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生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0例食管癌、贲门癌进行了病理分析及Ras癌基因蛋白和P53抑癌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对比分析.结果P21蛋白总阳性率为90.0%(占36例食管癌86.1%,24例贲门癌95.8%),P53蛋白总阳性率为93.3%(食管癌94.4%,贲门癌91.7%),且2组病例在P21蛋白阳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P21阳性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P53阳性表达在中、低分化组明显增强,说明P21阳性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持续作用,而P53阳性表达在肿瘤发展的某一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提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发展在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支持食管癌和贲门癌在肿瘤发生及其它生物学特性方面属同一类肿瘤的观点;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作为判断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敏感可靠的指标;Ras癌基因的激活、P53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失活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是否具有协同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各30例进行p53基因LOH检测.结果p53基因LOH检出率在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分别为0,16.7%(5/30)和63.3%(19/30),逐渐增高(P<0.05).结论p53基因杂合性缺失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学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癌患者编码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16例贲门腺癌患者和235名对照组RASSF1A基因型分布.结果:食管癌患者RASSF1A基因(Ser133Al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贲门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Ser Ser/Ser基因型增加贲门癌的发生危险(OR值=2.06,95% CI=1.09~3.97,P=0.02).结论: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改变与贲门癌的发生有关,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4.
宫颈鳞状细胞癌PCNA及p53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及p53表达.结果宫颈鳞癌p53阳性率及PCNA强阳性率分别为22.6%和61.3%,正常宫颈p53及PCNA均为弱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在食管癌中的抑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LW  Yang Y  Li XY  Guo LP  Zhou Y  Lu S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713-2717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抑癌功能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ECRG4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RG4,在ESCC细胞系EC9706细胞中转染表达ECRG4蛋白,检测细胞生长状态、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和裸鼠成瘤能力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ECRG4表达诱导P53和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ECRG4基因转染组裸鼠成瘤的最后体积和重量分别为(264±43)mm3和(0.39±0.09)g,对照组裸鼠分别为(464±128)mm3和(0.76±0.13)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RG4基因转染组肿瘤细胞与基质的黏附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CRG4基因转染组P53和P21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00.00±3.87和35.71±2.36比16.6±1.92和1.09±0.11,均P<0.05).结论 ECRG4是ESCC的候选抑癌基因,ECRG4可能通过参与P53通路调控P21蛋白表达来发挥其抑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erbB-2、p53蛋白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c-erbB-2与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8l例哈萨克族、汉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c-erbB-2、p53的蛋白表达。结果:在81例食管癌中,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65%、68.14%,二者在民族间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erbB-2、p53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3%、36.67%,与癌组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及病程进展,c-erbB-2、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c-erbB-2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年龄有关(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c-erbB-2、p53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呈高表达,且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及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预测食管癌临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与非癌良性组织中HPV16/18与p53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HPV16/18、p53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1)HPV16/18、p53在93例贲门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4.41%(32/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21)、4.76%(1/21).它们的阳性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之间HPV16/18、p53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 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HPV16/18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HPV16/18蛋白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HPV16/18、p53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3)p53 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嗜酒史者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呈正相关(均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对食管癌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OX-2表达与嗜酒史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COX-2与p53表达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嗜酒史者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呈正相关(均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对食管癌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OX-2表达与嗜酒史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COX-2与p53表达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蛋白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和宫颈鳞癌临床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52例食管鳞癌和宫颈鳞癌标本中p53蛋白过度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近期放疗效果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食管鳞癌和宫颈鳞癌中的过度表达分别为52.38%和35.48%,过度表达率在高分化鳞癌中较中低分化者低(P<0.05),与病期无关(P>0.05).在宫颈鳞癌,p53蛋白过度表达者放疗效果较差(P<0.05),食管鳞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放疗效果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53蛋白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和宫颈鳞癌放射敏感性有关,但不是惟一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The transfer of suicide genes into tumor cells is currently being used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gene therapy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suicide gene therapy is the transduction of a gene that transforms a non-toxic into a toxic substance[1].  相似文献   

12.
