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各种血管收缩,而以冠状动脉对ET最敏感,大剂量时可造成冠脉痉挛和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组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检测了37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与PIA及梗塞相关冠脉(IRA)再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0-22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长期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痉挛,造成狭窄进一步加重,使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从而引起心绞痛的发作失去原来稳定的特征,而表现为各种类型的UA。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痉挛可以使冠状动脉正常或无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发生自发性心绞痛。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或可使心绞痛恶化;硝酸盐能缓解其急性发作,但对慢性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无对照和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均已证明,钙拮抗剂硝苯吡啶(NifedipineI)、硫氮酮(Diltiazem)、环己哌啶(Perhexiline)及异搏停(Verapami)能有效地防止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但药物治疗的长期结果不明。因为已知这些患者的症状在长时期内有周期性的变化,所以不清楚是否需要无限期的治疗。本研究报告了37例随访  相似文献   

4.
变异型心绞痛是在正常冠状动脉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痉挛而引起的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虽然用硝酸盐制剂可以使症状部分缓解,但不尽满意,且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β受体阻滞剂不宜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它可使γ受体兴奋而致冠状动脉收缩。近年来用钙拮抗剂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收到明显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病 ,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人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时 ,交感神经兴奋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加快 ,心肌需氧量增加 ,冠状动脉氧的供需失去平衡 ,于是诱发心绞痛。二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几年来 ,硝酸甘油用于治疗和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顽固不稳定型心绞痛。除消除疼痛外 ,主要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减轻心脏前负荷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目前常用的有片剂和静脉点滴针剂等。片剂可用于舌下含化 ,如含化仍不能缓解心绞痛 ,可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针剂进行治疗。此药血液浓度稳定…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人的一次前瞻性研究结果,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使变异性心绞痛(variant an-gina)患者减少运动量并引起运动发生的动脉痉挛. 对8例有Prinzmetals氏变异性心绞痛和在绞痛发作时经心电图证实为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在7例病人中分别在给予安慰剂4天后,连续给予阿司匹林2天(每天4  相似文献   

7.
莫因达治疗心绞痛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疼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所致心绞痛。人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氧的供需失去平衡,于是诱发心绞痛。二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现将应用莫因达与硝酸甘油对照治疗心绞痛所取得的结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个重要临床症状,是由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所引起的急剧的、暂时的心肌缺血、缺氧综合征。心绞痛目前可分为:(1)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初发型、恶化型);(2)自发性心绞痛(卧位型、变异型、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3)混合性心绞痛。临床所使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之外的上述所有类型的心绞痛。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少心肌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硝酸酯、亚硝酸脂类1·1抗心肌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梗塞面积、左室功能、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直接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及时、准确地估价,日益引起临床重视。现对近些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梗塞面积 AMI患者,梗塞面积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受损血管供应心肌的数量、堵塞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塞前72 h内心绞痛对AMI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初发AMI患者进行分析,根据AMI前72 h内有无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梗塞前心绞痛组(76例):即AMI前72 h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对照组(90例):即AMI前72 h无心绞痛发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梗塞前心绞痛组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更低,多部位梗塞明显减少,且心衰、心源性休克及近期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AMI前72 h的心绞痛发作可减少梗塞范围、严重并发症及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过性缺血和缺氧所引起,临床上以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的产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氧)与心肌所需要的血液(氧)之间的不平衡。因此,临床上除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外,还可见非冠状动脉硬化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其他多种由功能因素引起的心绞痛。为提高非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的病因诊断水平,本文就心肌供血(氧)减少的非冠心病引起的病因诊断择要简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胸压迫性疼痛,持续约数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和上臂等部位,每于活动或情绪波动等诱因下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由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其他病变如主动脉极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起源畸形,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此外,严重贫血所致的血液携氧不足,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扩张,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凡能增加心肌氧耗量,即使无冠状动脉病变,也可造成冠状动脉相对血供不足而发生心绞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检出率、伴随的临床症状因素和发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MI患者,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11例AMI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者16例(5.15%),平均年龄47.6岁,其中45岁以下占56.3%(9/16),有吸烟史者66.6%(10/16),诱因为情绪激动者25%(4/16),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者50%(8/16),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仅为12.5%(2/16)。5例患者曾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均获成功(5/5)。结论 正常或轻度异常冠脉患者亦可发生AMI,吸烟和过度劳累可能为诱发冠脉痉挛而导致AMI的重要因素。大致正常冠脉AMI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的演变与冠脉异常的AMI患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曹春  韩良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211-42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急症,临床上容易被误诊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主要包括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其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病因导致心肌缺血。临床上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大约30%的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痉挛 (coronaryarteryspasm ,CAS)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 ,重点探讨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CAS的诊断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 /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记录到ST段抬高的典型改变。根据ST段抬高部位及冠脉造影情况 ,把CAS分为 3组 :左冠脉痉挛组、右冠脉痉挛组及未定型组。结果 :3 1例CAS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 14例 (4 5 % ) ,其中左冠痉组 9例 ,右冠痉组 4例 ,未定型组 1例 ;发生意外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 9例 (2 9% ) ,其中前壁 5例 ,下壁和 /或正后壁 4例 ;死亡 4例 (18% ) ,其中卒死 2例 ,泵衰竭 2例。结论 :①由CAS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发作 ,约有半数(4 5 % )可检出心律失常 ,左CAS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 ,右CAS以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主 ;② 9例AMI中 ,7例记录到AMI发生部位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抬高的部位相一致 ,提示导致心电图ST抬高与以后发生AMI系同一CAS所引起 ;③ 3 1例患者中死亡 4例 (18% ) ,皆为左冠痉组 ,表明左CAS引起缺血损伤面积大且较严重 ,预后较右CAS险恶。  相似文献   

