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的科技发展使AMI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很多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也需在某一时间窗内进行。临床中,治疗时间延迟是影响AMI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AMI患者就诊延迟原因,笔者对1998年1月~2005年9月到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针对性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全部来自1998年1月~2005年9月到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00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100例患者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27~94岁,平均60.79岁,其中<45…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高,本文收集了AMI住院期间死亡病例20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AMI住院后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48小时内原发性室性颤动(PVF)发生率为2~10%,近半数死亡,是AMI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鉴于警告性心律失常(WA)不能敏感和特异地预示PVF、Amsterdan等主张对AMI患者早期常规应用利多卡因预防PVF,但未被广泛接受。本文分析了本院近10年来109例AMI住院病例以探讨AMI患者早期预防性应  相似文献   

4.
戴耀明 《河北医学》1997,3(4):47-49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常因各种合并症而死亡。本文对1990年1月~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病人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与其住院期间死亡原因.1病列选择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1990年1月~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病人,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世别比值为1.25:1。发病年龄在47~85岁(均值657岁)。AMI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2方法:住院期间心电,无例血压监护,询问冠心病危险因素,作心电图、血心肌岛港,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划分心梗部位。作临床心脏功能分…  相似文献   

5.
对某综合性医院 1981~ 1985年和 1991~ 1995年的住院死亡病例 35 0 8例进行了死因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基本无改变。其前 5位死因为 :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男性死亡病例均明显高于女性 ,死亡年龄构成以  相似文献   

6.
范子航 《中原医刊》2004,31(21):28-29
近年来AMI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致命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月住院病例及部分门诊病人300例。通过心电监护、心电图、动态心电图(DCG)资料观察,有50例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医学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医院内感染因其难治性及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我院2年来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将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时间48小时以上的死亡病例全部调出,逐项查阅,统一造表登记,以《医院感染学》提出的诊断标准[1]为依据,进行分析。2调查结果115例死亡病例发生院内感染60例,感染率52.17%,感染例次为sl,人均感染0.07次2.1院内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11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74人,女性41人,发生院内感染男性41人…  相似文献   

8.
心脏病住院患者多属急、危、重症,如何降低其病死率,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近10年住院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探讨及防治措施的评价,旨在进一步降低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病例选择 1980年~1989年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病  相似文献   

9.
唐扬章  王伟华 《医学综述》1996,2(7):377-378
本文分析12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早期梗塞后心绞痛及梗塞延展的临床特点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1990年~1995年6月本院冠心病监护室的121例AMI患者,诊断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及接受溶栓治疗者。其中,男90例,女31例,平均年龄63±7岁。1.2 观察方法 患者收入冠心病监护室后,常规心电监测。每天做常规12或18导联ECG,并观察其演变。胸痛发作时做常规ECG及血清心肌酶(CK或/和MB-CK)检查,以观察其变化。梗塞后心绞痛确诊依据[1]:AMI发病24小…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90~1995年期间,3例前列腺增生(AMI)摘除术后恢复期突然发生猝死,病历讨论;猝死原因考虑为急性心肌梗塞,回顾抢救经过以及护理体会和从中得到的启示介绍如下:简要病历例一,男,70岁,于1991年6月14日以AMI收住院,住院期间病人精神状况、饮食良好,于本月26日行AMI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于7月4日拔管,于7月5日凌晨7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立刻用新三联和呼吸三联针,抢救一小时无效报病故,病历讨论;死亡原因考虑为心肌梗塞。例二,男,66岁,于1992年3月10日以AMI收住院,术前病人各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预后因素与病死率的关系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总结182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死亡,病死率为21.98%。影响AMI预后,与病死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血压(P<0.05)、年龄、梗塞部位、心率快、心律失常(P<0.01)等。死亡原因有:泵衰竭、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心外原因等四个。结论前壁梗死、高龄、女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心率快、伴发复杂型室性期前收缩的AMI患者病死率高。泵衰竭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提高AMI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和死亡原因的认识,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从而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伴糖尿病的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着重分析病史、包括临床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死亡原因。材料与方法选择1986~1995年住院的AMI伴糖尿病患者112例(A组),并从同期754例AMI...  相似文献   

