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点,总结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NRDS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各项检查指标及诊治过程,对比总结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51例NRDS患儿中,34例(66.7%)是早产儿,其次分别是宫内窒息32例(62.7%)、择期剖宫产38例(74.5%)和羊水吸入21例(41.2%)。结论胎龄越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越高,积极预防宫内窒息也可降低发病率,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足月儿RDS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足月儿RDS40例作为足月儿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早产儿RDS40例作为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病因:足月儿RDS主要病因为选择性剖宫产(胎龄〈39周),早产儿RDS的主要病因是早产。(2)发病时间:足月儿组为(4.16±1.90)h,早产儿组(1.47±0.75)h。(3)治疗:足月儿组呼吸机持续时间为(74.43±19.14)h,28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产儿组呼吸机持续时间为(59.45±18.11)h,36例应用Ps。(4)并发症:足月儿组以气漏、肺动脉高压多见;早产儿组以颅内出血为主。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RDS在病因、发病时间、治疗及并发症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王馨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0-1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出现症状时间,缺氧窒息、羊水吸人、感染因素、择期剖宫产儿、低血糖、双胎的第2婴、男婴、多胎、糖尿病母亲婴儿、宫内窘迫或窒息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胎龄〈32周例数、宫内窘迫或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择期剖宫产糖尿病母亲婴儿双胎的第2婴、多胎、羊水吸人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见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他如择期剖宫产儿、宫内窘迫或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也是N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吴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37-33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经窘迫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的诊断、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男性、早产、宫内窘迫、窒息、糖尿病孕妇都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为:大多数患儿于生后2~6h内发病,疾病呈进行性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鼻扇、发绀、呼气呻吟、吸气性三凹征,严重时呼吸呈浅快、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四肢松弛。结论临床应加强具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孕妇或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氨溴索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35例早产儿随机分组,观察组71例应用氨溴索7.5mg/kg,4次/d,3-5d为一疗程;对照组64例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NRDS 7例(9.86%),对照组发生NRDS 17例(2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NRDS后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程度、X线分级较轻,机械通气的使用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多见于未成熟儿,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以呼吸困难为特征,其最主要的病因是发育未成熟及与之有关Ⅱ型肺泡细胞缺乏,Ⅱ型细胞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贮存的场所。沐舒坦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其主要是刺激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黏液驱动和溶解分泌物。现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患儿83例,依入院时间的不同,辅以沐舒坦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kg·d)。结果:治疗组RDS发生率1.85%(1/54),无1例死亡;对照组RDS发生率21.43%(9/42),5例死亡。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氨溴索针剂7.5mg/(kg·d),6h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18例;30mg/(kg·d),6h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46例,并与同期未用氨溴索治疗的64例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是否发生NRDS及影响预防效果的临床因素。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4.4%、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对早产儿NRDS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院后给予常规的保暖、吸氧、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入院后即刻使用盐酸氨溴索(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30mg/(kg·d),分4次由注射泵给药,注射时间20min,使用1~3d不等结果治疗组发生NRDS10例(9.26%),对照组发生NRDS31例(28.70%),治疗组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 LISA 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5 月至 2016 年4 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在 28 ~32 周的 RDS 早产儿共 87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 传统组采用 INSURE 技术,即先行气管插管后再将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气管插管,改为持续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微创组为出生后即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 通过注射器针头缓慢经胃管注入,同时应用 DuoPAP 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 DuoPAP 辅助呼吸。 比较两组患儿二次 PS 应用、药物反流比例,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胸部 X 线片改变、机械通气比例情况。 结果:微创组发生药物反流的比例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微创组需要二次应用 PS 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组 5 例需机械通气,微创组 0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 BPD、气漏发生率及胸部 X 线片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 LISA 技术治疗早产儿 RDS 可有效缓解患儿呼吸窘迫,保证 PS 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械通气率,避免气管插管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NICU住院的抢救性使用牛PS的早产儿严重RDS病例86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生后28 d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按首次使用PS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生后1~2 h给药,40例)和延迟组(≥2 h 给药,46例)。结果:早期组和延迟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的OI、住院时间和nCPAP时间、nCPAP使用率、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两组病例OI均持续改善,但只有12 h和72 h与前一个时间点的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例患儿中存活74例,总体存活率为86.0%。早期组存活率为95.0%,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8.3%(χ2=4.99,P<0.05)。早期组与延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5%、1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0.0(96.0,143.0)h、133.0(72.0,148.0)h,氧疗时间分别为8.0(7.0,12.0)d、12.0(8.0,15.0)d,PS重复使用率分别为57.5%、80.4%,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分别为20.0(18.0,22.0)h、19.0(18.0,20.0)h (P均<0.05)。结论:早期抢救性使用牛PS不仅能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病死率与BPD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还能减少PS的重复使用率,延长需重复使用PS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NICU住院的82例使用了PS的严重RDS早产儿病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和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并发症、治疗转归情况。按照PS实际使用量分为低剂量组(每次40~69 mg/kg)和高剂量组(每次70~100 mg/kg)。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OI、PS重复使用率、并发症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nCPAP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为(18.8±2.4)h,显著长于低剂量组的(16.8±2.3) h ( Z=2.81,P<0.01)。使用PS后,两组病例12 h的OI均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OI在12 h、48 h和72 h持续下降(P均<0.05),但低剂量组OI在24~48 h无明显改善。同一时间点的横向比较显示,高剂量组OI改善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48例患儿中,存活45例(93.8%);低剂量组34 例患儿中,存活25 例(73.5%),高剂量组存活率高于低剂量组(χ2=5.00,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国产牛PS不但能显著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OI和病死率,还能延长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6 h内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76例胎龄28~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38例给予气管内注入40~100 mg/kg牛肺表面活性剂与未用PS的对照组38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两组NRDS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发生NRDS 5例,对照组发生NRDS 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吸氧天数(9.2±6.1)d、呼吸机使用天数(6.5±4.9)d及住院天数(29.3±7.8)d,较对照组(16.7±6.4)d、(9.8±7.0)d、(37.4±7.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减少NRDS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早期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在有创呼吸支持率、疗效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将胎龄28~34周患有RDS的新生儿分为早期使用NIPPV组和早期使用NCPAP组。观察患儿生后72h内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结果①NIPPV组生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OI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均高于NCPAP组;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PaCO2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P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明显高于NCPAP组;(P<0.05)。②两组患儿氧疗总时间NIPPV组低于NCPAP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NIPPV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增加潮气量及通气量,改善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NEC的325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与早产儿,分别从发病日龄、临床表现、主要合并症等方面分析.结果:足月儿组多表现为便血、呕吐(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BPD早产儿81例,按照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24例和中重度组57例,对其围产期情况、母孕期情况、合并症、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衰竭、动脉导管未闭(PDA)、先天性心脏病、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比例高于轻度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轻度组,日增长体质量低于轻度组(P均<0.05)。两组在性别、胎龄、胎数、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产前激素及出生后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积极防治RDS、肺出血、消化道出血、PDA等合并症是减少早产儿BPD的关键,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雁  李东  陈伟新  涂霞  姜呢  董卫欣  李智毅  刘希伶 《中国药房》2008,19(17):1321-1323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选取ARDS的婴幼儿患者20例,随机均分成2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PS,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PS可有效治疗体外循环后AR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PH分为并发PH组(n=79)和未并发PH组(n=12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BPD并发P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小于胎龄儿(S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