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自由康复法、针灸疗法及手功能康复器配合自由康复法3种不同诊治方法对新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运动模式的康复效果。方法将49例首次发病的新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自由康复组16例,针灸组16例和手功能康复器训练组17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及护理。采用盲法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运动模式进行对比。结果3组治疗后Bru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得分比治疗前有明显进步,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得分无显著改善。治疗2周后Bru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分值自由康复组和针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手功能康复器训练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显著;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分值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1个月后,Bru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分值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Fugl—Meyer评定分值自由康复组和针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手功能康复器训练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显著;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分值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针灸、自由康复及手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改善均有效,手功能康复器配合自由康复的治疗效果最佳。但其对手精细功能的改善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自由康复法、针灸疗法及手功能康复器配合自由康复法3种不同诊治方法对新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运动模式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49例首次发病的新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自由康复组16例.针灸组16例和手功能康复器训练组17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及护理.采用盲法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运动模式进行对比.结果 3组治疗后Bm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得分比治疗前有明显进步,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得分无显著改善.治疗2周后Bru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分值自由康复组和针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手功能康复器训练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显著;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分值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1个月后,Bru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分值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Fugl-Meyer评定分值自由康复组和针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手功能康复器训练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显著;Cart-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分值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针灸、自南康复及手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改善均有效,手功能康复器配合自由康复的治疗效果最佳.但其对手精细功能的改善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信度。 方法:共收集了30例初发单侧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53.83±2.02)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量脑卒中偏瘫手最大握力、捏力和夹指压力,每个项目均测量3次,取最大值作统计学分析;再予以Brunnstrom(手部),FM-UE运动评测和Barthel指数法评定手功能。 结果: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测定最大握力、捏力及夹指压力结果与其他常用上肢功能评定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0—0.888(P值均小于0.05);最大握力与FM-UE和Brunnstrom(手部)的相关性优于最大捏力和夹指压力。 结论: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检测出的最大握力、捏力及夹指压力可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客观、精确和量化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遗留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目前临床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主要采用主观的问卷评定或量表评测,尽管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由于主观性较强、评定较粗略,其结果很难反映微小功能变化,难以满足临床精细评定及分析的需求,因此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运动功能进行客观定量评定逐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将从关节活动度、肌肉情况及针对功能性活动的评定3个方面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客观定量评定方法及相关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瘫痪侧别对功能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康复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脑卒中患者278例,分为两组:利手侧瘫痪组和非利手侧瘫痪组;两组都予以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选时、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进行瘫痪侧肢体功能评定(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评定)和生活功能评定(生存质量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和综合功能评定)。结果:利手侧瘫痪组和非利手侧瘫痪组患者在各次随访时的瘫痪侧肢体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利手侧瘫痪组和非利手侧瘫痪组的患者在各次随访时的生活功能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非利手侧瘫痪组的患者生活功能更好。结论:非利手侧瘫痪组的脑卒中患者生活功能的恢复进程和预后要优于利手侧瘫痪组的患者;而非利手侧瘫痪组与利手侧瘫痪组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和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康复组40例和康复组(对照组)40例。电针康复组采用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手功能(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均显著改善;但电针康复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仅用作业疗法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单元治疗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超  曹曼林 《中国康复》2013,28(3):216-218
手指的肌腱是手的内外肌肉的延续,是手之灵巧动作的“传动装置”,因此,手指肌腱的损伤对手功能的影响极大。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是经济的、有效的。虽然康复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手功能的康复评定却显得有些单薄,局限于手指肌腱总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的评定。所以,充实对于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的康复评定内容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值(iEMG)与手功能评定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双侧前臂肌群iEMG,并用Lindmark手功能评定方法评估手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侧前臂屈伸肌群iEMG值和Lindmark手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前患侧iEMG值与Lindmark手功能评分存在直线相关,但治疗后则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前臂屈伸肌群肌力及手功能的恢复;iEMG作为肌肉功能量化评定指标,可动态观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对63例不同时期的手烧伤患进行规范的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效的预防瘢痕挛缩、增生、关节僵硬、强直和继发畸形;淡化色素沉着、减轻瘙痒等多种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手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量表是否能更好地反应脑瘫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方法45 例脑瘫偏瘫症状的患儿由同两名评估者在1 周之内进行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2(PMDS-2)与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分析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PDMS-2 中精细运动分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健手和患手的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结果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患手和健手PDMS-2 抓握原始分、视觉-整合原始分显著相关(P<0.001),与患手(r=0.022, P=0.888)和健手(r=0.165, P=0.278)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均不相关。所有患儿健手和患手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有显著性差异(Z=4.475, P<0.001)。结论临床康复评定脑瘫偏瘫患儿使用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精细动作情况,制订康复计划与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种类型手夹板对烧伤后手畸形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在烧伤后的不同时间,为20例烧伤手分别制作并使用保护位夹板、动态夹板和掌指屈曲手套,观察早期及使用3个月后手功能改善的情况。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进行定量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烧伤手的诸关节活动度均增大,20例烧伤患者均未出现爪形手等典型的手畸形,上肢及手的功能评定显示功能等级明显增高。结论:手烧伤后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手夹板,对预防和治疗烧伤后由瘢痕挛缩引起的手关节强直及关节畸形有良好的效果,可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精细作业治疗对断指再植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行精细作业治疗。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法、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法、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法评价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小关节精细运动及手灵巧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精细作业治疗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术后手指的精细运动功能,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左右制衡是上肢和手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规律,其异常是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本文提出上肢和手功能康复左右制衡的概念,梳理其主要表现和相关神经机制,分析基于左右制衡的脑卒中上肢和手功能康复评定策略和主要治疗技术,探讨该理论未来的研究要点,提出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评定和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左右制衡因素,以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冰水  袁华  王虹  胡旭  惠楠 《中国康复》2013,28(4):269-270
目的:研究矫形器对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对掌功能缺失患手功能的治疗及补偿作用。方法:为6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手分别制作并使用功能位及动态对掌位矫形器,经过ADL训练后,采用Carroll氏上肢功能试验(UEFT)评定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结果:训练1个月后,UEFT评定显示患者功能等级较训练前提高1~2级,患手的对掌、握、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患者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后使用拇对掌位矫形器,可以治疗和补偿拇指对掌功能的缺失,改善手的功能性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住院患者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8例手部外伤术后患者在手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早期主被动活动,中期主动运动及后期抗阻练习等,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治疗2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普渡手精细运动(PPT)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术后2个月时比较,治疗4个月后,368例患者MMDT评定时间明显缩短,PPT及TAM明显提高(均P〈0.05);临床疗效显示,优良率91.3%。结论:规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预防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修复术后48 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和协调运动功能,并能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方案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低频电刺激、针灸和现代康复医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对69例偏瘫后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并对上肢疼痛、水肿、掌指关节活动度、皮色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肩手症状明显改善或部分消除,上肢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恢复至辅助手以上者达57.3%。结论:观察结果表明,本组采用的综合性康复措施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梁妮  罗翔 《全科护理》2014,(3):210-211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施行拇手指再造的48例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造指功能活动度、力量、感觉测定、手使用情况,根据评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综合评价:优32指、良13指、可3指、差0指,优良率93.8%。[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拇手指再造病人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