13.
尹海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52-153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病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问,30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病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老年患者院内SCD的心源性病因是冠心病(40.0%)、风湿性心脏病(6.7%)、高血压心脏病(13.3%)。急性心肌梗死(AMI)(33.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6.7%)。60%的院内SCD合并心力衰竭(HF)。心脏骤停即时检测示心室颤动占46.7%,室性心动过速占16.7%。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主要与患者的基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合并症有直接关系,对于AMI、UAP及HF的老年患者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需客观分析、有所预见并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两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因素,为今后针对不同性别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因AMI住我院心内科的68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分成两组,其中女性214例,男性475例,分析两性患者AMI的特点并对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整个AMI人群男女比例为2.22:1,两性患者对比有如下特点:①女性较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大约晚10年;②女性接受再灌注治疗比率(41.6%)低于男性(59.2%),P<0.05;③女性AMI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较男性多,女性平均为(3.46 ±1.80)种,男性为(2.58±1.78)种,P<0.05;④女性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较男性高(7.5%与3.4%,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24.8%)也远高于男性(11.6%),P<0.05;⑤对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两性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女性为P=e-2.452-2.73 ×TREAT+0.695×HF +3.529×COMP/1+e-2.452-2.73×TREAT+0.695×HF +3.529×COMP,男性为:P=e-5.040+1.892×COPD+2.384×CRF+1.013Xhf+5.326×COMP/1+e5.040+1.892×COPD+2.384×CRF+1.013Xhf+5.326×COMP.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研究得出的两性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女性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再灌注治疗可降低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再灌注治疗对男性患者则未能降低死亡风险;男性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升高,而在女性患者却无类似影响;不论男女出现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机械性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概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心内科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60例为AMI组.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存在室性前期收缩的非AMI患者60例为对照组,监测24h动态心电图,观察HRT的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变化,并对AMI组患者作为期10~24个月的随访。结果AMI组的TO、TS结果分别是(-0.51±1.73)%、(6.03±4.50)ms/RR间期,与对照组TO、TS比较,AMI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MI组患者作了10~24个月的跟踪随访,期间死亡11例,存活49例。存活49例的TO、TS值分别为(-0.62±1.57)%、(5.78±3.30)ms/RR间期,与死亡11例比较,存活组TO明显降低、T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AMI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早期血糖增高及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国外有过报道,国内报道尚少。我们对84例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探讨AMI病人早期血糖增高与近期预后关系。方法:病例自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间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住院的AMI病人78例,男58例,女20例。按WHO标准,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证实,血糖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测得。血糖检测为同一实验室同一方法完成。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24天,住院期间死于本病例为死亡组,根据48小时内第一次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血糖>6.72rnml/L)和非高血糖组,根据AMI合并泵…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时 ,应积极采取其它有效控制措施 ,减少心脏性事件的发生。1995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应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2 7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 1979年 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收住院的 AMI伴室速或室颤、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患者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4 3~ 78岁。前壁AMI15例 ,下壁 AMI4例 ,复合壁 AMI8例。持续性室速17例 ,非持续性室速 5例 ,室颤 5例。室速、室颤…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早期活动和运动疗法,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较安全。但许多患者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出院后过度运动或害怕病情加重而不敢运动,这对患者生活和劳动能力的恢复及预防再梗死或摔死都有不利影响。我院自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对出院AMI患者进行较细致的康复锻炼指导,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2月~1998年10月住院AMI患者共7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42~83岁,平均61.8岁。治愈出院69例(93.2%),住院死亡5例(6.8%),平均住院(28.2士6)d。2指导方法2.1对患者宣教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心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近年来随着溶栓和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病死率由上世纪60年代前的30%~35%降至现在的10%~15%。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268例AMI中住院死亡49例,现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以完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有无心绞痛史与稳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霞 《四川医学》2002,23(3):256-256
本文观察了 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住院期间诊治情况 ,着重分析发病前有无心绞痛病史与AMI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 ,旨在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P)对 AMI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985~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符合AMI诊断标准的心梗患者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年龄 5 0~ 75岁 ,平均 66岁。既往有心绞痛者 18例 ,男14例 ,女 4例 ,无心绞痛者 12例 ,男 6例 ,女 6例。并发症有 :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1.2 心电图情况 :30例 AMI都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