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杭州市开发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开发区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提供安全套等形式,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被调查人员对问卷中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输血会传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12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P〈0.05)。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国家针对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50%;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也低于50%。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8.20%)、报纸和杂志(65.92%),喜欢的宣传方式主要为电视(58.13%)、报纸、杂志等(43.08%)。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但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部分知识认知程度仍很低,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妥社区人群对AIDS/STD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杭州市西湖市翠苑街道二、四居民区种类社区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干预,在干预前后采取匿名问卷法各开展一次KABP调查,结果:社区人群中除医务人员、学生外、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关于AIDS/STD知识的认知率有显著提高,结论: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能增加各类人群对AIDS/STD的认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其采取正确行为,对预防艾滋病,性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琴 《现代保健》2012,(9):146-147
目的:通过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率与知晓率,能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学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对抽取的660余名大学生匿名进行相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从58.6%提高到74.8%。干预后,大学生对“及早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和“合理营养与运动,增加抵抗力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仍较低,分别为67.9%和33.9%。多因素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得分与上大学前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就读学校开展健康性观念教育和登陆色情网站呈正相关(P〈0.01),与共用针头或针管注射呈负相关。大学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4.6%),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健康教育(70.7%)。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得到加强。广播、网络宣传等宣传媒介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吸毒、卖淫者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波  肖云  卫星  胡芸  黄家胜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91-1392
目的:了解吸毒、卖淫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实施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吸毒、卖淫在宣传教育前后采取匿名KABP问卷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大提高,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效果。结论: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对提高吸毒、卖淫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7.
长江航线旅客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江航线旅客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长江航线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取匿名问卷(KABP)法,对长江航线旅客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2次进行调查。结果 长江航线旅客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知晓已有一定的水平,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识不完全;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旅客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显提高,但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态度,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不理想。结论 在长江航线上对旅客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利用长江航线人群密度较大并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健康教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长江航线船员艾滋病认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芃  刘铁  孔繁学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404-1405
目的 了解长江航线船员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对长江航线船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对长江航线船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采取匿名问卷(KABP)方法,在干预前后分2次进行AIDS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长江航线船员对艾滋病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识不全面,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长江航线船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显提高,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亦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提高长江航线船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该加强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艳清  李丽娟 《中国校医》2010,24(7):543-544
目的了解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该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抽取860名大学生匿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从41.69%提高到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8,P〈0.01);大学生对及早治愈性病可预防艾滋病和洁身自爱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的知晓率仍较低,分别为67.47%和68.92%。大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8%),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健康教育(71%)。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加强。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社区人群对性病(STD)、艾滋病(AIDS)的了解程度,评价在社区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本市不同区域社区中的各类人群开展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对这些人群进行性知识、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后进行再次调查,比较两次调查中人们对于性病、艾滋病的了解程度。结果:医务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两次调查反映的差异度不大,而工人、农民、学生对性病和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之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于增加社区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率,减少这些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有着显著效果,对于防范性病、艾滋病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EACHING AIDS     
  相似文献   

18.
TEACHING AIDS     
  相似文献   

19.
TEACHING AIDS     
  相似文献   

20.
TEACHING A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