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维生素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照.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高血压病人Hcy高干血压正常患者.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浓度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索( ET )、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Hcy、ET、Fib水平,并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照.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Fib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Fib浓度均不同程度升高,检测血浆Hcy、ET、Fib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应用英国DREW公司DS30Hcy检测仪和美国DPC公司Immulite仪测定120例ACI患者及5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ET、NO、FA、VitB12含量.结果 ACI组血浆Hcy、ET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Hcy、ET、NO、FA、VitB12检测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FA、Vit B12含量。结果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FA、Vit 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Hcy、FA、Vit B12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病人中推行加服FA和Vit B12等制剂,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01例TIA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和血清CysC水平(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TIA组Hcy、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459、3.167,P<0.01).T...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serum folic acid, SFA)的关系。方法选取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围孕期患者124例设为A组;另选取行孕期检查且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的124例围孕期产妇设为B组。2组入院后均检测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 MTRR)基因及血清VitB12、SFA、Hcy水平。比较2组MTHFR(C677T、A1298C)、MTRR(A6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比较2组血清VitB12、Hcy、SFA水平;比较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患者血清VitB12、Hcy、SFA水平。分析血清VitB12、Hcy、SFA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差...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B12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122-125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法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观察益气活血法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文选择TIA病人 5 8例 ,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单纯活血化瘀组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并与正常健康人群作对照研究。结果 急性脑缺血发作时患者血浆ET、NO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后ET可下降 ,NO有升高趋势 ,ET NO下降 ,而益气活血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活血化瘀组 (P <0 0 1)。而PT、APTT和FIB变化不大。结论 提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调节ET NO之间的动态平衡 ,从而保护缺血性脑组织的损伤 ,是益气活血法治疗TI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短期叶酸和维生素B12干预AD患者后,观察血浆Hcy的含量变化,以及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方法 入组AD患者126例,进行基线MMSE和ADL的评定;正常对照组120例.空腹采取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浆测定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AD组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干预4周,再进行血浆Hcy和MMSE及ADL的评定.结果 AD组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分别是(18.69&#177;4.57) μmol/L、(10.86 &#177;3.96) nmol/L、(266.62&#177;42.38) pmol/L;正常对照组分别是(10.23&#177;2.85) μmol/L、(15.92&#177;4.45) nmol/L、(335.90&#177;95.58) pmol/L.AD组血浆Hcy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和维生素B12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5 mg(3次/d)和维生素B12 500 mg(1次/d)干预AD组4周后,血浆Hcy水平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E、AD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血浆中Hcy显著升高,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显著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短期干预AD患者没能显示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118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48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药物干预3~4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脉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按就诊时间顺序和年龄组分别选取脉压≥60mmHg和脉压〈60mmHg2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各57例,对2组患者脉压与血脂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压〉160mmHg组和脉压〈60mmHg组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A患者脉压增大与TC及LDL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固本通络方联合阿斯匹林、尼莫地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IA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可以更有效改善有效地改善血脂水平(P〈0.05),降低血液粘滞度(P〈0.05)。结论:该治疗方案对中风先兆患者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液粘滞度从而改善脑循环,提高中风先兆的疗效(P〈0.01)。  相似文献   

13.
后循环系统TIA的TCD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勇  孙燕嫦 《河北医学》2008,14(1):66-67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TCD表现。方法:用TCD检测76例TIA患者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各分支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等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数值。结果:76例中有69例(90.79%)TCD异常,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异常;1个月TIA发作较频繁(≥3)的患者TCD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发作较少(<3)的患者。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TCD检测结果与临床判断的符合率较高,TCD检查结果可作为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选2013年6月—2015年10月来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8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单一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记录治疗后TIA发作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94.9%vs 7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12.8%vs 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疗效确切,不易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8例TIA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不做影像学检查极易误诊,这些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合理联合应用对及时、正确评价病灶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鉴别各型TIA及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TIA患者,不应单纯治疗和预防TIA发作,关键在于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导致TIA发作的原因,以防止TIA的反复发作或演变为完全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CT灌注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总结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rCBF值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TIA组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的CTPI值、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TA检查显示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均有与病灶区相关的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狭窄,而TIA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大脑后动脉有轻度狭窄,且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结论:TIA进展为脑梗死与△rCBF下降程度、TIA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颅内动脉狭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多次或发作时间长的TIA患者,应进一步行头颅CTPI和CTA检查,了解颅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有无动脉狭窄,积极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选择TIA患者30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行DSA检查60例中48例(8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30例(50%)。结论: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脂蛋白(a)及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 测定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24h内血清脂蛋白(a)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25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脂蛋白(a)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熙组(P<0.05);脂蛋白(a)水平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有梗死灶者脂蛋白(a)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结论 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椎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椎源性短暂性脑缺血 (TIAv)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1 2 8例椎动脉 ,观察椎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椎动脉内径变细 ,血流速度降低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椎动脉低血流灌注是引起TIAv的重要原因 ,椎动脉先天性异常、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TIAv的主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居我国南域贵州威宁山区汉、彝族农民,北方石家庄城、乡及舟山渔民五个人群、共416人(正常血压者337人,高血压者79人),作血浆维生素 A,E,C 与血压的相关分析。各人群饮食、血压水平迥异.受检者全部男性,年龄40~59岁.通过人群间、人群内分析和比较正常血压、高血压者间的差别,发现血浆维生素 A,E 与血压正相关;而维生素 C 则呈负相关,机理待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