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IVF-ET后临床妊娠的患者485例,分为早期流产(A组)、晚期流产(B组)及持续妊娠及分娩(C组),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质量、受精方式及既往有无流产病史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A、B组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数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的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既往自然流产史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受精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女性、有既往流产史的患者在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较高,而多胎妊娠是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90-93,97
目的探讨温和刺激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温和刺激方案(A组)40例和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长方案(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IVF周期的一般情况、促排卵参数、实验室指标及解冻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使用促性腺激素(Gn)天数和Gn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3)两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CG日LH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获卵数、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正常受精率、冷冻胚胎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明显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组FET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温和刺激方案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有较理想的促排效果,可明显减少Gn天数及Gn总量,从而减少患者周期治疗费用;OHSS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胚胎移植治疗获得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6月~2009年12月间经IVF/ICSI治疗获得临床妊娠的331例患者,按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及继续妊娠组;分析受精方式、年龄、既往自然流产史、移植后12天血β-HCG值、孕囊数及不孕原因与早期流产率的关系。结果 IVF、ICSI两种受精方式的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早期流产组的年龄显著高于继续妊娠组,多胎妊娠率、移植后12天血β-HCG值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众多导致不孕的病因中,排卵障碍的流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单胎妊娠、多囊卵巢为IVF/ICSI治疗后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移植后12天低β-HCG水平可高度预测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结局,分析多胎妊娠减胎的风险,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胎行减胎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病例,胚胎移植后30 d 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者5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A组:双胎妊娠患者,138例;B组:3胎减胎为双胎者,30例:C组:单胎妊娠者,393例。比较各组之间的流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相比,早期流产率、晚期妊娠丢失率、早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早期妊娠丢失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妊娠丢失率则显著增加,早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也显著增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77和14.41。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多胎行减胎术并不增加不良妊娠风险,而单胎妊娠则可显著降低流产、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等风险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因此IVF后行双胎减胎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多胎妊娠减胎术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IVF-ET后直接双胎妊娠492例(A组)和IVF后3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26例(B组)、IVF后3胎妊娠中自减为双胎妊娠22例(C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A组早期流产率为6.5%,B组早期流产率为11.5%,C组早期流产率为4.5%,晚期流产率A组为4.7%,B组为7.7%,C组为9.1%;A、B两组之间早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晚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剖宫产率、早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中多胎减为双胎妊娠与IVF-ET中直接双胎妊娠比较,早期流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分娩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有剖宫产手术史的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后瘢痕憩室(PCSD)分为:无PCSD组(158例)、PCSD组(77例).对照组为同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仅有阴道分娩史的219例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助孕情况、妊娠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剖宫产史组和阴道分娩组基础资料、促性腺激素(Gn)总天数、促性腺激素(Gn)总用量、HCG注射日雌激素(E2)、获卵数、优质胚胎数、排卵日内膜厚度及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PCSD组、PCSD组和阴道分娩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SD组低于无PCSD组和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史组和阴道分娩组单胎分娩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双胎分娩,早产率低于双胎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D可能会降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但不影响流产率及新生儿结局.瘢痕憩室是影响辅助生殖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需减少胚胎移植数目,严格控制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主导卵泡径线大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首次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或ICSI-ET治疗的患者共557例,并根据HCG日最大卵泡径线分为:A组50例(18~19.5 mm),B组272例(20~21.5 mm),C组166例(22~23.5 mm),D组69例(≥24 mm)来分析注射HCG日主导卵泡大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A、B、C、D组妊娠率分别为50%,45.95%,33.13%,3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分别为39.76%,36.44%,22.37%,3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COH治疗周期中,主导卵泡在18~21.5 mm时决定注射HCG可以得到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新鲜胚胎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后自然流产风险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华  吴惠梅  吴洪波  李柳铭 《广西医学》2009,31(9):1246-1248
目的比较新鲜胚胎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风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IVF-NET)397例及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新鲜胚胎移植(ICSI-NET)S4例、冻融胚胎移植(FET)75例助孕共计55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新鲜胚胎移植(NET)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后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发生率。结果行IVF-NET妊娠者早期流产率为12.93%,ICSI—NET组早期流产率为2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473),两组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682)。NET组的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与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80;χ^2=0.000,P=0.994)。结论行IVF-NET妊娠者早期流产率与自然受孕妊娠者的早期流产率相似,行ICSI-NET妊娠者早期自然流产率与行IVF—NET妊娠者无差异,行FEW妊娠者不会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不同试管婴儿技术的相关性及妊娠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试管婴儿技术受孕的546例不孕症病人的研究资料,依据受精方式将入选病人分为A组313例(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B组233例(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依据胚胎转移周期分为C组370例(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和D组176例(冷冻周期胚胎移植);比较各组之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情况。 结果 546例中,妊娠期高血压24例,子痫前期28例,子痫0例。