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相关性较高,可达80%,HBV是人类已知的致癌因素之一。我们在临床中亦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慢性肝病及HCC中伴随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出现HBV、HCV双重感染的现象。本文对30例HCC与HBV、HCV感染的状况进行了临床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年龄为25~75岁男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数占同年慢性肝病患者的比例呈增高趋势.由1991年的4.2%增至1995年的17.5%及1996年的21.3%。患者饮酒量与其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并发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并发感染者。结论:中国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发肝炎病毒感染加速酒精性肝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41例肝硬化病人,40例肝癌病人及41例非肝炎、非肝硬化及非肝癌病人(对照组)进行血清乙肝 5项(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血清抗HCV及血清 HCV RNA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和对照组乙肝 5项检出率分别为:92.7%、95.0%和 31.7%;抗HCV检出率分别为 31.7%、12.5%和 9.7%;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36.6%、27.5%和 14.6%.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BV感染密切相关,与HCV感染可能也有关,但HCV病因意义不如HBV显著.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HCV感染对全球约1.7亿人造成影响,并且处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病风险中.对HCV敏感性较高的物种主要局限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缺乏稳定的易感动物模型,极大限制了对HCV的感染机制、变异、复制、翻译以及与机体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研究.本文就HCV动物模型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作者收集了64例肝癌患者的血标本,分别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测得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病人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二者混合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肝硬化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对1994年~2003年住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7例ALC患者中死亡32例(死亡率为13.5%),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肝性脑病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肝性脑病15例,其他原因2例.死亡平均年龄(51.9±12.3)岁,平均饮酒时间(29.7±12.7)年,开始饮酒时的平均年龄为(26.9±6.7)岁,30岁以前开始饮酒的ALC患者死亡率(18%)高于30岁以后开始饮酒的死亡率(8.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ALC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死亡率(13.9%)与非感染组的死亡率(13.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肝性脑病是ALC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ALC患者开始饮酒时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ALC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医护人员HBV和HCV院内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院内感染是当代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的重要课题 ,是医疗实践的一大障碍 ,院内感染不仅限于病人 ,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威胁亦很大。尤其是与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较多的科室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内已有丙型肝炎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故研究HCV在医院工作人员中的感染极为重要。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水平 ,保证医疗质量和各项指标的完成 ,我们对哈尔滨市 5家综合性医院 10 0 2名职工体检的HBV和HCV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凡有HBsAg、抗HBc、抗HBe、HBeAg、抗HBc IgM中一项阳性者为乙肝病毒感染者 ,抗 -HCV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对1994年~2003年住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7例ALC患者中死亡32例(死亡率为13.5%),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肝性脑病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肝性脑病15例,其他原因2例。死亡平均年龄(51.9±12.3)岁,平均饮酒时间(29.7±12.7)年,开始饮酒时的平均年龄为(26.9±6.7)岁,30岁以前开始饮酒的ALC患者死亡率(18%)高于30岁以后开始饮酒的死亡率(8.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ALC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死亡率(13.9%)与非感染组的死亡率(13.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肝性脑病是ALC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ALC患者开始饮酒时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ALC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试剂在临床运用对HC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14例确认HCV感染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非HCV感染的其他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CVcAg?抗HCV和HCV RNA,并对78例HIV感染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分析 HCVcAg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14 例确认丙肝患者HCVcAg检测162例(75.7%)阳性,且HCV RNA水平越高,HCVcAg检出率也越高?当HCV RNA载量>106/ml时,HCVcAg与HCV RNA检测的符合率达98.7%;60例健康对照和40例非HCV感染的各种肝炎HCVcAg检测均为阴性,显示了HCVcAg对诊断HCV感染得高度特异性?对78份HIV感染者样本进行HCV RNA测定,有16例阳性,以HCVcAg法测定有15例阳性,以抗HCV法测定仅有9例阳性?结论:HCVcAg可作为HCV感染诊断的血清病毒标志物,也可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HCV产生受到抑制的患者,以及在一些不具备开展PCR的医院实验室作为HCV RNA检测的替代试验?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初,非胃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V)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目前世界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HCV感染易慢性比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倍受医学界重视。近年来学们在丙型肝炎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有了很大进展,本对有关HCV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06-108
