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36例NEC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及预后。结果 30例治愈,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结论 NEC的发生与早产、窒息、感染及高渗喂养有关,预防早产及采用早期母乳喂养可减少其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影响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58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58例NEC患儿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术后治愈组和死亡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危险因素(包括孕周、出生体重、腹壁发红、气腹、肠壁积气、固定的肠袢、门静脉积气、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气pH值、呼吸衰竭和手术方式)比较.[结果]58例NEC中行手术治疗27例,治愈17人,死亡10人,治愈率63%.手术组较非手术组并腹壁发红、气腹、固定的肠袢、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的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组较治愈组合并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和呼吸衰竭的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是NEC的绝对手术指征,而腹壁发红、固定的肠袢、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可作为相对手术指征.一期吻合术与肠造瘘术的选择需进一步研究.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和呼吸衰竭为影响NEC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NEC合并症可提高NE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与护理要点以便更好的护理患者.方法:对确诊的5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大多数患儿转归良好,治愈率达到94.5%.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喂养,早期治疗精心护理,可从根本上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酚妥拉明泵维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泵维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NEC患儿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酚妥拉明1.5~2.0μg/(kg·min)微量泵泵入,持续3~5d;对照组37例常规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0.5%,对照组35.1%,差异明显(x^2=4.84,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泵维治疗NEC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液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患儿分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AR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R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全麻气管插管,术中维持药物为七氟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液体输注,监测患儿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平衡、补液量、尿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液体总量、尿量及患儿手术过程中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NaHCO3的用量明显少于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的液体治疗,能有效维持患儿血容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比较能显著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超声是评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较为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相对于腹部X线摄影,超声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以协助临床诊断,尤其是当NEC早期腹部X线表现无特异性时,超声可能发现符合NEC的声像图特征。本文对超声诊断NE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ditis,NEC)自1964年由Perdon报道以来,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加以研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急症。重症NEC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88~1994年收治的90例新生儿NEC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6~1994年共收治90例NEC,男婴72例,女婴18例,男女之比为4:1。出生1周以内42例,7~14天42例,>14天6例;剖宫产6例,顺产84例;足月儿48例,足月低体重儿9例,早产儿42例。母亲职业:农民66例,工人21例,教师3例。90例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肠道超声评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价值。方法 纳入304例新生儿NEC,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转归不良组(n=64,接受急性期手术治疗)及转归良好组(n=240,接受急性期保守治疗)。比较组间高频肠道超声表现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肠道超声征象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价值。结果 转归不良组64例术中均见肠管坏死或穿孔;转归良好组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转归不良组患儿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及肠梗阻超声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相比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腹腔积液透声情况更差、深度更深(P均<0.05)。高频肠道超声检出肠梗阻、腹腔积液透声差及腹腔积液深度>18.1 mm是新生儿NEC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其联合预测新生儿NEC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5,敏感度为93.66%,特异度为82.32%。结论 高频肠道超声可用于评估新生儿NEC。 相似文献
11.
郭呈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1):42-43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出生情况及可能的诱发因素、实验室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4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中足月产23例,早产21例,逾期产1例,24h内发病10例,~2d15例,-10d15例,>10d15例。实验室检查显示,重症感染41例(91.1%)。所有病例经抗感染及控制原发病治疗,病情好转43例,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新生儿胃肠粘膜屏障薄弱,且肠道菌群建立较迟,入院后应保持患儿内环境稳定,防止维生素K1缺乏,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通过对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Ⅰ期手术后造瘘口护理方法的研究,使临床能选择较适合的护理方法以减少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感染.方法 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48例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Ⅰ期手术后造瘘口的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在常规护理后分别使用3M敷贴和氧化锌软膏的护理方法.结果 A组1例轻度红斑,B组4例轻度红斑,1例明显红斑,1例融合性皮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3M敷贴可有效保护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护理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可减少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围产期窒息使肠道局部缺氧缺血,肠粘膜血流灌注量减少常是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道充血,小肠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小肠和结肠坏死为特点,尽管现在支持疗法及外科治疗有所进展,但仍有一定的死亡,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获得性肠道炎性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仅5%~12%为足月新生儿.该病约占新生儿外科病例的3%~15%.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确切病因不清, 但与窒息、感染、早产等密切相关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威胁 了新生儿的生命。据国外报道NEC病死率较高,国内近几 年也时有报道。NEC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1]。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11月新生儿病房共收治 43例NEC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选取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9例,对其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胎龄≥34w的NEC患儿的存活率明显高于胎龄34w者(P0.05);胎龄34w NEC患儿中,开奶时间≥24h存活率显著高于开奶时间24h内(P0.05);胎龄34w NEC患儿中,母乳喂养存活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P0.05)。胎龄是影响NEC发生率及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尽量采用母乳喂养,适当延迟小胎龄儿的开奶时间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