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通过手术病理、ERCP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结果:6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中,中医辨证分型阳黄30例,主要以结石、炎症、先天囊肿为主;阴黄36例,主要以胆管癌,壶腹癌、胰腺癌为主;阴黄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以中、重度扩张为主,占88.9%(32/36),阳黄以轻中度扩张为主,占86.7%(26/30);阴黄扩张胆管形态以软藤征为主,占72.2%(26/36);阳黄以枯枝征为主,占73.3%(22/30)。结论:MRCP征象与黄疸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高场强MRCP可为梗阻性黄疸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洪业  邹红梅邓凯 《实用医技》2007,14(34):4674-4676
目的:探讨超声、CT与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32例,对其超声、CT与ERCP检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2例中,B超提示肝门部胆管癌19例,确诊率仅59.4%(19/32);CT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及分型诊断26例,确诊率80.1%(26/32);15例行ER-CP检查均成功,提示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扩张形态、梗阻部位,阳性率达100%,分型及确诊率为87.5%(28/32)。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选择B超与CT检查联用,必要时选择ERCP检查。  相似文献   

3.
林帆  夏金堂  温敏杰 《河北医学》2002,8(3):219-221
目的:探讨胆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32例(78.0%),黄疸18例(43.9%),腹部包块14例(34.1%),发热,寒颤6例(14.6%),出现胆管囊肿三联征6例(14.6%),30例行B超检查,26例见胆管扩张;18例行CT检查,15例发现胆管扩张;10例行MR检查,9例有胆管扩扩长。37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27例行胆管空肠吻合(23例行Roux-en-Y吻合),3例行单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行外引流术,2例行肝叶(段)部分切除,2例行单纯囊肿切除,胆管重建。结论:伴腹痛,肿块,黄疽,胆管囊肿,三联征者不多见。I型在临床上多见,B超,CT和MR有重要诊断价值。能代替有创检查如PTC或ERCP。目前最佳手术方法为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0.3%(6/58)。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主要有腹痛、体质量下降、黄疸、腹部包块等。4例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合并癌变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2例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合并癌变。6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腺癌,其中3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3例在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另3例已分别生存9、17、24个月。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行内引流术后更易癌变。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确诊患者应争取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曹红  顾红光  王芳 《重庆医学》2003,32(6):738-739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道扩张症(CDB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92例CDBD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B超确诊率78%,CT、ERCP、B超导向下囊肿穿刺造影确诊率l00%。行囊肿造兼及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占6.5%,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占4.3%,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占89.1%。囊肿造瘘及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腹痛、发热、黄疸发生率l00%,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腹痛、发热、黄疸发生率为0%。结论 B超检查是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ERCP、B超导向下囊肿穿刺造影是确诊方法,囊肿切除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诊治。方法:对1980-2000年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成人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最普及的辅助诊断方法,而PTC,ERCP,MRCP及CT检查是术前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方法。治疗肝外囊肿尽可能切除囊肿重建胆管内引流以降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肝内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法,可行肝叶(段)切除、清除结石、整形等手术,解除主要胆管狭窄,再行胆肠内引流术。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应根据术前检查了解囊肿的具体情况的分型后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其中ERCP后MSCT28例,平扫13例,双期增强扫描27例,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8例。检查方法:采用螺旋模式扫描,重建层厚2.5—5mm,ERCP后MSCT拔管后l一2h进行。双期扫描注射造影剂为80-100ml,速度为2.0—3.0ml/s,注药后30s、80s扫描。观察指标包括:①胆管扩张程度;②管壁清晰度;③扩张胆管全貌的显示。结果:3种扫描技术总的管壁显示情况以ERCP后CT扫描最佳。ERCP后MSCT可进行多种三维重建,较好显示胆管内结节。绪论:ERCP后MSCT更适合显示沿人体纵向走行的细小胆管。建议采用2.5mm层厚显示胰胆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见于生及儿童,在成人中发病报道不多,作者近8年来经B超诊断且手术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57岁,平均年龄23.5岁,临床多因右上腹痛,触及包块,伴发热、黄疸行B超检查。2结果本组10例,超声显像首次确诊8例,占80%(8/10),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绿色胆汁得到确诊1例,B超总诊断符合率90%(9/10);误诊1例,占10%(1/IO),此例术前经CT导引下穿刺确诊。本组1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声像图特征见附表。表中可见,本组…  相似文献   

9.