目的探讨超声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旨在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的肝硬化患者68例,其中酒精性肝硬化(ALC)30例,肝炎肝硬化(LC)38例,采用ALOKAα10超声记录左叶厚径、右叶肋下斜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的数值,并观察形态、回声、体积等。结果酒精性肝硬化为小结节性肝硬化,超声表现肝脏体积较大,形态基本正常,86.7%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肝炎肝硬化超声表现为粗大不规则的结节,肝脏形态表现异常,50.0%形态不规则,55.3%为不规则回声增强,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50.0%肝被膜为锯齿状。ALC与LC均存在门静脉高压表现,但在腹水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LC与LC的肝脏右叶肋下斜径、左叶厚径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ALC与LC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硬化2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阳  迟宝荣 《吉林医学》2004,25(4):40-42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livercirrhosis,ALC)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237例A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LC占肝硬化(LC)发病总数的百分比从1994年的10.8%上升至2003年的24%;男女之比为2352;ALC237例患者中腹胀174例(73.8%),乏力、食欲不振143例(60.3%),黄疸59例(24.9%),上消化道出血91例(38.4%),双下肢浮肿86例(36.2%),肝性脑病37例(15.6%),肝癌19例(8%),合并感染36例(15.2%),糖尿病24例(10.1%);肝掌87例(36.7%),蜘蛛痣85例(35.9%),腹水128例(54%),肝大60例(25.3%);肝脏酶学AST/ALT≥2的97例(40.9)%;死亡31例(13%),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占74%,肝性脑病占70.9%。结论ALC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占绝大多数,肝脏肿大占一定比例,1/2ALC病例合并胃黏膜糜烂或溃疡,肝脏酶学以AST和GGT升高为主,AST/ALT≥2为诊断ALC的重要参考指标,ALC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从2001~2010年诊治的395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成比等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占34.17%,其中3.29%的病例为HIV/HBV/HCV的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肝功能异常的病例为44.89%;54.07%的病例HBV-DNA/HCV-RNA检测为阳性。结论 HIV/AIDS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可出现各级的肝功能损害,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微量元素变化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32例乙肝肝硬化(HLC)患者的血微量元素及γ-GT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铜含量、γ-GT及AST/ALT高于HLC,血锌低于H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铜、锌、γ-GT及AST/ALT在两种肝硬化患者病因中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的AUC均大于0.5,有诊断意义,其中铜的AUC最大,高于传统的诊断指标γ-GT和AST/ALT,但锌的诊断意义不如γ-GT和AST/ALT。结论血铜、血锌水平在酒精性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04例,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酒精性肝硬化)和B组(肝炎肝硬化),两组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彩超检测值情况,彩超检测表现及肝体积、形态情况。结果 B组患者右肝厚径及右肝斜径彩超检测值明显少于A组,同时A、B两组彩超检测表现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肝体积增大及形态正常发生率均比B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检测具有积极鉴别诊断价值,可较明确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巫继  陈嵩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80-181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有3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肝功能恢复良好,血糖控制理想,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40-142
目的探讨干预专案对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专案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干预措施,干预专案组患者给予干预专案干预措施,干预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HBV感染乙肝五项不同模式分布和构成比、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专案组患者的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管理、用药管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专案组患者的随访依从率和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专案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状态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干预专案的干预模式应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九味肝泰对小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后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BABL/cJ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九味肝泰组,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HBV质粒(50μL)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4(5 mL/kg)制备HBV肝硬化动物模型,另设12只为空白对照组;九味肝泰组用10%九味肝泰0.5 mL/(10 g.d)灌胃干预性治疗21 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成模后和治疗21 d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并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结果 干预性治疗21 d后,九味肝泰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血清IV型胶原(cIV)、Ⅲ型胶原(PC-III)、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均明显降低,且TGF-βl和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肝功中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汁酸(TBA)接近正常水平,肝组织中MDA明显降低,且静脉血GSH和SOD提高,与模型组和本组成模后比较,P<0.05.结论 九味肝泰在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组织纤维化和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有明确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持续性炎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和炎症均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影响致癌过程。表达异常的microRNA在慢性炎症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部分microRNA通过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或炎症反应因子的表达加剧炎症反应;或通过激活肝星形细胞或产生胶原蛋白来加速纤维化过程;还可以通过打破促癌因子与抑癌因子的平衡来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促炎介质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等表观遗传机制,进而促进HBV诱导肝细胞癌的进化发育过程。本文初步探讨了持续性炎症导致microRNA表达异常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和异常表达的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