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妊娠合并梅毒192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滴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 PPA )筛查 ,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共192例孕母分娩前外周血检测RPR滴度 ,分析妊娠不良结局 ,比较孕期抗梅毒治疗组(162例)与未治疗组(30例)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随着孕母RPR滴度的升高 ,畸形、死胎、早产、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升高.孕母RPR滴度≥1:8时早产、新生儿畸形和先天性梅毒发生率高于RPR滴度≤1:4者(P<0 .05).未治疗组新生儿畸形、先天性梅毒和死胎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 .05).结论 随着孕母RPR滴度的升高 ,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升高;抗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徐婷 《抗感染药学》2019,16(6):1020-1023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妊娠期患者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分娩患者梅毒感染65例资料,根据抗菌药物的治疗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例,肌内注射头孢曲松)和对照组(32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评估其治疗效果,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月、6月的治愈率及TRUST下降滴度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TRUST滴度下降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值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CD3水平明显下降,而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产)及新生儿情况(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妊娠期患者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血液免疫指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与苄星青霉素相当,但头孢曲松起效时间早于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6):1235-1236
目的:比较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梅毒感染患者84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照患者给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妊娠结局及其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早产、胎儿窘迫、流产、死胎、死产和胎膜早破等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8.08%与对照组为28.13%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11.54%与对照组为15.63%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与红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的疗效无影响,均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联合应用于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高滴度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某院收治的RPR高滴度(1∶16)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93.62%高于对照组76.60%(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2.13%与对照组4.2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PR高滴度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的效果,观察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的诊断价值。方法 146例胎传梅毒患儿按青霉素皮试结果,分为青霉素组74例与头孢曲松组7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两组1、3月龄时RPR、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IgM-TPPA)转阴率及显性梅毒患儿的临床治愈率。结果①治疗前两组RPR滴度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月龄时RPR滴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青霉素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1月龄时青霉素组IgM-TPPA转阴几率为头孢曲松组的2.99倍,3月龄时为头孢曲松组的16.13倍。③两组显性梅毒临床治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RPR滴度为1∶24时是诊断显性梅毒的截断值,提示临床上出现显性梅毒时RPR滴度多超过1∶16。结论 RPR滴度可作为显性胎传梅毒诊断的有效指标;青霉素仍是治疗胎传梅毒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尚需进一步的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患者RPR阴转率和血清固定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3、6、12个月RPR阴转率、阴转时间、治疗后血清固定率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RPR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固定率低于对照组,RPR阴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细胞免疫指标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红细胞免疫花环率(ATER)、外周血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效果较好,可提高RPR阴转率,缩短阴转时间,降低血清固定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3):616-618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伴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妊娠伴梅毒患者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未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梅毒感染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为62.86%(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期伴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正规治疗,能够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减少了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康旻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6-37
目的探讨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妊娠后的治疗方法、妊娠结局。方法将42例确诊为梅毒血清固定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肌内注射,连续3周,孕早期3个月和晚期3个月各治疗一疗程。非治疗组19例,全程未用抗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非治疗组早产2例,无死胎,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两组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建议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改变妊娠结局,预防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叶文峰 《抗感染药学》2019,16(6):943-946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联用对老年隐性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联用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联用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随访24月不同时间段的梅毒滴度(RPR)转阴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值则低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月的RPR转阴率高于治疗后6月、12月(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的RPR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联合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且提高了RPR转阴率。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37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岚  李慎秋  涂亚庭 《医药导报》2007,26(8):884-886
