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留置胃管在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诊疗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按传统给予手术、脱水、消炎、镇静、对症等治疗及护理,实验组53例除给予传统治疗护理外并给予留置胃管予胃肠道营养及胃肠道局部预防和及时有效治疗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动态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因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致死亡病例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能早发现消化道应激性出血,并及早治疗,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将70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并记录。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4%。结论临床上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8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轻中型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型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0、IL-18、ICAM-1水平.结果 对照组、轻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IL-10分别为(3.56±0.69)、(2.89±1.92)、(1.35±0.72)μmol/L,IL-18分别为(2.52±1.32)、(3.39±1.56)、(15.20±3.66)μmol/L,ICAM-1分别为(1.15±0.61)、(2.25±0.30)、(12.58±3.68)μmol/L;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型组血清IL-18、ICAM-1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对照组、轻中型组比较,血清中IL-18、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IL-18、ICAM-1水平参与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评估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8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轻中型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型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0、IL-18、ICAM-1水平.结果 对照组、轻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IL-10分别为(3.56±0.69)、(2.89±1.92)、(1.35±0.72)μmol/L,IL-18分别为(2.52±1.32)、(3.39±1.56)、(15.20±3.66)μmol/L,ICAM-1分别为(1.15±0.61)、(2.25±0.30)、(12.58±3.68)μmol/L;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型组血清IL-18、ICAM-1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对照组、轻中型组比较,血清中IL-18、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IL-18、ICAM-1水平参与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评估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辉 《现代保健》2014,(24):58-6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颅脑损伤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型组360例,重型组34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特征。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由CSWS所致62例、SIADH所致40例,比较两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型组和轻-中型组的血钠、尿钠及尿渗透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WS组与SIADH组的发病时间,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常发生低钠血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钠降低、尿钠及尿渗透压升高更明显。重度颅脑损伤可由SIADH和CSWS导致,在治疗上SIADH需要限水,CSWS需要补充血容量及丢失的钠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67.57%(25/37)]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19/37)],并发症发生率[10.81%(4/37)]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相比常规骨瓣开颅术,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91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391例急性脑血管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9%。上消化道出血随年龄增长而多发,≥70岁者,占51.6%,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1),丘脑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高于其他部位出血(P<0.05,P<0.01),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高于其他脑梗死(P<0.01,P<0.05),重型脑血管病高于轻、中型(P<0.01),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高(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病死率高,其发生与脑血管病类型、病变部位、病情危重程度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47.9%)明显高于对照组(22.9%),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4%),2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4.2%和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和20.8%),2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25.0%和2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和10.4%),2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情况,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组的患者疗效与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颅手术,以达到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10.
彭燕妮 《现代保健》2012,(2):134-13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体温<38.5 ℃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38.5 ℃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6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残以上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而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保证亚低温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胃动素 (MTL)、血清胃泌素 (GAS)水平变化。方法 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脑出血组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入院当日、第 5d、第 15d血浆MTL、血清GAS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入院当日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脑出血组患者MTL、GAS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第 5dMTL、GAS与入院当日比较 ,轻度损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重度损伤脑出血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第 15d轻度损伤组MTL、GAS降至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 ,而重度损伤脑出血组MTL、GAS升高更加显著 (与入院当日比较P <0 0 1)。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MTL、GAS水平越高 ,表明脑损伤越严重 ,测定血浆MTL、血清GAS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效果。方法3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实验组施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对照组施行常规外科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效果显著,可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n=5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对照组(n=50)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系统及3个月后Glasgow颅脑损伤转归分级(GO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至第7天,患者脑水肿达高峰期,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治疗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少至(2.63±1.02)c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醒率(4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20.4%)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苷肌肽能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和脑水肿,改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早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ICU住院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压疮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7.8%、8.7%、21.7%、13.0%,对照组分别为82.6%、39.1%、56.5%、5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措施对于ICU重症颅脑外伤医院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创伤控制理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外伤开颅组(常规组),非标准骨瓣开颅及小硬脑膜窗策略组(改良组),每组35例,比较其临床资料.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在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输血量、术后1个月内创伤性癫痫发作、术中急性脑膨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0 ±0.63)h比(4.21±1.04)h、(3.90±1.02)U比(5.55±1.32)U、14.3%(5/35)比48.6%(17/35)、5.7%(2/35)比25.7%(9/35)](P<0.05).随访半年,常规组预后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3例;改良组预后良好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两组预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0,P=0.025).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开颅损伤较大,应用创伤控制理论指导的改良手术方式,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型颅脑损伤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择可冲洗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两组分别于气管切开后48h、7d、14d同步行咽试子、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测。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22.5%,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45.0%;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63.0%。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对异位肿瘤合并癌前病变者胃组织匀浆中癌胚抗原(CEA)表达的影响.方法 45例肿瘤患者(癌前病变组)化疗前经胃镜检查均有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在化疗前及化疗6个周期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在同一部位取胃组织,测定胃组织匀浆中CEA的表达.取10例肿瘤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对照组和癌前病变组、癌前病变组治疗前后胃组织匀浆中CEA的表达.结果 癌前病变组、对照组胃组织匀浆中CEA分别为(27.76±9.67)、(3.32±0.60)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治疗前后胃组织匀浆中CEA分别为(27.76±9.67)、(26.60±10.80)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轻中度肠上皮化生胃组织匀浆中治疗前CEA分别为(23.11±4.11)、(17.10±1.66)μg/L,治疗后CEA分别为(21.11±5.66)、(15.10±3.31)μg/L,轻中度癌前病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癌前病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药物可明显降低轻中度癌前病变胃组织匀浆中CEA的表达,提示轻中度癌前病变有逆转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38℃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8℃的比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结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