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崩漏证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於《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讲:"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於《金匮》,其第二十二篇讲:"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放《巢氏病源》其讲:"妇女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胃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问,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者谓“崩”或称为“崩中”;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者为“漏”或称为“漏下”。虽然崩和漏的临床表现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但病因病机基本相似,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变为崩。  相似文献   

3.
妇女无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崩是指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漏是指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崩和漏相互转化。血崩以后,气血耗伤,可成经漏,经漏不止,病势日进,亦称成崩。崩和漏是病势的不同,其病因病机是一致的,所以常常崩漏并称。古人认为:“漏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  相似文献   

4.
<正>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止者称崩漏。如《血证论》云:“崩漏者非经期下血之谓也”。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病势缓为“漏”,《医学入门》凡非时血行,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这说明崩急而漏缓。崩与漏虽临床表现不同,但发病机制则一,两者在演变过程中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故  相似文献   

5.
1 概述崩漏的概念一般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如注者称“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止者为“漏”。根据临床表现,崩和漏在病势上虽有缓急之分,但其病机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二者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  相似文献   

6.
崩漏     
崩漏一证,轻者,淋漓不断,为“漏下”;重者,突然大下,为“崩中”。此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如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崩漏主要是五脏生理功能失调,致使体内阴阳和气血互不平衡而发病。崩家对崩漏病理的论述不同,一主张龙雷相火,肝肾虚阳泛滥;一主张脏腑亏损,冲任之脉气血皆虚;一主张虚实两端皆可成崩,虚而腹痛,血住则痛止,淤而腹痛,血行则痛  相似文献   

7.
自拟崩带汤治疗漏下症50例临床观察附院中医科(046000)李三保附院神经外科李旭光“崩漏”为中医妇科中多发病之一,其临床表现是指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为“崩”、或称“崩中”;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的为“漏”、或称“漏下”。崩与漏的症...  相似文献   

8.
妇女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净者称为“崩漏”。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漏,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其中突然大量出血者,称为“崩中”,“经崩”;日久淋漓不断则称为“漏下”,“经漏”。  相似文献   

9.
崩漏证一得     
崩漏一证是妇科常见的疾患,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甚大。崩是指经水忽然大下,漏是月经淋漓不断,有的病例先大量阴道流血,后转为淋漓不断;亦有的病例,先是经水淋漓,后则突然大出血,两者之间可互相转化,很难划出明显的界线,只是发病时之急暴与缓慢的不同而已,所以古人有“崩者漏之甚,漏者崩之渐”之说。正如严用和说:“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万密斋云:“崩久不止,遂成漏下。”崩漏包括现代医学中子宫功能性出血症。祖国医学在诊疗本证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而且有它独到之处。现仅就临床实习中跟师学习的点滴体  相似文献   

10.
崩漏治疗举隅南京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高士星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也是妇科的疑难重症之一。西医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本时暴下不止,谓之崩中或经崩,持续时间很长淋漓不尽谓之漏下或经漏,崩与漏症情虽有不同,但两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久前不止,可致成漏...  相似文献   

11.
止漏汤治疗妇女漏下钟靖(妇科教研室)关键词漏下,中医药治疗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对于崩漏的论治,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但由于“崩”急而“漏”缓,因此,有关“漏下”的报逍相对较少。然而,”崩中”、”漏下”可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崩漏治验     
崩漏一症,为妇科常见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阴虚阳博为之崩”,《金匮要略》称为“漏下”,《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所差异,而病因病机却难分开,所以古人认为“漏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崩与漏二者又能互相转化,故自古以来,习惯上就统称为“崩漏”。引起崩漏的原因甚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心、肝、脾、肾、冲任、胎宫等损伤,皆能引起此病。然以脏腑论之,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因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而可固摄,肾主冲任而调阴阳也;若以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而妇科检查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故称功能性子宫出血。由于长期和反复子宫出血,常引起严重贫血或体力衰弱,影响工作和学习,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病势急,经血暴下者为溃,病势慢,经血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但大多数人认为崩漏不分。《济生方》记载“崩漏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古人认为“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所见崩和漏仅是经血程度上有所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临床上也常见到同一病人崩漏交错发生,时而为崩,时而为漏,延绵时久而不得止者,崩漏可以不必细分。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甚则谓之崩中。崩与漏在发病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致成漏,久漏不止,势必日久亦将成崩。因此,两者仅是程度上轻重缓急的不同,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由于血热、痰湿...  相似文献   

15.
崩漏治验     
崩漏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为“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为“漏”,即《诸病原候论》所说:“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而成漏下”、“急然崩下,谓之崩中”。这种表现符合现代医学之功能性子宫出血,但女性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此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崩与漏虽有出血量多少的不同,但均为月经的周期、经期、血量发生严重紊乱的一种月经病.有关"崩漏"的记载,<素问·阴阳别论>谓:"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并且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与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马洪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30-1130,1205
妇女在不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两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张洁古曰:“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漓不断也。崩,出血量多而势急;漏,出血量少而势缓,两者在病程中可相互转化,有时也难以截然区分”。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  相似文献   

18.
浅谈崩漏     
概述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一般以来势急骤, 忽然大下,出血量多为“崩”,亦称“崩中”;来势较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者为“漏”,亦称势较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者为'漏下"  相似文献   

19.
崩漏一证,为临床常见证之一,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详述,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经行之后,淋离不止名经涌,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济生方更明确具体的指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为之漏下,甚者为之崩中,崩中漏下可为同J病的不同阶段,病情或急或缓,或崩或漏,两者造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而成险恶之近。本病的发生,是由一月卜。E损伤,不能白摄所致。素间阴阳别篇。凳“月虚阳博谓之崩,”阳盛之体,邪热灼伤冲任,损及开肾,迫血妄行。”诸病源候论有“劳伤冲任之说。”素体不足,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  相似文献   

20.
朱名宸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14(3):208-210,216
<正>青春期崩漏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1]。“崩”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原文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