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入院时、3个月和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P<0.05或P<0.01);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5年来在我院住院的474例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使用率由1998年的22.39%上升到2002年的81.08%,氯氮平由1998年的76.47%下降到2002年的29.73%,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也有明显下降;单一用药由1998年的63.24%上升到2002年的72.07%;两种药物联用占25.53%,3种联用占3.16%;联合用药由1998年的36.76%下降至2002年的28.83%;2000年前氯氮平与舒必利联用最多,2000年后利培酮与氯氮平联用最多。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替代传统药物的速度明显加快,且逐渐趋于单一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女性精神病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女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末,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女性精神病患者予以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音乐治疗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病伴精神衰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观察15周。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衰退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积极因素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下降,研究组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积极因素及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联合音乐治疗能有效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进程,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精神病患者在持续使用氯氮平10年之后催乳素水平以及影响其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03—01/2004—03到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能持续服用氯氮平10年以上,而无再次住院的52例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作催乳素测定(酶免法),同时也进行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调查。结果5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催乳素高于正常值有20例(38%),其中单用氯氮平催乳素升高3例(15%),联合用药的催乳素升高有17例(53%)。催乳素增高与合并心境稳定剂及体质量指数、合用抗精神病药以及合用安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单一使用氯氮平对催乳素的改变影响不明显.联合用药可增加催乳素增高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对153例单一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药物达临床最大剂量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QT/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后QT/QTc间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后QT/QTc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t=5.294、3.243,P〈0.01)。治疗前不同药物组QT/QTc间期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不同药物组QT间期有显著性差异(F=8.759,P=0.000);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后QT间期平均值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氯氮平组(P〈0.01);不同药物治疗后QT间期平均值长短顺序依次为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氯氮平。结论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QT/QTc间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利培酮组的QT间期最长,氯氮平组最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研究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血糖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共405例。分氯丙嗪组(n=200例)和氯氮平组(n=205例)治疗3年,观察空腹血糖。结果末次血糖浓度监测二组均高于入组时(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发生率氯丙嗪组为8.1%,氯氮平组为10.1%,住院时间越长,血糖浓度越高,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均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或糖尿病的发生,血糖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的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观察12周。于训练前及训练12周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训练后,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和研究组病情总评估因子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总积极因素、病情总评估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育龄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46例育龄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3个月。检测性激素水平及基础体温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初期性激素均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催乳素、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后催乳素水平呈持续性升高(P<0.01),服用阿立哌唑、喹硫平治疗后催乳素水平呈持续性下降( P<0.01)。基础体温呈双向曲线占22.6%。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初期即可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卵泡发育,多呈无排卵型,降低生育能力,临床上推荐阿立哌唑为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氯氮平及新型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2010-2016年51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单用氯氮平(A组)、单用新型抗精神病药(B组)、氯氮平和新型抗精神病药联用(C组)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2010年胰岛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值水平与2016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28、t2=-3.047、t3=-7.449,均P0.05)。2010年A、B、C组低密度脂蛋白均值水平与2016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女性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各类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用药选择时需慎重考虑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联合口服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副反应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三种类型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类型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国精神科药物使用调查表同时对一所教学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94例(13-84岁)、住院患者119例(12-76岁)一所市级精神病院门诊患者95例(17-77岁)、住院患者142例(14-77岁);和一所区级精神病院门诊患者34例(19-72岁)、住院患者117例(20-70岁)在连续5天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医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有差异;在教学医院,患者的首次入院和诊断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住院时间较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比例较其他类型的医院高,以维思通和氯氮平的应用为主;在联合用药方面,联合应用氯氮平的比例最高;在不同类型的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的应用比例均居首位。结论:不同类型医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不同,教学医院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150例,其中氯氮平40例,奥氮平30例,利培酮40例,奎硫平40例.比较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并分析与血脂有关的几个因素(剂量、体重、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8周较4周更显著(P〈0.01),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药物剂量与TG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8周后体重增加与血清TG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改变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可引起血脂异常,且异常的血脂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但短期内未见与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开灵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56例。研究组给予清开灵静脉滴注,联用小剂量舒必利或/和氯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舒必利或/和氯氮平治疗。疗程均为8w。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为96.4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1例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对照组9例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静坐不能2例。结论清开灵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年间临床用药的变化。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设为A组(144例)、B组(251例),对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药物应用状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3种药物联用比率(37.85%)高于A组(13.89%);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应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应用频率排名前2位者,A组分别为利培酮(22.92%)、氯丙嗪(22.22%),B组分别为利培酮(44.22%)、奥氮平(21.12%);躁狂发作用药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抑郁发作用药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年间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用药变化较大,3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比例明显升高,在应用情感稳定剂的基础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奥氮平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亲人陪护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住院精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无亲人陪护)和研究组(有亲人陪护)两组,每组60例;自拟舒适度调查表和选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量表,对两组进行同步性调查比较。结果研究组安全感、自由度高于对照组(P<0.01),孤独感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康复评定中社交能力、关心兴趣项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亲人陪护能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自由度、减少孤独感,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交能力和兴趣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7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采用自拟调查表统计两组各类症状发生率,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末研究组各类临床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精神病患者各种精神症状的改善,对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控制体重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选择在我院确诊的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健康宣教、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干预,全程跟踪监测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变化.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精神病患者与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控制,在4周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和1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健康宣教、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干预,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体重,从而减少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而引起体重增加的发生,减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毒品)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7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2.5%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复吸率达88.9%,随访前6个月内仍有吸毒行为者占17.0%;69.0%患者随访期内接受过住院治疗。患者首次入院后精神病性症状1个月内完全缓解者占62.9%(症状短暂型),6个月内精神病性症状逐渐缓解者占28.2%(症状持久型),>6个月仍残留部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者占8.9%(症状残留型);症状残留型组吸毒年限、精神病家族史阳性率、多次住院率、随访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率均显著高于症状短暂型组及症状持久型组(P<0.01),初次吸毒年龄显著小于症状短暂型组及症状持久型组(P<0.01);多种物质滥用率显著高于症状短暂型(P<0.05)。结论多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脱离毒品后可能仍然长期残留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神分裂症患者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状况。方法将同期住院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2例,分别口服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末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结果4组患者治疗12周末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A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为37.5%、B组为28.12%、C组为34.37%,D组为3.12%,以A组、B组、C组尤为明显(P〈0.05或0.01)。治疗8周末起,A组、B组、C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D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性,以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治疗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