16.
王宝月 《河北医学》2001,7(10):920-921
变异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 ,195 9年由 Prinzmetal正式命名 ,因此亦称 prinzmetal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固定而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 ,病变分布在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的近端或分支 ,管径狭窄程度可 >75 %。心绞痛发作时 ,冠状动脉有固定而严重的狭窄 ,在原狭窄基础上 ,出现痉挛。另一种是冠状动脉无固定狭窄 ,发作仅是因为一段较长的 (3~ 5 cm)冠状动脉痉挛。可见冠状动脉痉挛是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主要原因。变异型心绞痛约占心绞痛病人的 2~ 10 % ,性质 ,部位与典型心绞痛相同 ,但它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的回顾近百年来学者们不断提出冠状动脉痉挛可可引起心绞痛这一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Latham提出“心脏痉挛”概念。1867年Nothnagel等提出全身性动脉收缩假说。后来Huchard提出心绞痛是冠脉器质性或功能性狭窄引起缺血的结果。1910年Osler认为休息时心绞痛最可能的原因是冠脉痉挛或狭窄。十九世纪20年代Danielopolus首次提出心肌氧的供需失衡理论。其后Gallavardin认为心绞痛的一个类型是休息时心绞痛,其冠脉正常;另一类型是劳力性心绞痛,同一病人可兼有两种类型的心绞痛。本世纪初,冠脉痉挛概念曾为学者们所重视。但是20年代Keefer等认为粥样硬化的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急重症,其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1]。肿瘤患者术后,其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增多,易发生AMI。一旦发生,会导致肿瘤患者术后病情不稳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负担,导致医患纠纷等后果,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充分重视。现在我院近五年来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MI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是一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h-8周之内,再次出现的心绞痛。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或有多支冠脉病变。梗死后心绞痛除有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外,尚有相应部位的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梗死后心绞痛是再梗死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大多患者在24h内胸痛停止。若在发病24h后或50天内发作心绞痛,称梗死后心绞痛(PIA)。其发生率较高,一般占全部急性心梗的20%~60%,其中,无Q波型患者占80%以上。PIA往往是发生梗死扩展或再梗死的先兆。因而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反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前的心绞痛可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并对随后发生的AMI的心功能、心律失常有影响。本文分析了我院138例AMI前有无心绞痛的两组患者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旨在探讨梗塞前心绞痛与AMI的近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