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脏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出现双向分流时,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对肺动脉压控制及右心功能改善,术中麻醉的用药和管理、满意的畸形纠治,以及术后的呼吸管理和防治心功能不全,一直是临床致力解决的问题。现将32例此类病例的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12月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3岁,体重4.5~27kg,平均9.6kg,≤2岁者18例,>2岁者1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6例,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VSD ASD PDA3例,完全…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较重患儿。各器官功能不完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肺功能极不稳定 ,术后及时有效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行小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术 70例 ,其监护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70例中男 33例 ,女 37例。年龄 7个月~ 4岁 ,1岁以下 12例。体重 7kg~ 14kg。其中室间隔缺损 32例 ,房间隔缺损 13例 ,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 10例 ,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7例。静息时发绀 4例 ,活动时发绀 9例。轻度肺动脉高压 2 1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2 9例 ,重…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中最为常见和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外科治疗的效果,还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我院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共完成32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矫治术,肺动脉平均压都在70mmHg以上。本文将麻醉处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2岁,≤3岁的婴幼儿10例。体重6·5~40kg,≤10kg的11例。32例中室间隔缺损23例,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3例,完全房室间隔缺损3例,大动脉转位、主肺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各1例。术前…  相似文献   

4.
我院心外科自 1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10 5 3例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中重度肺高压(PH)者 13 0例 ,死亡 1例。现将 13 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高压手术前后处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 0例中 ,男 78例 ,女 62例 ;年龄 3个月~ 16岁 ,平均 (4 .68± 3 .2 )岁。体重 3 .5~ 3 9kg ,平均 (17.5±8.73 )kg。全组患儿术前均有发育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气急、多汗、心功能不全等表现。胸骨左缘第 2~ 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 2心音明显增强。心电图示左、右室大 ,或左…  相似文献   

5.
傅素娥  徐建国 《江苏医药》1998,24(4):288-289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对不同类型心脏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各16例CPB前后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先心组:男、女各8例,年龄11±9岁;体重31.1±15.46kg。CPB时间773±32.2min,心功能Ⅰ、Ⅱ级各8例,其中法乐氏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9例,左心双出口亚例。风心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8±8岁,体重558±9.3kg,CPB时间132.5±376min,心功能Ⅰ~Ⅱ级3例,Ⅱ~IV级13例,其中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9例,主动脉瓣闭锁不全4例,二尖瓣…  相似文献   

6.
1998-02~1998-07,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因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心内直视术后继发霉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经再次手术而愈。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13岁,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Ⅱ~Ⅲ级。入院后第10天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的补片修补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多次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积极抢救脱险,取血标本送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7.
陈黎  张旭光 《云南医药》2000,21(3):239-240
近年来我科手术治疗小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7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22例,发生率314%。明显高于同期4~10岁无肺动脉高压患儿发生率。此类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很重要,有一定特殊性,现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7个月~4岁,1岁以下11例,体重7~14kg。其中室间隔缺损32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融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静息时发绀4例,活动时发绀9例。轻度肺动脉高压21例,中度肺动脉高压2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20例。肺动脉平均压(MPAP)…  相似文献   

8.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及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治疗已成为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我院自1 996~2 0 0 2年共为体重5kg以下婴儿施行心内直视术6例,现将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男2例,女4例;年龄4~5个月;体重4~5kg。病种:法洛四联症3例,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伴中度肺动脉高压1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1 2 体外循环方法 全麻下取胸骨正中切口。插管部位为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采用德国JOSTRA 2 0 0人工心肺机,minmax、Dideco 90 1…  相似文献   

10.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8年 1月 - 1999年 5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4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4 0例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5岁~ 3 2岁 ,体重 9.5 kg~ 68kg,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3例 ,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 1例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9例 ,室间隔缺损 2 5例 ,法乐氏三联症 2例。心功能 : 级 2 0例 , 级 17例 , 级 3例 ,体外循环转机时间 3 0 min~ 160 min。1.2 手术方法胸骨正中切口进胸 ,肝素化后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转机前将…  相似文献   

