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焦虑的水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都江堰市区初一至高一学生共2244名,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于震后6个月进行调查,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地震暴露资料.结果 ①)焦虑总分和各因子分(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学校恐惧),女性均高于男性(t=5.9~11.6,...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青少年考试焦虑干预的有效性,分析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差异。方法:检索EBSCOhost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7月发表的关于青少年考试焦虑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RCT),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用标准化考试焦虑量表评估考试焦虑程度,采用Hedge′s g计算干预效应量,g=0.2、0.5和0.8分别为小、中、大的效应量。结果:共40篇RCT文献,合计研究对象5786例。对青少年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达到大效应量(g=0.85,95%CI:0.68~1.03,P<0.001),其中心身干预的效应量最大(g=1.32,95%CI:0.65~1.99,P<0.001),行为干预(g=0.88,95%CI:0.52~1.24,P<0.001),认知行为干预(g=0.81,95%CI:0.41~1.22,P<0.001)和混合干预方式(g=0.65,95%CI:0.40~0.90,P<0.001)也达到了中或大的效应量。结论:青少年考试焦虑的各种干预方式效果均较好,心身干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焦虑及其心理干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并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6例首次脑卒中的住院病人,随访机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一系列神经、心理评定、分别在病后第三、六、十二个月时随访。结果:206例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一个月内)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8.4%,三次随访心理干预组焦虑减分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期焦虑症状的发生及随访期间的持续存在(SAS减分少)与心理社会因素(治疗依从性差、家庭负担重、人均收入少,生活事件多或重,社会支持少、病前健康状况差)、人口学资料(女性、年龄较小)、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着、智能相对完好)有关。结论:脑卒中后焦虑症状并少见,其发生以及持续存在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多种病前或病后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心理干预有助于焦虑的减轻。  相似文献   

4.
吴庆兴 《校园心理》2011,9(5):351-352
<正>焦虑作为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儿童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矛盾与困难,因此,儿童焦虑具有普遍性。如果这些焦虑情绪不加干预,有可能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进一步转化成焦虑障碍,甚至持续至成年期,影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小学生中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年龄、性别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1999~2000年在合肥市中小学,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与DSM-IV配套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半定量症状诊断量表(DIS)进行他评,共调查2161例.筛出的阳性病人,经两名主治医师抽样确诊.结果:青少年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0.9%;儿童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4.4%;共病现象占23.7%,父母神经症史、孩子对父母依赖、母孕期感冒或精神创伤、学习环境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应该受到教育、卫生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演讲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演讲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黄光扬近些年来,在大学校园中开展演讲、论辩、公关、交际与口才等方面的文化活动日益兴盛。显然,这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开放性格、完善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言语思维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焦虑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其发病率甚至高于成人,但对青少年群体不同亚组的焦虑分布研究少见。本文以高中学生为样本,调查其焦虑水平与一些人口学资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陕西省12~24岁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瘾状况.方法 向陕西省10市1区的6016名青少年发放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上网调查问卷.结果 ①陕西省青少年重度、中度、轻度网瘾的比例分别为0.5%、3.5%、8.5%;②以网瘾得分为因变量,做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显著,F(1...  相似文献   

9.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青少年的外貌焦虑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和访谈法产生初始问卷共46个条目,并由5名专家评估其内容效度。对422名中学生(女生占51.7%,样本1)施测青少年外貌焦虑初始问卷并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1205名中学生(女生占55.1%,样本2)施测正式版青少年外貌焦虑问卷、体像忧虑量表、二维自尊量表、负性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检验其信效度。间隔6个月后对来自样本2的663名青少年(样本3)进行青少年外貌焦虑问卷重测。结果:根据样本1分析结果删除了25个条目,最终形成了21题项的青少年外貌焦虑问卷。该问卷包含三个因子:外貌信念(11条目)、外貌修饰(5条目)和外貌关注(5条目)。对样本2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量表的三因子结构,且发现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问卷总分与体像忧虑量表总分的相关达0.890,支持问卷的效标效度;问卷总分与负性情绪(r=0.49)、自尊(r=-0.53)及生活满意度(r=-0.34)均有显著相关(P<0.01),支持其聚合效度。对样本3进行分析,发现间隔6个月后青少年外貌焦虑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684。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青少年外貌焦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我国青少年的外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0.
