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cocytic acute leukemias HLAL)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HLAL患者采用白细胞分离术1~3次后,立即诱导缓解化疗,同时选择15例HLAL患者单纯化疗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疗效。结果采用白细胞分离术,20例患者完全缓解率(CR)率达55%,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33%),早期病死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36%)。结论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能提高CR率,减少单纯化疗引起的不良后果。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显。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 AL)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HL AL 患者进行白细胞分离术后 ,立即进行诱导缓解化疗 ,同时对 2 6例 HL AL 患者行单纯化疗作对照 ,比较两者疗效。结果 :采用白细胞分离术后 ,31例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分离前的 16 2× 10 9/ L 降低到 40× 10 9/ 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联合化疗后 ,完全缓解(CR)率为 5 1.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CR率 19.2 % (P <0 .0 1) ,早期病死率为 12 .9% ,低于对照组的 38.4% (P <0 .0 5 )。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 HL AL 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能提高 CR率 ,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 对48例HAL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8例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作对照组.结果 HAL组的髓外浸润、DIC、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及早期死亡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HAL治疗有效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化疗前行白细胞单采术,有效降低白细胞数,再给予足量、规范的联合化疗,预防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时伴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分析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WBC>10×109/L或<4×109/L)的B-NH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白细胞计数异常程度分为3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组(WBC>30×109/L)、轻度增高组(WBC 10~30×109/L)、减低组(WBC<4×109/L),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评价早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8例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3例,轻度增高26例,减低29例;其中位就诊年龄63(19~80)岁,自出现症状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2(0.2~120)个月,男女性别比为1.4:1。病理亚型以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分期均为Ⅲ/Ⅳ期或白血病期。有B症状者占57%(39/6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者占54%(32/59),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占67.7%(46/68),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占56.7%(38/68),骨髓侵犯达91.7%(55/60),伴骨髓纤维化者占28%(15/53)。评价早期疗效40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7.5%(7/40),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5.0%(22/40);ORR与LDH、血小板计数、首次治疗后骨髓改善情况相关(P=0.028,P=0.048,P=0.031)。随访截至2018年1月31日,有效随访43例,中位随访时间22(1~70)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4个月(95% CI:8.722~39.27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 CI:2.721~23.279),轻度增高组PFS优于其他两组(P1=0.017,P2=0.026)。单因素分析,侵袭性组织学、B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案、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是OS的预后因素;LDH、白细胞分组、是否治疗、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为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B症状为OS的影响因素,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是OS、PFS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患者早期就诊率高,但分期均晚,大多数患者出现骨髓侵犯,常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该类患者早期ORR低、整体PFS短,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患者的PFS较好,OS有待进一步观察;早期ORR是OS、PFS的影响因素。白血病期患者接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强化方案治疗可获得较高的ORR。  相似文献   

5.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其预后;②方法 对19例H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HAL占同期AL的11.2%,HAL以ANLL多见,FAB分型以M5最多;多并发髓外浸润,CR率为31.5%;早期病死率达21.1%,颅内出血为最主要的早期死亡原因。④结论 HAL预后差,早期病死率高,缓解率低,要重视其早期处理,及时给予降白处理。足量、规律的联合化疗,争取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6.
周玲  沈阳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378-37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脑出血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采指尖血做白细胞计数,观察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危重度和死亡患者的白细胞增高率。结果白细胞增高组病死率高于白细胞正常组,脑叶出血白细胞增高率低于其他部位出血(P〈0.05),基底节大面积脑出血白细胞增高率高于其他部位(P〈0.05),50ml以上出血患者白细胞增高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增高提示病情重、死亡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数值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及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之间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结果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P〈0.05,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两者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韩效林  张小毅  李敬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98-998,1000
目的:探讨羟基脲配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2例完全缓解(CR)率与有效率之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羟基脲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1例高白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连续3 d,每天1次的白细胞去除术,在第一次白细胞去除术后同时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降白细胞,对比白细胞去除术前、后患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及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每一次白细胞去除术后较术前患者WBC计数分别降低27%、23%、33%,患者肢体活动症状从活动障碍到明显好转,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明显改善,患者肢体感觉从丧失逐渐恢复至正常.结论 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小剂量化疗药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能迅速有效地清除外周血异常增多的白血病细胞,改善白细胞淤滞症状,避免了单用化疗药物所致的代谢紊乱,预防和改善肿瘤溶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123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进行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为: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5)。