11.
小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 6个月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4年 6月至 2 0 0 3年12月手术治疗 69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 ,其中男 3 7例 ,女 3 2例 ;年龄 45d~ 6月 ,平均 ( 5 .2 9±1.2 2 )月 ;体重 3~ 8kg ,平均 ( 6.5± 1.3 6)kg。室间隔缺损均为单发 ,膜周缺损 3 2例 ,嵴下膜周融合型 2 3例 ,干下缺损 14例 ,其中 2 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1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根治术。结果 术后早期 ( 3 0d)死亡 2例 (病死率 2 .90 % )。发生并发症 2 1例 ,肺不张 9例 ,心律失常 6例 ,肺部感染 5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低心排 2例 ,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巨大室间隔缺损、反复肺炎、顽固心衰和肺动脉高压婴儿应尽早手术根治。术前注意纠正免疫球蛋白及心肌酶异常 ,增加心脏储备 ,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出入量控制、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较大的缺损在婴幼儿期手术,可避免形成严重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向左分流而失去手术时机。本文总结463例3岁以内婴幼儿室缺术后护理的体会。1 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463例婴幼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其中男262例,女201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2.2岁,体重4~25kg。单纯室缺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6月—1989年6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0例,现予以小结,并着重介绍心肌保护方面问题。 1 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6岁以下2例,10—20岁6例,20—32岁2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后天性心脏病2例。手术种类: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3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法示氏三联症心内矫正术1例,风湿性二尖瓣疾患人工瓣膜置换术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术前心功能Ⅳ级2例、Ⅲ级4例、Ⅱ级以下4例。术前心胸比率<0.5 8例,0.51—0.642例。术前心电图右室肥厚5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患儿男、8岁,体重2 3kg。1岁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彩色超声发现先心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因年龄太小未做特殊处理。于2 0 0 2年12月到我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病程中易感冒、心悸、疲乏,活动后明显,喜蹲踞。心前区广泛收缩期杂音向锁骨下传导,P2 亢进,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足背动脉触不到搏动。入院后,彩超提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主动脉逆行造影发现: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交界处狭窄,动脉导管未闭。于2 0 0 3年2月2 6日在全麻低温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及主动脉缩窄解除术,随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右…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是小儿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率约占活婴 8‰~ 14‰ ,心内直视术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而术后的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基础。本文对我院 1998— 2 0 0 0年的 116例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进行总结和分析 ,旨在加强与提高对小儿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水平 ,提高治愈率。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60例 ,女性 5 6例 ,年龄 4.5个月~ 14岁 ,≤ 3岁者占 3 1% ,体重 4.5~ 5 2 kg,≤ 10 kg占 2 2 %。116例中 ,房间隔缺损 ( ASD) 4 1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4 7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 PH)…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内皮素 - 1水平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8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 ,其中伴肺动脉高压者 5 2例 ,轻度肺动脉高压 18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2 4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10例。分别采取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样品中内皮素 - 1含量。结果 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内皮素 -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伴肺动脉高压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无肺动脉高压者明显增高 (P <0 0 1) ,血浆内皮素含量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内皮素 - 1是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临床较为常见 ,特别是合并重度肺高压时 ,尽管手术纠治心内畸形较满意 ,但术后常会并发肺高压危象而严重危胁患儿生命 ,这也是心外科医护人员感到非常棘手而需潜心研究的课题 ,本文介绍我院近年经手术治疗的 5 2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者的术后监护治疗。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4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 10岁 ,平均 4 .8岁 ,其中≤ 2岁者 32例。术前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 )明确诊断 ,单纯室间隔缺损 2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外科治疗86例 ,死亡 7例 ,病死率 8.1%。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 0例 ,死亡 5例 ,病死率 2 5 %。可见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胸片、心电图、心脏杂音与围手术期手术结果进行观察 ,并结合文献对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男12例 ,女 8例 ;年龄 2~ 3 2岁 ,平均 11.4岁。包…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 ,特别是体重在 14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死亡率极高。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 ,低温麻醉、体外循环技术以及复苏手段的不断完善 ,目前低体重患儿的先心病矫治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院自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完成4例低体重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为 1岁半至 2岁半 ,体重 9~ 14kg ,平均 11 5kg。术前均有反复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史 ,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室缺直径 1~ 1 4cm ,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1例合并有轻度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其中伴肺动脉高压者52例,轻度肺动脉高压1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2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分别采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样品中内皮素-1的含量。结果 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伴肺动脉高压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无肺动脉高压者明显增高(P<0.01),血浆内皮素含量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内皮素-1是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