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464例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原因及疼痛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提出采取联合或交替使用镇痛机制不同的药物,“按阶梯”和“按时用药”,并应用抗癌治疗、镇痛药物、神经阻滞及心理治疗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1岁。因“下腰部及双下肢疼痛3个月”入院。患者16年前曾因外伤致L3椎体压缩性骨折。3个月前因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行两次椎管内注射药物治疗。初次治疗后腰痛减轻,再次治疗后,腰部及双下肢疼痛加重,需服止痛药物镇痛。  相似文献   

3.
晚期癌症病人大多数均伴有重度疼痛。过去采用强麻醉剂镇痛治疗,临床应用大多不方便,使用次数多、效果差。为了达到WHO提出的“到2000年让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进一步执行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我中心从1995年5月至1996年5月对40例晚期癌症伴有重度疼痛者,使用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产的盐酸码啡控释片(商品名美菲康片)止痛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晚期癌症伴有重度疼痛者共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病种包括肺癌11例,食管癌8例,肝癌6例,胃癌5例…  相似文献   

4.
癌症疼痛的阶梯与非阶梯镇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药物治疗病理确诊的中晚期癌症疼痛病人66例。随机分为三阶梯镇痛组(30例)、非阶梯镇痛组(36例),两组中、重度疼痛各占86.7%、88.9%。阶梯用药依次为:消炎痛、丙氧氨酚复方片、硫酸吗啡缓释片;非阶梯治疗则在病人主诉疼痛时按疼痛程度任选一药。两组总有效率(CR+PR+MR)分别为100%、83.3%,显著有效率(CR+PR分别为86.7%、33.3%,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41例服用阿片类药物者未见成瘾发生。W4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法”合理、可行、效果显著。关键在于提高医患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按“阶梯”、“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  相似文献   

5.
张宏  庄欢  韩馨瑶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18,(13):2059-206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治疗半肝切除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半肝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吗啡PCIA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吗啡PCIA实验组,每组25 例,连续观察72小时。分别就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吗啡用量、爆发痛镇痛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8.0%;实验组疼痛缓解率为92.0%,两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剂量,缓解疼痛时间,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便秘、嗜睡、谵语、延长排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吗啡联合治疗肝癌半肝切除术后疼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阿片类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β-内啡肽(β-EP)属于众多内源性阿片肽(EOP)中的一种,研究表明β-EP是重要的镇痛物质,平时仅少量释放人血,在疼痛等应激状态下,血浆中β-EP相应增高.肝癌疼痛时,β-EP不仅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而且在炎症灶局部分泌增多,从而通过外周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因此,研究β-EP的作用机制对治疗肝癌疼痛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收集260例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化镇痛治疗。以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评分降至≤3分,爆发痛次数≤3次/日,解救治疗次数≤3次/日作为疼痛控制良好的指标,以镇痛3天疼痛控制情况、镇痛时间、镇痛药物剂量作为评价镇痛难易的指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有无骨转移、疼痛强度、疼痛部位、疼痛原因、疼痛机制及有无频发爆发痛(每天3次以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260例患者镇痛治疗3天疼痛控制良好率为75.4%(196/260),中位镇痛时间为2天。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和频发爆发痛是导致镇痛3天疼痛控制不佳(P<0.05)及镇痛时间长(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骨转移、疼痛部位、疼痛原因和疼痛机制对镇痛3天疼痛控制情况及镇痛时间长短无显著影响(P>0.05)。185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患者中,年龄<60岁(P=0.018)、重度疼痛(P<0.001)、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P=0.002)及频发爆发痛(P=0.015)的患者需止痛药物剂量大,而性别、肿瘤类型、骨转移、疼痛部位、疼痛原因对镇痛药物剂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年龄<60岁、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频发爆发痛为影响镇痛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法依据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运用不同药物结合活动护理、心理护理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疼痛。结果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者占55%,一般占41%,不满意占4%。结论食管癌术后疼痛不可避免,在镇痛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癌性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如放射治疗、化疗、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外科治疗及药物镇痛治疗。但一些基层医院则多使用药物镇痛治疗。由于某些医生未遵循三阶梯药物镇痛治疗原则,不正确地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或患者自己滥用此类药物,造成患者药物依赖,一旦停药便会出现戒断综合征。临床资料自1994年~1995年期间,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伴疼痛的患者,VRS疼痛分级为Ⅱ~Ⅳ级,入院前每日使用度冷叮400mg以上,吗啡30mg以上或吗啡释控片80mg以上,给予放射治疗、化疗、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抗肿瘤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停用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强度和疼痛性质的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个体化吗啡镇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473例晚期肿瘤患者吗啡镇痛治疗剂量分布特点,研究其与生存期、疼痛强度和疼痛性质的关系。[结果]轻、中、重不同强度疼痛患者生存时间无差异;中度以上疼痛影响肿瘤患者体能状态;控制疼痛时的吗啡剂量与疼痛性质和生存期无关;吗啡初始剂量随疼痛强度加重而增加,其初始剂量范围在35.77mg/d至70.95mg/d。[结论1癌痛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根据疼痛强度进行充分吗啡镇痛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观察据包水飞,李锦仁(江苏启东市少直卫生院,邮编226233)报道:1983年12月至1993年12月该院根据肿瘤登记,病历资料及前瞻性调查,搜集中晚期肝癌患者共212例,其中15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多为原发...  相似文献   

