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秀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14-1815
目的了解洛阳市〈8月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洛阳市2000--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256例〈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共发生〈8月龄麻疹病例256例,其中年龄在6~8月龄的196例,占总数的76.56%;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6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对未到免疫起始月龄(〈8月龄)的发病儿童要制定针对性措施和方案,以降低〈8月龄婴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儿体内麻疹抗体的水平与患麻疹的关系,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孕母及其新生儿脐血、婴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以1:800作为麻疹显性感染的保护性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孕母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滴度多在保护水平以下,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14%和19.83%,在6月龄和8月龄时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仅为16.05%和7.41%,新生儿和孕母麻疹IgG抗体阳性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可通过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婴儿抗体水平,并可将麻疹初免时间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解决<8月龄组婴儿和>24岁年龄组成人麻疹发病增多的问题,在国家不改变现有麻疹免疫程序的前提下,有效预防低月龄婴儿麻及育龄妇女疹发病的新路径。方法 2013-2017年,通过健康教育动员枣庄市孕前妇女自愿接种麻疹疫苗,监测所生婴儿麻疹发病率,采用ELISA法对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检测血清标本1 247例,麻疹阳性616例,阳性率为49.39%。<8月龄组婴儿和>24岁组成人麻疹IgM阳性率较高,8月龄~和5~14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不同年龄组间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P<0.01)。2013-2017年孕前妇女自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共计1 821人,5年间所生婴儿在<8月龄时患麻疹儿童仅有2例。对照组1 734人,所生婴儿在<8月龄患麻疹的共计17例。两组<8月龄婴儿麻疹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3,P<0.01)。结论采取孕前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的措施,可解决<8月龄组婴儿和>24岁组成人发病增多问题,有效降低麻疹总发病率,有助于尽早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温州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的监测情况,为制定相关监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婴儿麻疹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报告8月龄内婴儿麻疹303例,占总病例数的34.35%。其中6~8月龄200例,占66.01%;<6月龄103例,占33.99%。本地居民72例(23.76%),流动人口231例(76.24%)。结论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比例较高,建议对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麻疹胎传抗体水平动态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近两年,其发病率有所上升,主要发病趋势是大龄儿童发病率高,但未到免疫月龄婴儿(≤8月龄)发病率仍占一定比例。为了探讨≤8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原因,于2003-04对350名不足8月龄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进行了动态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麻疹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往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自1965年我国开始对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从我国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来看,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小月龄儿童特别是8月龄内儿童麻疹发病率有所增加[1]。因我国儿童麻疹计划免疫程序初免时间为8月龄,不能有效控制1周岁以内婴儿,特别是6~8个月龄婴幼儿发病,由于6~8个月龄婴幼儿正处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近年来,西安市未及接种麻疹疫苗(MV)的周岁内婴儿麻疹发病有增高趋势,为查明原因,在2000年春季对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36例≤7岁麻疹患儿进行了分析。结果<8月龄未接种MV的病例占34.40%,发病最多的是6、7、8月龄,分别占周岁内病例数的18.18%、15.91%和21.82%。同时随机抽取51名5~8月龄未接种MV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婴儿和63名育龄期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7名5月龄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57.14%,GMT为1∶148.4,随月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12名8月龄婴儿均为阴性。63名育龄期妇女抗体阴性占15.87%,抗体处于低水平占58.73%,中等水平19.05%,高水平只占6.35%。此结果表明,婴儿发生麻疹主要是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低,导致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短,不能保护婴儿至8月龄MV初种时。因此建议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婚前MV接种,并将MV初种月龄调整至6月龄。  相似文献   

8.
