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  柴红 《中国新医药》2004,3(1):78-79
目的探讨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导联在诊断心肌梗塞病变部位上的差异。资料与方法40例心肌梗塞患者均采用第一军医大学心电中心研制的ML200024道全同步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头胸(HC)24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比较两种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上的差异。结果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心肌梗塞定位比较结果显示,常规导联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塞23例中,头胸导联中有7例无右室梗塞,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符。结论在右心室梗塞及后壁梗塞的心电图诊断上,头胸导联优于常规导联,在左室前壁、下壁梗塞的诊断上同常规导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胸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在预激综合征显性旁路定位诊断上的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61例预激综合征显性旁路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心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同一位有经验的电生理医师在不同时间对旁路做出定位诊断,计算两种导联定位的准确率,同时计算两种导联Δ波出现率。结果常规导联诊断的准确度为86.8%(53/61),头胸导联诊断的准确度为85.24%(52/61),二者统计学无差异。但是头胸导联所记录的Δ波比常规导联更为明显,出现率更高。结论在对预激综合征显性旁路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一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其Δ波出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在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的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60例,同时给予头胸导联心电图及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60例无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头胸导联诊断右心室梗死的准确率,同时对ST段抬高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对右室梗死患者及无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常规导联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准确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时可见ST段抬高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胸导联相比于常规导联心电图在诊断右室梗死上更具优势,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脏后壁的心肌电学特征及拟定正常人全背部导联心电图诊断标准。方法:用日本6511型心电图机描记50例正常人12导联心电图及全背部导联心电图。结果:左背部导联P-QRS-波群振幅较左胸前导联低,但确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左室后壁的电学变化;而右背部导联P-QRS-T波群无一定规律可循,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右室后壁的电学变化。结论:加做左背部导联可以了解左室后壁的电学变化,而要了解心脏后壁的全貌,必须加描头胸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心脏后壁的心肌电学特征及拟定正常人全背部导联心电图诊断标准。方法 :用日本6 5 11型心电图机描记 5 0例正常人 12导联心电图及全背部导联心电图。结果 :左背部导联P—QRS—T波群振幅较左胸前导联低 ,但确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左室后壁的电学变化 ;而右背部导联P—QRS—T波群无一定规律可循 ,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右室后壁的电学变化。结论 :加做左背部导联可以了解左室后壁的电学变化 ,而要了解心脏后壁的全貌 ,必须加描头胸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正>右胸导联ST抬高诊断右室梗死,因持续时间短,变化快,有一定局限性。且右胸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此右室梗死容易被漏诊,为了提高右室梗死的诊断率。本文分析了右室梗死时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常规导联左胸表现比较清楚 ,而在右胸则往往因波幅小 ,波形变化大 ,假性Q波 ,异常T波等而无法确切诊断。尹炳生教授采用头胸 (HC)导联描记了大量的心电图 ,观察到正常人右胸HC导联无深Q波及QS波。根据尹氏理论 ,本文着重对 2 5例右胸心电图就HC与Wilson导联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此文共总结HC导联 2 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2 8岁。其中健康人 17例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6例 ,陈旧性下壁伴右室梗塞 1例 ,急性下壁 ,正后壁伴右室梗死 1例。1.2 健康人标准 均系健康体…  相似文献   

8.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6项诊断标准对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进行分析,同时观察心电图改变的持续时间,并与35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对照。结果 6项诊断标准均具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远少于合并右室梗死者,两者比较,除一项标准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且常规导联改变持续时间较右胸前导联持续时间长。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通过常规12导联分析可以诊断合并总性右室心肌梗死,同时可观察时间较右室导联更长。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能提供右室梗塞的线索[1].本实验采用双极右胸导联CR3R~CR8R及单极右胸导联V 3R~V8R对11例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定时描记心电图与正常人50例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以对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胸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系统的内在联系.方法:以导联转换的原理,剖析两种导联系统的内在联系,揭示头胸导联系统的优越性.结果:头胸导联心电图是一个设计非常巧妙的导联系统,它选准了参比点,选全了探查点,开放了右室、后壁盲区,实现了心电位场的全方位探查.结论:头胸导联是很有前途的导联系统,我们应该广泛开展头胸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20例头胸导联心电图(HCEOG)及常规导联心电图(RLECG)的5400种P波形态、振幅、时限。结合其中30例心房肥大病人的X线心脏片及超声(彩色多普勒、B型、M型)检查,以临床心电图诊断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的方法为参考,拟订出心房肥大(AH),房内传导阻滞(AB)的诊断标准。