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4种治疗贾第虫病常用药物的优缺点,对确诊的贾第虫病患者195例进行了研究。病人分为5组:1. 痢特灵组53例,8毫克/公斤/日×7;2. 硝基咪唑吗啉(Nimo-razol)组51例,1~5岁125毫克2次/日、6~10岁125毫克3次/日、10岁以上250毫克2次/日,均连服5天;3. 灭滴灵组38例,1~5岁125毫克2次/日、6~10岁125毫克3次/日、10岁以上250毫克2次/日,均连服7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红比霉素和强的松共治疗9名红白血病。诊断时年龄为16~58岁,平均50岁。7例男性,2例女性。3例病人曾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1例接受过6-MP治疗,均未缓解。红比霉素的用法:每天每公斤体重1毫克快速静注连用5天。强的松每天60毫克,口服连用5天。当血小板计数在100,000以上时,强的松减至每天40毫克,以后逐渐停药。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用NaP实验治疗动物曼氏血吸虫病及临床治疗曼氏血吸虫病。结果,感染小白鼠腹腔或肌注NaP,剂量为25、50及10O毫克/公斤/日×5日时,80~100%受治动物的卵谱均有变化,并有46.1~83.0%的虫肝移;但1次腹腔或肌注25~200毫克/公斤的NaP时,则无效或效果基差。感染田鼠用16毫克/公斤/日的NaP腹腔注射,疗程为5天时,所有受治动物的卵谱亦均有变化,且有96.9%的虫肝移。此外,感染猴1次肌注15毫克/公斤的NaP时无效;若疗程为5天时,则见有暂时性的停止排卵。另2只猴于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的121例来自越南的间日疟患者中,118例用氯喹和伯喹治疗。氯喹开始服1克,以后每天2次,每次0.5克,服5次;同时并服伯喹每天25毫克(基质15毫克),连服14天。在越南和返美后8周,每周继续预防服用氯—伯片剂1次(氯喹300毫克,伯喹基质45毫克)。其余3例用氯喹(剂量如上述)、乙胺嘧啶(每天3次,每次25毫克,连服3天)和磺胺异恶唑(每天4次,每次500毫克,连服6天)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几种常用药物治疗贾第虫感染的疗效和优缺点进行了临床比较。172倒粪检确诊的贾第虫感染者分为4组,分别采用痢特灵8毫克/公斤/天,分为3剂口服,疗程7天;硝基吗啉咪唑(Nimorazole)10岁以上,250毫克,每天2次,疗程5天;灭滴灵10岁以上250毫克,每天2次,疗程7天;甲硝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用长春新碱、柔毛霉素和强的松诱导缓解,用氨甲喋呤 6-巯基嘌呤或单用氨甲喋呤维持缓解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共治疗急性白血病227例。药物和剂量: 诱导缓解:长春新碱首次1毫克/平方米,以后2毫克/平方米/周;柔毛霉素首次1毫克/平方米,以后2毫克/平方米/周;两种药物同时静脉给药;强的松100毫克/平方米/日,口服。维持缓解:骨髓完全缓解后采用以下方案之一。方案甲: 6-巯基嘌呤(2.5毫克/公斤/日,口服)加氨甲喋呤(15毫克/平方米,每周2次,口服或肌注);方案乙:氨甲喋呤(30毫克/平方米,每周2次,口服或肌注)。  相似文献   

7.
病史摘要女患16岁,中学生。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以上感处理,热度不退,于11月6日住入当地医院,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血肥达氏反应“O”、“H”均1:320,确诊为伤寒,曾先后用过氯霉素(2.0g/天,用2天),氨苄青霉素(5.0g/天,用3天),庆大霉素(16万U/天,用10天)等治疗,体温降至38℃,于12月2日(病程第31日)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续用庆大霉素和自服中药治疗。12月4日(病程第33  相似文献   

8.
用林大霉素(Clindamycin)即氯林可霉素(7-氯-7-脱氧-林可霉素)对11例无免疫力的恶性疟原虫感染者分组治疗:第1组2例感染抗氯喹虫株者和1例感染对氯喹敏感的虫株者,单用盐酸林大霉素450毫克,每8小时一次的三天疗法后,均获治愈,原虫消失时间为108~132小时。有1例在疗程后腹泻3天,2例根据临床需要,在治程中给服硫酸奎宁一天,剂量为0.66克和1克。第2组感染抗氯喹虫株者1例,每天单服盐酸林大霉素600毫克,疗程3天,服药后120小时原虫消失,但在15天后原虫复现。这1例在服药期间曾发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疗程中曾给服硫酸奎宁一天。第3组1例感染对氯喹  相似文献   