12.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药物是治疗癌痛的重要方法,口服吗啡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癌痛的标准用药。芬太尼透皮贴剂(Fentanyltransdermalsystem,商品名:多瑞吉Durogesic)提供了特殊的给药方法,每贴可持续镇痛72小时,方便患者用药。我科于2000年8月至2001年11月使用该药治疗130例癌痛患者,观察其临床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男81例,女49例;年龄28~84岁。其中支气管肺癌24例,肝癌23例,胃癌22例,食管癌18例,结…  相似文献   

13.
癌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开展了痛康宁腰围带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本组60例均为癌性疼痛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40例,胃癌10例,肺癌3例,其它恶性肿瘤7例,年龄分布41~70岁。按照国际VRS疼痛分级标准本组Ⅰ级疼痛16例,Ⅱ级疼痛30例,Ⅲ级疼痛14例。使用本品一个月后,显效47例(78%),有效11例(18.3%),无效2例(3%),总有效率96.7%。动物实验表明,可延长疼痛潜伏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九五”期间,将应用已建立的树动物模型,从基因水平探索肝癌发生机理,寻找新的肝癌、鼻咽癌肿瘤标记物及相关抗原,研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建立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诊断技术;把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肝癌方法推广到百、肺癌等其他癌症治疗的研究中去伽强瘤苗和生物反应调节剂在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利用肿瘤细胞株和动物模型筛选出有抗癌成分的天然药物。广西“九五”卫生科技发展纲要肿瘤部分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术后转移、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因此,接受手术往往只是治疗的开始,手术为肝癌治疗这场“战役”打下了良好基础,而术后的“防御战”则是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最终制胜的关键所在。那么,肝癌行手术切除后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肺癌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不同心理状态对疼痛程度和镇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76例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起始剂量5mg/12h或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对其镇痛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V3.0)中文版对肺癌疼痛患者镇痛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不同心理状态对疼痛强度和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入组的76例患者中,有74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其中67例(90.5%)达到满意的疼痛缓解,平均达有效维持剂量时间为2.4天.消极悲观者疼痛程度重、镇痛效果差,积极乐观者疼痛程度轻、镇痛效果佳.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嗜睡.在疼痛缓解的同时,肺癌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心理状态与疼痛程度和镇痛疗效密切相关;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肺癌疼痛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肺癌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肺癌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不同心理状态对疼痛程度和镇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76例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起始剂量5mg/12h或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对其镇痛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V3.0)中文版对肺癌疼痛患者镇痛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不同心理状态对疼痛强度和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入组的76例患者中,有74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其中67例(90.5%)达到满意的疼痛缓解,平均达有效维持剂量时间为2.4天.消极悲观者疼痛程度重、镇痛效果差,积极乐观者疼痛程度轻、镇痛效果佳.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嗜睡.在疼痛缓解的同时,肺癌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心理状态与疼痛程度和镇痛疗效密切相关;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肺癌疼痛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肺癌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肝癌抗体导向治疗是一种能大量杀伤肿瘤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国际上仍在不断深入。但由于肿瘤的血供、体内的非特异性吸收等因素,目前还尚难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单一应用难以达到100%消灭肿瘤的目的,故导向综合治疗是一重要方向。亲肝癌抗体导向治疗对部分不能切除肝癌有助肿瘤的缩小以达到二期切除的目的。过去有限临床经验的远期疗效令人鼓舞,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八五”课题“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研究”是在“六五”、“七五”攻关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对亲肝癌抗体的临床规律和双功能与基因工程抗体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项目对亲肝癌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商品名:岩舒注射液)在治疗乙肝病毒导致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2例肝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单纯对症支持疗法,另一组在单纯对症支持疗法中加用岩舒注射液,观察两组在疼痛减轻、腹胀缓解、食欲缺乏改善、乏力缓解、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减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各项指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治疗中加用岩舒注射液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腹胀、食欲缺乏、乏力,保护肝功能及白细胞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乌甲素贴片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期癌症患者出现持续。顽固性疼痛需要使用镇痛剂,长期使用副作用大,部份药物有成瘾性。高乌甲素贴片为高马甲素(拉巴乌头碱Lappaconitine)镇痛作用与经皮治疗系统(TTS)用药方式的一种新型透皮吸收镇痛剂[1],我们于1995年9月—1995年12月对76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高乌甲素贴片治疗疼痛的随机、双盲、交叉自身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76例晚期癌症患者,男46例,女30例,年龄21~69岁,平均49岁,平均疼痛强度为5.56±2.01.76例晚期癌症中肝癌20例,胃癌21例,肺癌20例,结肠癌10例,乳腺癌、直肠癌、纤维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