外节育器异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正>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避孕工具。B型超声能准确显示IUD的位置,是诊断IUD异位的主要手段,本文报道经B超诊断IUD异位137例,重点阐述IUD异位的超声诊断。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系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妇产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21~46岁,放置IUD时间1个月~15年。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疼痛、停经等。  相似文献   

7.
由于宫内节育器 (IUD)的广泛使用 ,对放、取操作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现对本科 4 8例 IUD穿孔、嵌顿处理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5年 8月至 2 0 0 3年 3月来本科进行宫内节育器摘取发生穿孔、嵌顿的 4 8例患者。患者年龄 2 9~ 30岁占 6 .3% (3/ 4 8) ,4 0~ 4 8岁占 31.3% (15 / 4 8) ,5 0~ 6 1岁占 6 2 .5 % (30 / 4 8) ,平均 4 3.2岁 ;其中农民占 4 1.7% (2 0 /4 8) ;哺乳期放置占 2 5 .0 % (12 / 4 8) ,月经后放置占 6 6 .7%(32 / 4 8) ,人工流产后放置占 8.3% (4 / 4 8) ,放置年限最短3年 ,最长 2 0年 ,平均 15 .8年。所…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者常规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时期为半年后,健康正常者方可放置。我科从1990年至今,剖宫产即时放置新型IUD100例,随访结果表明是可行的,而且是安全可靠的。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从1993年1月至1994年底,年龄选择23至29岁的初产妇,无常规放器的禁忌症,身体健康的产妇100例。以金单器100例,1990年初随访,1988年3月至1989年底统计资料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对照。二、操作方法:当胎盘娩出清理官腔后,直视将  相似文献   

9.
含铜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保护性生活后120小时内宫内放置MLCu375SL的避孕效果及副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避孕有效率达100%;主要副作用为腰腹痛(17.8%);主要副作用为腰腹痛(17.8%)、阴道淋漓出血(43.6%)、月经周期缩短(9.9%)、经期延长(11.9%)及经量增多(25.7%)。仅1例(0.99%)左下腹轻压痛,提示有附件炎。说明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含铜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是高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HBV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在不同孕期开始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V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及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10月在我院门诊产检及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116对,将116例初检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孕妇于妊娠13周始肌注HBIG200u,每4周1次,直至分娩;B组孕妇于妊娠28周始肌注HBIG200u,每4周1次,直至分娩;两组孕妇均于第1次注射HBIG前、分娩前、其新生儿于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抽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及HBV-DNA定量,详细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孕妇HBV-DNA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胎儿宫内感染率随着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呈现增高趋势(P<0.0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HBsAg阳性孕妇产前13周始多次注射HBIG比28周始注射HBIG能更有效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孕妇血清HBV-DNA水平增高是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资料:邢某,女,36岁,自诉于2006年10月7日因停经45天在市某医院做B超检查,被诊断为宫内妊娠6周。于2006年10月9日到本站要求终止妊娠。平素月经正常,1991年产后3个月放置宫型宫内节育器,3年前因宫内节育器移位,取出后放置T型宫内节育器,此为第二次妊娠,否认有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史及其他传染病病史及亲密接触史。  相似文献   

12.
<正> IUD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中采用最多的避孕方法,最近对IUD的改进作了大量研究,使IUD续用率有了提高,但目前IUD的失败与脱落率仍在30%左右,提高IUD效果是广大群众的愿望也是我国计划生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除了在IUD的制作与放置  相似文献   

13.
宫内移植造血干细胞(IUHSCT)是替代出生后骨髓移植治疗先天性血液疾病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胎儿耐受概念和供者干细胞竞争宿主造血位点。目前,动物实验支持IUHSCT,但临床成功例数不多。通过加强干细胞生物学及移植耐受方面的研究,IUHSCT有可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正> 不锈钢圆形宫内节育器(IUD),以其经济、简便、安全有效,取出后不影响生育等特点,早年曾广泛使用、但置器后异位、嵌顿是其较常见并发症。笔者曾于1995于11月发现1例(后手术证实)盆腔异位并致右侧卵巢嵌顿,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已婚,农民。因放置IUD仍多次妊娠于1995年11月7日来我站要求行绝育术。5年前正常产转经后曾在当地卫生院放置不锈钢单环。手术顺利,无剧烈腹痛。术后少量阴道出血,3日后,患者自觉右下腹痛,较剧烈,呈阵发性加剧,伴腰痛、腹下坠、尿频,但无发热、呕吐、血尿、脓血便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第三代爱母宫内节育器(MYCu IUD)在月经间期放置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要求放置IUD避孕的育龄妇女,在月经间期随机放置MYCu IUD(MYCu组,368例)与TCu 380AIUD(TCu380A组,369例),放置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记录使用情况。结果:置器后12个月MYCu组与TCu 380A组随访率分别为99.45%、100.00%;置器12个月累积续用率分别为每百妇女年94.02、91.87(P0.05);带器妊娠率分别为每百妇女年0.56、0.00(P=0.1703);脱落率分别为每百妇女年0.57、1.95(P=0.0947);无因IUD下移而停用者;因症终止率分别为每百妇女年3.01、6.03(P=0.0849)。置器后1、3、6个月副作用发生率MYCu组明显低于TCu380A组(P0.05)。两组对象相关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放置MYCu IUD较TCu 380AIUD疼痛和出血的副作用少,续用率、避孕效果与TCu 380AIUD相当,是一种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的新型IUD。  相似文献   

16.
一天,某市级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来了一位年近6旬的女士,她要求将其在子宫内放置了近30年的宫内节育器取出。采集病史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类型、确切的放置年限等均已记不清了,绝经也有5—6年。这位女士并无任何不适,只是听人说起,要将放置在子宫里的节育器取出,于是便来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子宫已经萎缩:B超显示,圆形的不锈钢节育环已嵌顿在子宫里,不易取出。为避免取器可能发生的损伤,医嘱只能是姑息处理:每年随访一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宫腔镜宫内刨削系统治疗难治性宫内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难治性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刨削组和电切组,各41例;刨削组予以宫腔镜下刨削术治疗,电切组予以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月经量、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并比较两组术后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刨削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电切组(t值分别为4.614、4.725、2.931、2.884,P<0.05);刨削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量均低于电切组(t值分别为6.649、11.789,P<0.05),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高于电切组(t=5.851,P<0.05);刨削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电切组(χ2=5.1...  相似文献   

18.
<正> 按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宫内节育器(IUD)80%的使用者在中国。为了提高避孕效果,着重对使用新型活性IUD的频繁脱落(简称频脱)者要求再次放置者继续存放率与初次放置者(简称初放)作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腹腔镜诊治迷失宫内节育环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因具有安全、长效、简便、可逆、经济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采用。目前,全世界应用IUD避孕的妇女人数达1亿多,而中国占8000多万,占采用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40%左右〔1〕。随之带来了并发症问题,其中迷失IUD〔2〕,如IUD粘连、断裂、残留、嵌顿、移位等,致使取器困难。宫腔镜、腹腔镜的问世,为迷失宫内节育器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途径〔3〕。我院利用宫腔镜、腹腔镜诊治迷失IUD 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2月~2005年2月曾常规取环失败的患者26例,除…  相似文献   

20.
陈秋霞  肖静  蔡林儿 《现代保健》2010,(19):148-149
复合宫内外孕(HP)较为罕见,宫内孕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者更少见,极易误诊误治,造成治疗时机延误,由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本身危险性就较高,如失治、误治,将酿成严重后果,带来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