9.
败血症     
1586 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附3例报告湖南医药杂志(1):1,1981 衡阳市二医院收治3例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患者临床特征为不规则高热、间发皮疹,关节疼、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白血球增高,血沉快。均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例1、2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例3用皮质激素后症状缓解,但发热不退,改用5-Fu 口服,长春新碱静注1毫克/次,每周1次,共2次。以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3例住院观察半个月至一个月未见复发。(周桂英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过去曾报道每天肌注左旋咪唑10毫克/公斤连续15天能杀死猩猩体内的盘尾丝虫微丝蚴和成虫,但此剂量太大,对人体不适用。因此本试验对另一只感染西非森林株盘尾丝虫的猩猩给予每天肌注左旋咪唑2.5毫克/公斤(25毫克),连续15天,总剂量为37.5毫克/公斤(375毫克)。很明显地这个剂量易为动物耐受,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每毫克皮肤切片中的盘尾丝虫微丝蚴的密度在治前为42条,治后一周为43条,4周为23条。此后,用胃管灌服海群生每天20毫克/公斤,连续3天,服完海群生后4天微丝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特殊临床表现的伤寒3例如下。1.表现为阿斯氏综合征与多发性肝脓肿患者女,34岁。因发热10天,抽搐1次于1987年12月28日入院。病初体温38.5℃左右,伴头痛、纳差。病程第4天达40℃持续不退,烦躁不安。12小时前突然神志不清伴抽搐1次,经胸外挤压几分钟后恢复,以发热待查收住院。追问病前10天有不洁饮食史,3天前行子宫全切术,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尧××,男,17岁,战士,住院号56839。因发热,右腹股沟胀痛于1982年2月1日入某军区总医院。入院时不咳嗽;7岁时曾用青、链霉素无过敏史。查体温39℃,心肺(一),肝脾未扪及,右腹股沟有一茄形肿块,质软,压痛( );血白细胞13,800,中性90%,诊断:右骼窝脓肿。即用青、链霉素治疗。链霉素每天1.0克肌注,13天后体温降至37.3℃以下,疼痛消失,肿块明显缩小。用青、链霉素24天,体温复升至38.3℃,以后持续波动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3岁。平素健康,既往无药物过敏史。1983年2月21日下午,因神经性头痛而给予口服去痛片2片,约在1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胸背部皮肤出现散在性红色小丘疹。次晨体温升至38℃。后因发热未退而于2月23至3月1日先后3次肌注复方氨基比林(不含乌拉坦)注射液2ml,体温不退,反而升  相似文献   

14.
皮下蝇蛆病合并脓胸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性 ,30岁 ,农民。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性双侧胸下部疼痛 ,右侧较重 ,皮肤移行性疼痛并出现肿块 ,在当地卫生院胸透显示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给予口服利福平 0 .4 5 g、异烟肼 0 .3g,肌注链霉素 0 .75 g,均每天 1次 ,治疗半月病情未见缓解。4天前出现发热 ,于 2 0 0 0年 11月2 8日入本院。体检 :体温 39.4℃ ,两下胸廓触觉语颤减弱 ,两侧后胸第八肋以下叩诊呈浊音 ,两下肺呼吸音弱 ,左上臂三角肌内缘见一约 2 cm× 2 cm结节 ,局部红肿 ,有压痛。胸片诊断 :双侧胸腔积液。胸水检查 :呈土黄色 ,混浊 ,相对密度为1.0 2…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尼日利亚进行了甲硝哒唑治疗麦地那龙线虫病的临床试验。在小规模试验中,11例溃疡中有麦地那龙线虫伸出或并有其他损害的患者,用每天口服甲硝哒唑3次每次400毫克的七天疗法并用六氯酚敷裹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都在治疗的l~10天内(平均4.3天)驱除了虫体,在5~30天内(平均20.2天)获得了痊愈,发热、痛肿均在治疗的3天内消退。另11例有溃疡而无虫伸出或有未溃破的脓肿的患者,每天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2毫升,溃疡用六氯酚敷裹,脓肿用止痛药和硫酸镁敷裹并施行小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3岁.因发热、头痛6天,双侧大腿剧痛3天,少尿2天,于1991年12月6日入院.该患1991年12月1日因前额部针刺样疼痛而痛醒,伴眼眶痛及全身不适,体温39℃,服去痛片2片未缓解.次日去医院以重感冒每日静滴氨基苄青霉素6.0g及地塞米松20mg,每次静滴前肌注安痛定2支,经治3天体温正常.于12月4日左臀部开始剧痛,经大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在于观察一次剂量海蒽酮对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小白鼠肝脏的远期影响。实验用5~6周的雌性小白鼠,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20条,感染后56天分组进行治疗。1.海蒽酮按60毫克/公斤肌注1次,共160鼠。2.海蒽酮按3毫克/公斤肌注1次,共20鼠。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发热、腹痛10天,柏油样便7天,尿闭3天,于1985年2月3日急症入院。患者于10天前突然畏寒、发热,体温达41℃,伴头痛、咳嗽及腹痛,按“上感”肌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但仍感右上腹持续性闷痛,不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少量黄水,5~6次/日,并排柏油样便2次,量少。5天前尿量减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住院号69819。因发热1个月,伴皮疹、黄疸、肝脾肿大,于1980年9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突感高热、畏寒,体温39℃,千咳、多汗,经青霉素等治疗体温不退,伴腹痛、腹泻(每日2~3次稀水便),疑为“伤寒”住某县医院。经氯霉素等治疗发热仍不退,同时发现尿黄、黄疸、肝脾肿  相似文献   

20.
用体重20克的健康雌性小白鼠作实验,每鼠腹腔接种弓浆虫滋养体10~4个后分组,治疗组喂以拌有药物的饲料,对照组喂以无药的饲料。各药物组又有5只未接种弓浆虫的小白鼠同样喂以拌有药物的饲料,观察药物的毒性。第1批实验:包括3个药物组和1个对照组,对甲氧苄氨嘧啶(TMP)、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单独用药及两药合用(TMP/SMZ)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每个药物组分为2个剂量。每鼠每天喂药剂量:TMP组为4毫克和2毫克;SMZ组为10毫克和5毫克;TMP/SMZ组为10毫克/2毫克及5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