2462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了2462名13~22岁的青少年学生,结果表明青少年SAS均分为40.65±9.47,以SAS标准分50为划界分,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SAS标准分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18岁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考察咀嚼口香糖对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高考生状态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高中三年级理科生288人,根据高中低特质焦虑水平以及是否咀嚼口香糖将被试分为六组,在高考模考前测查状态考试焦虑问卷。结果:①嚼/不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差异显著,F=15.61,P0.0001,即咀嚼口香糖的主效应显著;②在低、中特质焦虑组,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显著低于不嚼口香糖组,F值、P值分别为:F=16.30,P0.001与F=7.52,P0.005;在高特质焦虑组,嚼/不嚼口香糖组的状态考试焦虑分数没有显著差异,F=0.21,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有效缓解低、中特质焦虑学生的状态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是指人们对个人行动控制的知觉或信念[1,2 ] 。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 ,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决断。自我效能感使人们面对环境的挑战而采取恰当的行动。因此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作为人们在生活中能否处理各种压力的自信心指标。按照Bandura的理论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知觉、思维和行动的方式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 ,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1,2 ]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相关研究来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之间是否存着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标准的考试焦虑图片库以适应考试焦虑研究的需要。方法:筛选出210张图片组成考试焦虑图片库,62名中国大学生对所有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了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并对图片与考试是否相关做3点量表评分。结果:62名被试对210幅图片的评分结果在四个维度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半信度都高于0.90。与考试相关图片的唤醒度高于无关图片,而愉悦度、优势度则低于无关图片。聚类分析将图片分为六类,各类图片在四个维度评分的差异显著(P<0.001)。组间比较显示,除在相关图片优势度上焦虑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均不显著。结论:考试焦虑图片库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结果可靠而稳定,可用于有关考试焦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某校医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生考试焦虑状况。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对204名医学院学生在考前两周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低于广州普通大学生,且女生的考试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考试焦虑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医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具有性别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测试报告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查高师毕业生在离校前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 STAI)》对青岛高等师范院校九九届 682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1毕业生状态焦虑 ( S-AI)均分为 4 0 .59± 9.0 6;特质焦虑 ( T-AI)均分为 4 1 .1 6± 8.4 5。以 x±s=50分划界 ,有 1 51人呈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态 ,焦虑症状出现率为 2 2 .1 4 %。2与其他人群和在校大学生相比较 ,各组毕业生状态焦虑分均较高 ,尤以女生高于一般人群女性、理科毕业生高于在校理科大学生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P<0 .0 1 )。 3在状态—特质焦虑各评分中 ,无男女性别差异、本科专科生差异 ,但均有理科生高于文科生的差异( P<0 .0 1 )。结论 高师毕业生因其焦虑心态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且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女生和理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师专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特点及其缓解和治疗。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 From Y-2),随机抽取河北省定州市225名师专学生追行问卷调查。结果(1)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都存在顾着性差异。(2)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特质焦虑存在顾着性差异。(3)单亲和其他家庭学生的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4)母亲职业是工人与母亲职业是农民学生的状态和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5)高状态和特质焦虑分别占9.3%和8.0%,出现焦虑症特征。结论显著影响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有年级、是否独生、家庭结构、母亲职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技能竞赛中出现焦虑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168名参加护理技能竞赛的护士(简称参赛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参赛护士在护理技能竞赛前状态焦虑分显著高于常模组(U>2.58,P<0.01),特质焦虑分则与常模组无明显差异,不同科室之间STAI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U<1.96,P>0.05)。结论护士在护理技能竞赛前出现显著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以潍坊市某所初级中学选取初中二年级的122名学生为被试,选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修订版(EMBU)和考试焦虑量表(TAS)作为测量工具测量被试的反应。结果:(1)不同性别的初二学生在考试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t=-2.23,P0.05);不同性别的初二学生仅在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惩罚、严厉这一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t=2.516,P0.05);(2)不同焦虑程度的初二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3.353,P0.01;t=2.574,2.050;P0.05);(3)初二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P0.05),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6,-0.27;P0.01)。结论:(1)初二女生比男生有更严重的考试焦虑,男生比女生更多受到来自母亲的惩罚;(2)初二学生群体中有普遍性的考试焦虑;(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考试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在 SARS流行期间的焦虑状况及其健康态度。方法 采用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 ( STAI)和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 ( MHLC) ,对 5 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 SARS流行期间 ,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在性别、专业、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2与正常情况下的一般人群相比 ,大学生焦虑程度明显增高。 3大学生焦虑水平在疫情发展的 3个不同阶段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 SARS流行期间 ,大学生焦虑程度明显增高 ,且与其对健康的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焦虑障碍可能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I2-E)、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结果:①患者组情感量表的诸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组高于患者组(P<0.01);③状态焦虑与情感量表各因子、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0.459~0.781,P<0.01),与自我效能感量呈负相关(r=-0.332,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特质焦虑和焦虑紧张因子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特质焦虑、抑郁、焦虑紧张、躯体症状、躯体化、性适应不良及自卑倾向等诸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生的病理心理学基础,特质焦虑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