梅安昌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675-67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1997年6月~2005年6月收治先天性胆管扩张症42例,分别给予B超、CT、口服或静脉胆道造影及PTC等检查;分别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左半肝切除。结果:B超确诊率为92.9%,CT确诊率为92%,口服或静脉胆道造影确诊率为60%,PTC确诊率为81.8%。对42例患者平均随访49个月,优25例,良14例,差3例,有效率为92.9%,CT确诊率为92%,其中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3例,优23例,良9例,差1例,有效率为96.9%(P〈0.05)。结论:B超检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无创、经济、可重复应用且确诊率高,应列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应列为本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计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CT征象及其临床特.羔。②方法对26例胆囊癌患者术前1周内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③结果26例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61.5%(16/26).分别为肿块型630/0(10/16)、腔内型25%(4/16)、厚壁型12%(2/16),以肿块型多见,厚壁型最少检出,漏、误诊率高。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直接侵犯肝脏10例,累及胆管致使肝内胆管扩张5例,肝转移1例,淋巴转移4例,7例并发胆囊结石或胆囊炎。④结论CT检查能大部分显示胆囊癌的大小、形态、分型及扩散范围,CT医师需加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认识,特别是对并发有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的检查更要倍加仔细,争取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讨论ERCP及内镜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对1996年6月-2000年6月间68例有选择的行内镜ERCP诊断及治疗,选择指征:临床有黄疸或黄疸病史;转氨酶、胆红素增高;B超、CT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或结石;胆总管增宽超过1.0m,有选择的ERCP阳性率较高,术前达41.9%(13/34),术后755(15/20)。其中胆总管结阳性率(19/63),EST或EST+网蓝取石可获得100%的治疗。ERCP对术前子解胆道,止术后并发症,对手术预后,并发症的明确治疗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的良恶性鉴别以及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病例,主要对肝内胆管扩张的不同表现及胆管内的密度与良恶性梗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30例阻塞性黄疸中,20例为良性梗阻,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扩张者占89.5%(17/19),且主为轻、中度或无扩张者占90%(18/20);10例为恶性梗阻,肝内胆管呈“软藤征”扩张者占100%,且主为中、重度扩张者占80%(8/10)。肝内胆管扩张的密度,恶性较良性更低。结论:“枯树枝”与“软藤征”胆管扩张及胆管内密度的高低虽不是鉴别良恶性梗阻的特异征象,但结合B超、临床以及生化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低位梗阻性黄疸的CT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16例)及ERCP(28例)表现。结果:良性梗阻一般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较轻,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胆总管由上而下逐渐变细,CT上显示为胆总管下端等或高密度结石影,ERCP表现为胆总管下端充缺;恶性者则一般表现为胆管中-重度扩张,肝内胆管呈软藤状扩张,CT显示为扩张的胆管由上而下突然狭窄、巾断,ERCP则显示为胆总管下端偏心性、向心性狭窄或截断状改变。结论:CT和ERCP均能对梗阻性黄疽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而两者联合运用,能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Signa MR/I Echo plus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及相关软件和水成像技术,检查了18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确诊后16例Ⅰ型患者施行了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Ⅳ型患者施行了囊肿切除肝门部狭窄胆管整形,胆肠Roux-Y吻合术。结果:18例CCC患儿术前行MRCP检查,可充分清晰显示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系统及部份胰管的解剖形态,18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直径1.3-20cm,按Todani分型Ⅰ型16例,Ⅳ型2例,术中所见与MRCP影像相符合。结论:MRCP三维图像能清晰显示出CCC患儿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系统及部份胰管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本病的确诊及分型,并可指导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晓坤  杨书鲲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3):243-244,I000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螺旋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绝大多数恶性梗阻均有肝内胆管扩张且重度扩张者居多,分别占93.6%、79.3%。而良性梗阻肝内胆管不扩张者,占42.8%,即使扩张绝大多数亦属轻-中度扩张,占91.7%。