目的观察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清固定梅毒患者37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2 400万U.d-1(每次400万U,q4 h),连续14 d;然后给予苄星青霉素,每周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结果治疗后3个月血清RPR试验滴度下降2个以上稀释度的比例为48.6%,6个月时为78.4%,9个月时为94.6%,12个月时RPR试验转阴率达83.8%。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血清固定梅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0%(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0%,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①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②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疗效,及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发现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资料,通过查阅病历是否进行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儿与正常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进行抗梅毒治疗效果差异明显,以早孕组治疗效果最佳,不良妊娠结局率最低,与中孕组与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进行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低于未治疗组,首次青霉素治疗的早晚与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相关,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在早期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早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和对照组(单用苄星青霉素),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几何平均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RPR阴转率为40%,对照组为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可以增强苄星青霉素驱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风娥  闫博  史丽华 《安徽医药》2023,27(1):169-173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对不同孕周的妊娠期梅毒孕妇免疫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梅毒病人152例,均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按首次治疗时所在孕周分为A组(n=52,孕周<13周)、B组(n=61,孕周13~27周)、C组(n=39,孕周>27周),比较三组免疫功能、母婴结局、氧化应激、母婴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阴性率、滴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CD3+(62.85±3.89、57.72±4.03、57.13±4.11)、CD4+/CD8+(1.97±0.44、1.58±0.41、1.46±0.38)均高于治疗前(51.07±4.54、51.35±4.06、50.73±4.45、1.19±0.38、1.14±0.36、1.12±0.34)(P<0.05),CD8+(22.32±6.68、26.68±6.05、28.23±5.74)均低于治疗前(33.01±5.15、32.76±5.34、33.12±4.95)(P<0.05),且治疗后A组CD3+、CD4+/C...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和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一期和二期)的疗效。方法60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苄星青霉素组20例,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次,肌肉注射,1次/周,连续3周;头孢三嗪组20例,给予头孢三嗪1g/次,肌肉注射,1次/d,连续14d;阿奇霉素组20例,给予阿奇霉素,第1天1.0g,1次/d,口服,以后0.5g,1次/d,口服,连续14d。结果3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1年内均能达到理想效果,治疗一期梅毒时,头孢三嗪组平均有效时间最短(P〈0.05);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和阿奇霉素组转阴率分别为95%(19/20)、90%(18/20)和85%(17/20);3种药物在治疗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的平均皮损痊愈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案仍然有效;青霉素过敏患者可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在排除交叉过敏的情况下,亦可选用头孢三嗪。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梅毒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将80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未治疗组40例,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结果8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一期1例(1.3%)、二期3例(3.7%)及潜伏梅毒76例(9S.0%)。治疗组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均为0,新生儿先天梅毒为7例(17.5%);未治疗组流产8例、死胎8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1例,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容易误诊。(2)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妊娠期行规范并及早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死胎,明显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6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林  胡蔚毅 《中国药房》2007,18(23):1773-1774
目的:评价6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516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钠、苄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6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6种方案药品成本分别为36.8、51.8、37.9、18.3、180.9、47.6元,平均有效率分别为93.35%、90.13%、88.36%、68.54%、87.38%、87.88%;在阿奇霉素方案的基础上,每再获1个单位效果,方案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钠、苄星青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所需追加的成本分别为74.57、155.16、98.89、863.06、151.50元。结论:普鲁卡因青霉素方案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血清固定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清固定梅毒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给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治疗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血清固定梅毒较苄星青霉素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早期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剑波  张艳林 《江西医药》2013,(10):860-862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儿预后的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确诊后立刻给予治疗。观察不同孕期治疗、不同药物及RPR滴度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1)12孕周之前治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和先天性梅毒发生率均低12孕周之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母血清RPR滴度≤1:8患者的早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发生率均低于滴度≥1:16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青霉素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均低于红霉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治疗是防止妊娠合并梅毒发生先天性梅毒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手段,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围产儿预后,对于改善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检出率及干预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确诊检查,对妊娠梅毒患者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在5194例孕妇中,RPR与TPPA均阳性117例,妊娠梅毒检出率为2.25%;在5 078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梅毒检出率为0.91%;孕妇治疗干预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的关系密切;新生儿脐带血RPR滴度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结论 早期诊断妊娠梅毒是阻断、改善妊娠梅毒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检测及综合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