胃癌相关基因和基因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学庸 《医学争鸣》2001,22(9):769-770
0 引言肿瘤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改变 ,致使正常细胞转变成肿瘤细胞 ,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到重视 ,如何扭转或恢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异常改变也成为防治胃癌的研究热点 .1 胃癌相关基因1.1 癌基因 已知与胃癌相关的癌基因有 :c- myc,ras,hst,c- erb B- 2 ,k- sam,n- myc,met,p53(突变型 )等 .它们通过点突变、扩增或易位在肿瘤的启动、促癌以及进展阶段过度表达 ,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转化和无限制的增殖 ,最终导致胃癌的形成、发展和转化 .在各种癌基因中 ras基因特…  相似文献   

13.
FHIT基因、吸烟与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死于肺癌的患者超过100万[1].病因学研究显示,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职业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遗传背景以及肺癌的基因易感性等,其中约90%的肺癌与吸烟相关[2].目前大量文献报道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基因异常与吸烟、肺癌关系密切.现就FHIT基因、吸烟与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中的一项热门课题。肿瘤基因治疗常用的方式有导入抑癌基因、抑制癌基因的表达、自杀基因治疗、抑制血管生成、针对一些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针对耐药基因的治疗和肿瘤DNA疫苗等等。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常用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基因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肿瘤的基因治疗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因枪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基因枪经小鼠皮肤转移基因的效率、被转基因的表达量、表达时间,以及对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作为一种 基因转移工具,基因枪在基因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1)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枪对体外培养细胞系的基因转导效率和被转基因表达时间;(2)通过基因枪向小鼠皮肤转Lac ̄Z基因后,取转瓣皮肤做冰浇灌发片进行β-gal染色,观察转基因蛋白在皮人中表达的部位;(3)用ELISA法检测向小鼠皮肤转m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为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如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因此应用前景广阔。由于裸基因易受到多种因素(如,酶降解、肾滤过作用引起的快速清除、不易被细胞摄取、从内涵体到细胞质的释放不充分等)的影响,应用受到严重限制。要成功的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开发安全有效的基因传递系统十分必要。随着基因传递系统的日益发展,对所开发的载体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生物相容性高分子,如壳聚糖、聚氨基酯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作为肿瘤基因治疗非病毒高分子载体的一些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7.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是DNA烷化剂损伤的主要修复酶,可保护基因烷化剂损伤导致的致突变、致癌作用。 MGMT的表观遗传调控是影响其表达的主要机制。表达减少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与其高表达增加肿瘤烷化剂化疗的耐药性成为一个互相矛盾的问题,此基因序列的单个核苷酸位点变异亦有可能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就MGMT基因在头颈肿瘤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发生的分子基础与其他肿瘤一样是原癌基因的活化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某些细胞的分化不良和增殖失控而致。目前,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而P16基因作为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又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Cancer gene discovery continues to drive current cancer research with the promise of identifying new diagnostic 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by elucidating novel genetic interactions that promote or sustain tumor formation. Sleeping Beauty(SB) transposoniated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has emerged as an exciting approach to identify novel cancer-causing genes in the mouse. The SB transposon faithfully "hops" throughout the genome by a cut-and-paste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 ubiquitous expression of the SB transposase. Initial tumor data generated using an SB transposon harboring the MSCV promoter demonstrated a bias towards hematopoietic tumors. More recently, experiments using a modified SB transposon containing the CAG promoter have generated cohorts of mice with solid tumors, primarily carcinomas, which in some cases metastasize. Many animals also develop multiple, inde- pendent primary tumors.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SB transposition system for cancer gene discovery across organ systems.[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逐渐被人们认识以及基因治疗的措施日趋可行的同时,肿瘤基因治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本就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诱导凋亡基因治疗是载体靶向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