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槐定碱和氧化槐定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氧化槐定碱和槐定碱对试验性心律失掌上作用以及对心肌生理我的影响。方法:应用各种心律失常模型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离体心肌实验法观察药物对心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Oxy500mg.kg^-1iv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发的室性心率失常,使室性异位搏动数减少,室速持续时间缩短,室颤的发生率由75%减少到12.5%。  相似文献   

2.
槐定碱的生理药动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槐定碱在动物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报其在大鼠血浆,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一时间过程。微机拟合结果表明:大鼠iv20mg·kg-1槐定碱,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理论值和实验值趋向一致。将此模型放大到2.5kg兔体内,发现在iv10和20mg·kg-1槐定碱两种剂量上,血药浓度预报伍与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3.
北豆根总碱注射液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五种实验动物心律失常模型观察了北豆根总碱(Total Alkaloid of Menispermum Dauricum,简称TAMD)注射液的抗心失常作用。结果表明iv 5mg/kg^-1TAMD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失常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10mg/kg^-1奎尼丁,对乌头碱诱发心失常预防作用优于利多卡因,对抗喹因诱发豚鼠的心律失常与利多卡因相似,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有保护作用且优于硅尼丁;对大鼠冠  相似文献   

4.
槐定碱对实验性心衰豚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实验性心力衰竭豚鼠,静注不同剂量的槐定碱(SOP)可明显增加左心室内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LV+dp/dtmax),左心室内压力变化峰值(LVSP),平均动脉压(MAP),加快心率(HR),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与不给药组、N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作用于1min左右达高峰。静脉注射毒毛旋花子甙K(90μg/kg),对±dp/dtmax,LVSP,MAP,HR的影响较SOP强,不同剂量SOP可提高心肌组织Ca2+含量,但弱于毛旋花子甙K,与不给药组及N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果表明SOP能明显改善心衰豚鼠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组织Ca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方法:给麻醉大鼠恒速iv刺乌头碱观察ECG变化及ip小剂量刺乌头碱对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iv剂量至2.54±0.06mg·kg-1时,HR显著减慢,P-R间期显著延长,当剂量增至4.12~8.19mg·kg-1时,可分别引起VP、VT、VF及CA等;经ip0.5mg·kg-1时,则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显著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剂量。结论:小剂量刺乌头碱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大剂量又可诱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氧苦参碱对心肌梗死犬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氧苦对碱对心肌梗死犬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部分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前壁心肌梗死,5-8d后,使用程控电刺激技术(PES)测定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DET)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诱发心律失常,然后造成冠状动脉左旋支急性栓塞,观察室颤发生,结果:Oxy(iv50mg.kg^-1)明显提高DET(由2.53±1.28至3.19±1.62V),延长左室正常区ERP(由182±25至21  相似文献   

7.
中毒剂量的槐定碱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毒剂量的槐定碱死亡原因分析欧阳永伟刘春梅朱家谷(江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南昌330006)中国图书分类号R979.1槐定(Sophoridine)系从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中分离出来的单体生物碱。实验性抗动物肿瘤...  相似文献   