结论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及扩张程度,结合梗阻部位胆管形态的CT表现是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的重要依据,此点对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ERCP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ERCP检查24例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并对其中11例合并梗阻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及时行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治疗。结果:按Todani的分类标准,ERCP检查发现Ⅰ型胆管囊肿14例(58.3%)、Ⅳa型8例(33.3%)、Ⅴ型即Caroli’s病2例(8.3%),其中包括囊肿癌变3例,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J)4例。ERCP对胆管狭窄范围的判断及APBDJ的诊断优于CT及B超。ERCP治疗10例,包括胆管结石4例,胆管狭窄2例,胆管炎2例,囊肿癌变2例。ERCP治疗后1周内病人血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Ⅰ型最为常见,胆管囊肿癌变率高、易合并相关的肝胆系统疾病。ERCP对胆管囊肿及APBDJ的诊断和分类较B超和常规CT检查更为直观、准确。ENBD治疗可迅速缓解梗阻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的症状,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捅理证实27例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对MRCP的影像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Ⅰ型18例,占66.7%,Ⅳ型9侈0,占33.3%。扩张的胆总管直径均在2cm以上,3.1cm-4.0cm最多见(11例),占40.7%。肝内胆管扩张1.0~4.0cm。扩张胆总管以囊状扩张为主(21例),占77.8%。受累位置在胆总管中段及上中段最常见(17例),占63.0%。MRCP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CP为小儿提供了无创伤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术前诊断准确率高,能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人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7例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在完成腹部彩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后行ERCP检查,并根据病情行相应的治疗,观察诊治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47例患者,ERCP成功138例,成功率93.88%,6例患者难以配合插管无法进行ERCP检查,3例发生并发症;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78例(53.06%),术中73例成功取石,取石成功率93.59%;39例(26.53%)术中怀疑肿瘤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术中行鼻胆管引流(ENBD)或放置塑料临时支架减黄;ERCP诊断胆管良性狭窄12例(8.16%),慢性胰腺炎伴胰管扩张7例(4.76%),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2例,胆道蛔虫症3例,行相应的治疗,均治疗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2例患者术后出血经过积极的止血后未再出血.结论:ERCP用于诊治老年患者胆道梗阻性疾病效果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5~69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黄疸前后有上腹疼痛或不适,体重下降病史。手术方式包括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胆管引流术,部腹探查出现癌肿晚期仅取活检。术前均行B超检查,CT检查6例,PTC检查2例,ERCP检查2例。肿瘤分型采用Bismuth—Corlette方法,Ⅰ型2例,Ⅱ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1例,Ⅳ型3例。结果9例病人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2例,胆道引流组采用胆管空腔吻合加支撑管引流,剖腹探查发现癌肿晚期,取活检4例。术前B超均发现肝内胆管扩张,6例发现肝门部肿块影。PTC检查2例,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或截断,ERCP检查2例,显示肝门部胆管狭窄或截断。术后病理检查示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4例。术后2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低蛋白血症6例。根治性切除1例存活14个月,另1例存活25个月,姑息性切除术者,生存3~6个月,4例剖腹探查取活检患者术后2~3个月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确诊困难,应在认真询问病史的基础上,对B超和CT检查的肝内胆管扩张而胆囊不肿大,胆总管不扩张等影像加以综合分析,必将提高早期确诊率。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2种,原则上能切除者即求根治,避免姑息性扩大手术,尽量降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并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诊断和超声分型,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输卵管妊娠205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超声确诊率95.6%(196/205例)。超声分型:Ⅰ型(宫外胚囊型)6例;Ⅱ型(宫旁包块型)53例;Ⅲ型(包块积液型)138例;Ⅳ型(腹腔积液型)8例。结论:超声检查是确诊输卵管妊娠的主要手段,超声分型作为临床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治疗、手术切除等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