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5)。提示:早期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脑梗塞病人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23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术后进行化疗,同时选择14例同期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单纯化疗作为对照,比较2者疗效。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显著改善,治疗组完全缓解率达47.8%,明显高于对照组(28.6%,P<0.01);治疗组早期病死率为17.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能迅速降低白细胞数,减轻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完全缓解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玲 《吉林医学》2010,(33):5954-595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与白细胞数、血糖值的关系。方法:将376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于正常血糖组(均为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诱导化疗后的III-IVA期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同期化疗时最适累积奈达铂总量,分析同期奈达铂总量对诱导化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共109例接受IC+奈达铂CCRT,根据CND四分位数将奈达铂组患者分为低(≤120 mg/m2)、中(121-200 mg/m2)、高剂量( > 200 mg/m2)3个组别,再根据肿瘤诱导化疗后反应将奈达铂组患者分别分为CR/PR和SD/PD 2个亚组,分析统计诱导化疗后不同累积奈达铂总量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以期得到最适CND。  结果  CND低、中、高剂量组各项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CR/PR、SD/PD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累积OS率分别为77.2%、50.0%,3 a OS率98.2%、62.9%,累积PFS率63.2%、45.0%,3 a PFS率77.2%、54.8%,CR/PR组的各生存率优于SD/PD组(P < 0.05);根据CND低、中、高剂量分别对2个亚组进行分析,CR/PR亚组的累积OS率为93.3%、93.8%、60.0%(P = 0.046),3 a OS率100.0%、93.8%、100.0%(P > 0.05),累积PFS率86.7%、78.1%、30.0%(P = 0.007),3 a PFS率93.3%、90.6%、60.0%(P = 0.017),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在OS率、PFS率、3 a PFS率方面较高剂量组显示出显著优势;SD/PD亚组中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多因素分析中,IC后的疗效评价(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OS、3 a OS、PFS、3 a 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  结论  III-IVA期鼻咽癌患者IC后CR/PR患者的生存获益远优于SD/PD的患者,IC后的肿瘤反应(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III-IVA期鼻咽癌患者在IC后CR/PR的亚组中,接受低、中CND的患者生存率较高剂量组改善显著,对于该类患者来说CND似乎不需要超过200 mg/m2 即可获得较好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U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MDSCs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并分析UC患者外周血MDSCs与CD4+CD25+Treg、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明显降低(P〈0.05),MDSCs比例、WBC计数和PLT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UC缓解期比较,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降低(P〈0.05),MDSCs比例、WBC计数和PLT计数明显升高(P〈0.05)。UC患者MDSCs与WBC计数、PLT计数呈正相关(P〈0.05),与CD4+CD25+Treg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明显升高,与UC患者病情活动度有关,检测MDSCs有助于UC发病机制的认识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患儿;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确诊为病毒感染的40例患儿作为病毒感染组,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新生儿,比较三组患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及阳性率以及32例发热患儿治疗前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40例患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21±6.25)mg/L、(14.70±3.67)×10^9/L,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患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阳性率分别为80.0%(32/40)、32.5%(13/4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35,P〈0.01)。细菌感染组40例患儿中32例出现发热.32例发热患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23±1.09)mg/L、(8.56±2.38)×10^9/L,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疗效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1例APL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疗效评价及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总体缓解率、早期病死率及3年复发率分别为86.11%、13.89%、18.6%;②单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IC是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仅DIC是预后不良因素;③免疫表型CD34(+),HLA-DR(+)及淋系抗原表达的患者3年复发率高于CD34(-)、HLA-DR(-)及无淋系抗原表达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④融合基因PML/RARα阳性率为96.9%,PML/RARαV(+)及阴性者3年复发率高于PML/RARαS(+)及L(+)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诱导方案使用ATRA+化疗及ATRA+ATO组3年复发率低于单用ATO或ATRA患者,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DIC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ATRA+ATO+化疗可以减少3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联合阿糖胞苷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初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例,分为ATO组28例和ATRA组24例,对比两组完全缓解率(CR)和副作用.结果 52例初治和复发APL患者诱导治疗一个疗程后,ATO组和ATRA组CR率分别为92.8%和70.8%;ATO组死亡2例,ATRA组死亡4例;比较两组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TO组患者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28.6 d(28~33 d),明显短于ATRA组患者的37 d(29~50 d)(P<0.001).50%的ATRA组患者出现维甲酸综合征.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峰值与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几率呈正相关.结论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糖胞苷诱导APL达CR的时间短于ATRA组,缓解率高于ATRA组,副作用小,早期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41例患者,均为鼻咽癌放疗后合并吸入性肺炎者,其中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组24例(A组),单纯常规治疗组17例(B组)。分析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鼻咽癌放疗后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血象、影像学肺部吸收和死亡率的影响。治疗前A组与B组的体温和血WBC处于同一水平[(38.7±0.7)℃与(38.5±0.7)℃,P=0.633;(15.8±4.2)×109/L与(16.2±3.4)×109/L,P=0.430],治疗3d后两组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3±0.9)℃与(38.4±1.4)℃,P=0.015];治疗5d后两组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4.2)×109/L与(15.3±6.9)×109/L,P=0.045];A组肺部影像学改变较常规组吸收更快(z=-3.515,P=0.00),两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