A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66%,低于B组的6.87%(P < 0.05),2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在A组与B组间、C组与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不孕症病人中,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会增加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移植胚胎是否新鲜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郁种玉汤对60例肝郁肾虚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应用控制性超促排卵长方案前3个月口服开郁种玉汤,每日1剂,3个月后自然试孕,未妊娠者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并继续服用中药,每日1剂,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停药。对照组采用标准方案治疗不加用中药。观察两组患者肝郁肾虚型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HCG日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自然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郁肾虚型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积分改善情况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CG日雌、孕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种玉汤可有效改善肝郁肾虚型证候积分、焦虑自评量表积分,提高自然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反复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7 0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OH次数将患者分为A组(首次行COH者)、B组(第2次行COH者)、C组(第3次或第4次行COH者),比较3组患者的胚胎发育指标(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患者的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随COH次数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正常卵裂率和可利用胚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的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的生化妊娠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U RS A患者192例,根据既往生化妊娠次数,分为无生化妊娠组(A组)66例,1次生化妊娠组(B组)65例,≥2次生化妊娠组(C组)61例.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 C组与A组及B组比较,既往自然流产次数(P<0.05)、既往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自然流产率(P<0.0125)均显著增高,其自然流产率及自然流产伴正常染色体核型(SANK)率也均显著增高(P<0.0125).A组与B组比较,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SANK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 ≥2次生化妊娠的患者既往复发性流产更为严重,保胎治疗后其活产率较低、自然流产和SANK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琼芬 《海南医学》2012,23(1):86-88
目的 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孕酮检测对早期妊娠结局及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早期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宫内妊娠组46例,异位妊娠组36例,自然流产患者38例.检测三组患者HCG及孕酮水平,并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 宫内妊娠组HCG及孕酮显著高于异位妊娠及自然流产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异位妊娠组显著高于自然流产患者(P<0.01); HCG与孕酮诊断自然流产的特异度分别为81.6%和71.1%,敏感度分别为60.5%和76.3%,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8%和84.2%.结论 HCG及孕酮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自然流产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异源淋巴细胞免疫结合IVF-ET治疗伴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结合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IVF-ET)在治疗习惯性流产并伴不孕症方面的效果.方法 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各有9例患者,均采用长周期方案超促排卵,观察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习惯性流产致不孕的9例患者.在进行IVF-ET治疗前做2次淋巴细胞注射治疗,查血HCG确定妊娠后,再做2次淋巴细胞注射治疗.结果 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是81.3%和82.2%,两组间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9例中都有5例妊娠,对照组中有1例双胎妊娠,两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2.7和28.6%;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妊娠患者的胎儿发育良好,都安全出生.结论 异源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合IVF-ET足治疗习惯性流产伴不孕症患者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辅助生殖中受精的方式与自然流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辅助生殖中不同的受精方式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481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ET组和ICSI-ET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发生率.结果 ICSI-ET组的不孕年限、用促性腺激素(Gn)总量(支数)均低于IVF-ET组(P均<0.05),两组的的年龄、Gn启动剂量、用Gn天数、移植胚胎数、ET优质胚胎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后妊娠总的自然流产率17.54%,其中受精方式为IVF妊娠者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分别为12.93%和4.08%,受精方式为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者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为20.83%和0.00%,两组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ART助孕妊娠者早期流产率与自然受孕妊娠者的早期流产率10%~15%相近,行ICSI妊娠者早期自然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与行IVF妊娠者相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16.
俞佳 《吉林医学》2013,(8):1416-1417
目的:探讨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女方病因中各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因女方原因行IVF-ET的原发不孕患者,根据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4组。输卵管因素组、排卵障碍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及不明原因组。比较4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输卵管因素组胚胎种植率较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与排卵障碍组临床妊娠率较高,输卵管因素组临床妊娠率较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的异位妊娠率较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IVF-ET结局中应注意输卵管因素特别是输卵管积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孕女性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过程中子宫畸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助孕的不孕女性中子宫畸形患者作为试验组纳入,共34周期;机械抽样选取同时期接受ART助孕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共73周期。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激素水平、试验室指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子宫畸形的不同类型将试验组分为5组,分别对5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 子宫正常组与子宫畸形组的临床妊娠率、单胎率、双胎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中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畸形5个亚组,临床妊娠率、单胎率、双胎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中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治疗中子宫畸形不是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邓华丽  叶虹  裴莉  曾品鸿  黄国宁 《重庆医学》2012,41(4):333-335,338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育妇女采用不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方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结局。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超长方案行IVF-ET的各型EMS合并不育患者74例(A组)与同期用长方案患者177例(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助孕结局。结果 A组EMS病情比B组重,促性腺激素(Gn)起始剂量及总量更大,卵泡数、获卵数及获成熟卵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精率、卵裂率、周期取消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ET胚胎数、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比B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长方案用于EMS患者的IVF-ET助孕有助于改善胚胎质量,且有提高妊娠率及种植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细胞染色体的异常情况,为优生优育工作作指导.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后的自然流产绒毛标本41例,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41例标本中有30例培养成功,绒毛染色体异常15例,占50%.多数为数目异常,其中X单体1例,染色体三体11例(包括18三体1例,16三体3例,15三体2例,4号三体1例,9号三体1例,2号三体1例,嵌合体型21三体2例),多倍体1例,具有额外小染色体的核型1例.结论 ART妊娠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非整倍体是导致ART治疗后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