结果表面:50例健康人两种导联心电图P波振幅、时限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但HCECG的P波振幅明显高于RLECG,且波形清晰易测;40例异常心电图比较,RLECGP波变化多反映在Ⅱ、Ⅲ,aVF三个导联上,可视范围小,而对照组的HCECGP波变化多反映在与RLECG对应的HL3,HO,HR3,HV2-HV9,HV1-HV9R19个导联上,可视范围广;30例心房肥大病人分析,HCECG诊断阳性率高于RLECG。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尸检证明,左室心肌梗死同时累及右室者占43%,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右室梗死的诊断无甚价值〔1〕。作者为此检测867例健康人的心电图,除常规12导联外加作右胸导联V3R~VSR,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8年6月对本校师生年龄在20~67岁,无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下壁有病理性Q波的患者进行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描记,并加做VE导联。比较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分析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中30例VE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T段无动态演变;余30例VE导联呈rS型。结论 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对病理性Q波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下壁单、多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卓  赵先仙 《江西医药》2006,41(6):346-347
目的结合冠脉造影探讨下壁单、多导联病理性Q波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1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并加做V3R、V4R、VSR导联及冠脉造影,进行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比较。结果下壁单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12.9%、特异度68.6%、假阴性率(漏诊率)为77.1%假阳性率为31.4%、阳性预测值为42.1%、阴性预测值为30.8%。双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28.7%、特异度70.6%、假阴性率(漏诊率)为71.3%,假阳性率为28。4%、阳性预测值为68.8%。三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31.6%、特异度85.7%、假阴性率(漏诊率)为68.4%假阳性率为14.3%、阳性预测值为86.1%。结论(1)下壁单双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较低,单凭该标准诊断冠心病漏诊率较高,也有一定的误诊率(31.4%),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病理性Q波并不全代表心肌梗死,有些非心肌梗死却可出现酷似心肌梗死的图形,如左侧气胸、肺气肿、肺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感染或休克、颅内病变等;(2)三导联Q波较单双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特异度高.阳性预测价值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超声心电图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31例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室间隔厚度为14~26mm,左室后壁厚度为9~16mm;肥厚的室间隔均呈斑片状回声增强。心电轴左偏7例,左室肥大(LVH)12例,右室肥大(RVH)3例,双室肥大3例,心房肥大5例,ST-T改变15例,异常Q波12例,V1、V2R波增高;房性早搏3例,心房颤动(AF)3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预激综合征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可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佟子连  许静 《天津医药》2011,39(6):520-52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阻断旁道后电张调整性T波(EMTW)出现的规律。方法:109例不同旁道位置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旁道位置,记录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T波方向和幅度的变化,总结和分析EMTW出现的导联位置及幅度。结果:10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后有78例出现EMTW,右侧壁和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全部出现EMTW,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为倒置型;左前侧壁旁道EMTW出现数目也较高,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V1~V6),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同,为直立型。右后侧壁旁道位置上的下壁导联振幅Ⅲ、AVF导联高于Ⅱ导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的EMTW出现的导联及幅度与其旁道所在的位置关系密切,EMTW在方向上并不均是倒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中,47例存在有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87例表现为V1导联ST段压低或无改变。在V1导联ST段抬高组合并右室梗死31例(68%),显著高于非V1导联ST段抬高20例(21%)。结论 V1导联ST段抬高是诊断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下壁梗死常常合并后壁梗死,损伤电流趋向于消除对右室梗死前向电流的影响,因而使这一诊断指标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工作中,经临床体格检查、X线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左心室肥大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出率并不高。现就我院100例经临床病史询问,体格检查,X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加做V51(V5导联下-胁间)和V61(V6导联下-肋间)导联,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作一对比分析,以探讨其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程艳 《华夏医药》2003,7(3):37-38
目的:了解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心电图有异常Q波而排除心肌梗死的患32例。分析其异常Q波的发生导联及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非梗死性异常Q波可以慢性肺源泉性心脏病、冠心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病、高血压病等疾病中出现。结论:临床上异常Q波应密切关注其发生导联及动态观察,以防误诊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8~V58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升高的比值。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简称ST↑Ⅲ/Ⅱ〉1)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T↑Ⅲ/Ⅱ〉1对AIMI累及右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