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应从古人养"心"之道中汲取营养,学会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心"松绑。一是静心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二是清心离退休之后,就要跳出万丈红尘的扰攘,荣辱升降已成过眼烟云,做到心清如水,可将外界一切干扰拒之门外,自  相似文献   

2.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1天。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应怎样养心呢?怡神养心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淤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条畅,心神和缓。  相似文献   

3.
《素问·灵兰秘典论》日:“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相似文献   

4.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养生有着丰富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明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主张预防为主,即把养生放在治病之前。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按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由心所主宰的,因此养生必先养心。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医认为,夏季为火,在人体五脏中,心属火,心主夏季,因此,夏季宜养心。我国最早的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其意思是说,心在人体中,具有“皇帝”一样最高统治地位,那是因为心脏主宰着人的精神;心脏若健康,其它脏腑也会相安无事;心脏若出现问题,其它脏腑也很难保得住。  相似文献   

6.
<正>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促进长寿的秘诀,但不少现代人养生只注重形体的锻炼,而忽略了心神的调养。为此,本文从“仁心”“仁德”“仁慈”的角度结合中医对养心调神的认识,以提高大众在养生中对“神”的重视,做到形神并调。仁心、仁德为长寿之本孔子曰:“仁者寿。”“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互助、同情,孔子将其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整个儒家思想均以“仁”为核心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善食者,了解食性,懂得把握;滥食者,虽食精品,却肢体多病态。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懂吃的科学和方法。《我家食材养生方》分“四季养生食谱”“不同人群食谱”“对症食谱”和“食材外用方”等四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杨智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98-1399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气功作为运动养生的一种,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气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无论哪种功法都具有养生作用。则都讲求调息、意宁、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节脏腑为目的。气功把中医视为“三宝”的精、气、神融为一体作为练功的着眼点,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通过系统的锻炼使“精、气、神”三者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推迟衰老,从而做到了“练精化气”、“练神还虚”,逐渐形成了融中医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相似文献   

10.
老宜淡泊     
<庄子·刻意>中说: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自古以来,人们都懂得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提倡养生必须养心.而老人的养心则以"平易恬淡"为基石.著名作家冰心一生信仰"无欲则刚,心地宁静"的健身之道,其一生作品如林,高寿百岁.  相似文献   

11.
许良 《家庭用药》2011,(6):63-63
中国传统文化对睡眠养生很有讲究,前人还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著名的有“先睡心.后睡目”。“先睡心”,就是要求上床后把“心”安下来,把思想上的千思万绪尽行摒弃。一枕黄粱;若七情火动,辗转牵怀,便难成眠。“先睡心”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消除对失眠的恐惧情绪。生-怕睡不着。反而睡不着。因此.睡不着时,心要静,气要平,持“无所谓”的态度。倘若确无睡意,与其赖在床上辗转,不如起床坐立、散步或看书,待有睡意时再上床就寝。  相似文献   

12.
春天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尤其适合养心。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王作顺为市民介绍春季如何养护心脏。首先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因为压力过大会导致心情抑郁,抑郁情绪则易诱发心脏类疾病。早春时节,可以发发呆清理心灵垃圾,最好再到户外晒晒太阳。因为阳光可以补钙、杀菌,还可以抚平人的焦虑,晒太阳就是给心灵补钙、充电。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与治神     
程正合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37-2038
针刺防病治病 ,必以治神为先 ,神形并重。《内经》指出“针刺施术 ,必先从治神入手” ,以治神为本。《灵枢·本神》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素问·刺真要太论》 :“针刺之要 ,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形神合一”、“形与神聚”及“有诸内 ,必形诸于外”。中医在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也强调神的重要性 ,即“诊断贵察神 ,治疗本于神 ,摄生重在神”。1针刺中治神的理论基础1 1气血与形神的关系 :针刺作为一种刺激信号 ,通过激发人体固有调节机能 (气血运行 ) ,激发人体内的…  相似文献   

14.
养生先养心     
正养生先要养心。心态好,精神就有纵观超脱的境界,心境经常处于欢快之中。这是养生的关键。我在学习科学养生的过程中,首要的体会是:欲养生,先养心。养心主要有三好处:有益身体健壮古人讲:"忧虑多,催人老。"还有言称:"人之心胸,多欲则窄,穷欲则宽。一笑失百忧。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心态养生了,还总结出保持身心健康的"10点子":即心胸宽阔点、笑口常开点、  相似文献   

15.
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此话不无道理。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亦云:“食疗不愈,然后遣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祛疾者,可谓良工”。  相似文献   

16.
<正>名人养生一直都被别人效仿,尤其是一些古代的名人雅士对于养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而更被人推崇。"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  相似文献   

17.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的摄生要领是“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房事的调摄也应遵守这一原则。所谓“使志安宁”、“收敛神气”和“无外其志”,其总的原则是要修心养性,思绪宁静,不让意志外驰,以适应秋季寒凉肃杀的气候。对房事而言,具体的养生方法就是性欲的兴奋冲动不能像春天生发之性的冲动,也不能像夏天阳亢之性的兴奋,而是要有所收敛,房事应有所减少。一般来说,人们的阳气不足,可以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生发阳气,而阴精不足的人,则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故保精的观念虽强调是冬季摄生之要领,实则秋天就应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18.
参松养心胶囊的药理毒理与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俊大  钟萌  吴真 《中国药房》2008,19(33):2628-2631
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山萸肉、丹参、酸枣仁、桑寄生、五味子、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证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其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类愈来愈认识到,健康的概念已不仅仅是躯体本身,还包括心理在内。养生首先要养心,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养生之要,当以养性调神为先。中医养生学对此多有精论,强调通过主动的修德以怡神,调志以摄神,节欲以安神,静心以养神,积精以全神等多种途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与神高度统一的养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