8.
卡维地洛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CVD)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并与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PRO) 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氯仿致小鼠室颤(VF) , 哇巴因、乌头碱致豚鼠、大鼠心律失常,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 以及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诱发心律失常等5 种模型。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相比, CVD1 mg·kg-1 显著降低氯仿诱发的小鼠VF 发生率〔18-75 %(3/16) vs81-25% (13/16),P< 0-01〕,此作用与PRO 相似。1 mg·kg-1 CVD 和PRO 均显著提高致室早(VE) , 室速(VT), VF, 心搏停止(CA) 所需哇巴因和乌头碱用量( P<0-01 vs 溶剂对照组) ;CVD 对抗哇巴因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等剂量PRO 显著( P< 0-01 ,CVD vs PRO)。CVD 剂量依赖性地显著缩短iv 肾上腺素40 μg·kg- 1 所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有效减少结扎冠脉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VT,VF,CA 的发生率并缩短VT 的持续时间。结论 CVD 具有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该作用在等剂量时至少与PRO 相近,或强于PRO。CVD的这种作用最终将有益于接受其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9.
去甲乌药碱的药理作用与心脏β-AR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子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DMC)的药理作用以及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β-AR)的关系的研究表明,0.5mg·kg-1的DMC可使正常小鼠心肌β-AR轻度上调,与异丙肾上腺素(ISO)相比,DMC能轻度激动cAMP,使其血浆含量升高,升高的峰值时间在10min左右。DMC的最小激动量为0.5mg·kg-1,最大激动量为5mg·kg-1。DMC对125I-PIN的竞争抑制实验表明,在1×10-6~1×10-5mol·L-1时,DMC可抑制125I-PIN与β-AR结合,与心得安比较抑制浓度大4~5个数量级。与ISO合并用药观察血浆cAMP浓度变化提示,0.5mg·kg-1DMC与小剂量(0.1mg·kg-1)和较大剂量(1mg·kg-1)的ISO合用时,既无协同作用,也未见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钩藤碱60mg·kg-1合用双肼苯哒嗪3mg·kg-1十二指肠给药,1h时降低清醒大鼠血压23%,降低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28%,降压幅度超过一药单用及等剂量钩藤总碱与双肼苯哒嗪合用的幅度,合并用药可克服单用后药的加快心率作用。双肼苯哒嗪0.8mg·kg-1iv加快心率,增加分钟心肌张力—时间指数,合用钩藤碱15mg·kg-1增强了前药的降压效果,而心率、分钟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卢瑞福 《天津医药》1998,26(1):17-19
观察1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的影响。将病人分为3组。AMI前48小时内发生心前区疼痛,既往无心绞痛发作史的59例为Ⅰ组。AMI前48小时内有心前区疼痛,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的38例为Ⅱ组。AMI前无心前区疼痛的18例为Ⅲ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CPK峰值、AMI部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的影响。结果:CPK峰值差异有显著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q=10.89,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q=18.51,P<0.01。Ⅰ组与Ⅲ组比较q=11.26,P<0.01)。AMI部位差异无显著意义(单壁与≥2壁X~2=4.07,P>0.05)。心律失常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1)。心力衰竭差异无显著意义(3组间P>0.05)。心源性休克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1)。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5)。结论:支持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概念,提示对无缺血预适应的AMI病人应更加严密的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羟苯氨酮保护大鼠心脏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强心扩血管新药羟苯氨酮(oxyphenamon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离体或在体大鼠心脏,阻断冠脉前降支10 min后行再灌注15 min(离体)或30 min(在体),形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心电图、心肌酶学与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观察药效。结果羟苯氨酮(离体心脏灌流1-10 μmol·L-1,或静脉注射0.1-1.0 mg·kg-1)剂量依赖性地明显减少再灌注时的心律失常,对抗损伤所致心肌CPK,LDH与MDA的变化,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结论羟苯氨酮明显保护离体和在体大鼠心肌对抗冠脉阻断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诊断无症状心肌梗死(MI)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或其他心电检测技术检测的无症状M I患者30例,均行NM P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NM PI显像阳性结果预测值。结果30例NM PI中,12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18例表现为混合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阳性血管45支(血管狭窄≥50%),其中的28支狭窄>90%,15支70%<狭窄≤90%,2支狭窄≤70%。NMPI阳性结果预测值为88.9%。结论 NMPI对诊断无症状MI和评估心肌损害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培垛普利(4mg.d-1),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比较二者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重量指数(LMVI)、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NYHA评级,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因心衰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者FS、LMVI、E/A、心功能、血压、心衰入院率和死亡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阻抑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功能,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力农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及米力农小剂量组、米力农大剂量组。建立脓毒症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脓毒症模型的方法;24 h后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及心肌组织中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cTnI、CK-MB及心肌中ET-1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米力农小剂量组血清cTnI、CK-MB、心肌中ET-1和TNF-α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值均>0.05;米力农大剂量组血清cTnI、CK-MB、心肌中ET-1和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结论:米力农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心肌梗塞(MI)后左室心肌纤维化(MF)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10 g生药.kg-1)、中剂量组(5 g生药.kg-1)和低剂量组(2.5 g生药.kg-1)。于造模当天连续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胶原纤维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组织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的心脏重量指数及梗死面积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提示阳性药物依那普利和补肾活血方高、中、低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梗塞后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炎性细胞浸润得到较好缓解;Masson染色提示阳性药物依那普利和补肾活血方高、中、低组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I型、III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梗死区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量(P<0.01);与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非梗死区Ⅰ和Ⅲ型胶原的表达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高、中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抑制非梗死区I型、III型胶原纤维的合成,减轻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强心扩血管新药羟苯氨酮(oxyphenamone)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和电磁流量计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药物对阻断冠脉致急性心肌梗死猫心脏生理功能的影响。形成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坏死模型,从心肌酶学及病理形态学方面评价药效。结果羟苯氨酮(2-8 mg·kg-1,iv)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心梗猫的心率、血压、血管阻力与张力时间指数(TTI),轻度增加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不影响左室压与心脏作功。羟苯氨酮(4-8 mg·kg-1,ip)可明显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PK)、丙二醛(MDA)与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变化与病理形态学损伤。结论羟苯氨酮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离体大鼠缺血 /再灌注心肌丙二醛 (MDA)和水肿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 4组。正常对照组 :用K H液持续灌注 80min ;缺血 /再灌注模型组 :用K H液预灌 30min ,然后用4℃的St.Thomas停搏液使心脏停跳 ,常温下全心停灌 2 0min ,K H液再灌注 30min ;异丙酚组和异丙酚 +格列本脲组 :从预灌第 15min改用含相应药液的K H液灌注 ,停灌同缺血 /再灌注模型组 ,然后用含相应药液的K H液再灌注 30min。测定心肌含水量、MDA含量和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 (CK)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可使心肌含水量、MDA含量和CK活性明显增高 (P <0 .0 1) ,30 μmol·L- 1异丙酚能显著减轻上述损伤性变化 ,格列本脲对异丙酚的心肌保护作用无影响 (P >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 /再灌注可致心肌水肿 ,异丙酚减轻水肿作用与其抗氧化有关 ,而与ATP 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无关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提供重要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该文全面总结归纳了急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可控性心肌缺血和离体心肌缺血四类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激活在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硫化氢预处理组(HS组)和5-羟葵酸(5-HD)+硫化氢预处理组(HD组),每组8只。Sham组仅穿线但不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IR组结扎LAD30min,松解后再灌注120min;HS组静脉注射硫化氢供体NaHS50μg/kg,24h后同IR组处理;HD组于结扎前15min静脉注射5-HD5mg/kg,其他同HS组处理。检测心室面积、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计算缺血和梗死面积百分比;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3组缺血面积百分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低于IR组和HD组(P<0.01或P<0.05),HD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HS组较IR组明显减轻,而HD组与IR组差异不大。结论: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mitoK(ATP)介导了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的心肌保护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