唐雨新  丁愈  任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60-1761
目的了解株洲市2004-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和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004-2006年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中,与2004年相比,2005、2006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比从93.41%降至66.67%左右,但<8月龄和8~11月龄婴儿病例构成比增加(<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构成比超过8.5%),≥15岁麻疹病例构成比增加较多。各县区麻疹病例具有不同年龄构成模式。<1岁婴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40/10万。结论株洲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1岁和≥15岁人群麻疹发病构成比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余姚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余姚市2005-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83例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0年共发生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83例,其中年龄在6~8月龄的45例,占总数的54.2%,<6月龄的38例,占4...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构成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年龄人群麻疹基本相同。其发病主要与疫苗免疫原性下降,稳定性差,母亲抗体低、胎传抗体衰减、人群免疫覆盖率低等因素有关,或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当前控制8月龄内婴儿麻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大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来保证<8月龄婴儿不至暴露于麻疹感染中;二是加快适合8月龄以下婴儿适用的新型疫苗的研制;三是将育龄妇女MV复种纳入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措施中;四是婴儿减少暴露于医疗机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79例8月龄内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 对2008年1~12月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79例麻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79例8月龄内麻疹患儿中,年龄为6~8月龄者276例(72.82%),<6月龄者103例(27.18%);发病时间在1~4月份者共计292例(77.57%),宁波户籍儿童302例(79.68%);患儿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358例(94.45%).临床仍以典型麻疹为主要表现,并发心肌酶谱异常者347例(91.55%),并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者67例(17.67%). [结论] 本组婴儿麻疹高发年龄为6~8月龄,发病时间多集中在1~4月.临床症状多典型,其常见并发症为心肌酶谱异常、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6月龄内婴儿麻疹1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6月龄内婴儿因为有母传麻疹抗体的保护一般很少发病。但近年来发现6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对6月龄内婴儿麻疹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2008年1-6月收治的142例6月龄内麻疹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3.
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1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自1965年较大规模地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婴儿在8月龄以前由于胎传抗体存在,很少发生麻疹.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麻疹散发病例时有发生.我院自1996-2004年共收治麻疹患儿78例,其中<8月龄婴儿麻疹19例,占总数24.4%.其中男12例,女7例;6月龄以下4例,6-8月龄15例;8例有麻疹接触史,1例为先天性麻疹,其母为麻疹患者;5例为外地流动人口;2例为本地居民,有外出探亲史;3例无明显麻疹接触史;7例患儿母亲麻疹病史及麻疹疫苗注射史不详;19例中11例为城市人口,8例为农村人口,分别占57.9%及42.1%.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湖南省于2001年开始,对4岁组儿童加强一次麻疹疫苗接种.笔者搜集整理了1997-2004年祁阳县小儿麻疹发病资料,对232例小儿麻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4岁年龄组加强免疫前后,4~7岁年龄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前后对比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9.46,P<0.01);8月龄前麻疹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人数月龄构成比集中在6~8月龄(占86.4%).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湖南省推行的4岁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对提高儿童群体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上意义重大;为减少≤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的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8月龄婴儿的比较,分析6月龄婴儿的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阳转率。结果免疫前IgG滴度,6月龄免前麻疹IgG滴度高于8月龄,只有6.06%的6月龄婴儿处于低保护水平;免疫后6月龄、8月龄婴儿麻疹IgG滴度平均分别为751.44mIU/ml、1076.14mIU/ml,8月龄的免后麻疹IgG滴度高于6月龄(P=0.003);6月龄、8月龄免后麻疹IgG阳转率分别为93.55%、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处于麻疹易感状态,在现有2剂(8月龄、1.5岁)麻疹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将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既能保证麻疹疫苗的高覆盖率,又能减少小年龄组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78名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及其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20对新生儿及母亲、282名18-38岁育龄期妇女,观察其麻疹抗体消退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与其母亲和18。36岁育龄妇女的抗体水平相一致;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14.86%-55.71%之间,且7-8月龄阳性率显著低于5。6月龄(x^2=11.69,P〈0.01);新生儿阳性率及GMT远高于5—8月龄婴儿,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着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278名5—8月龄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其免疫成功率为84.89%,GMT平均为1:1154.8,6-8月龄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5月龄的婴儿(x^2=8.55、14、64、25.73,P〈0.01),尤其以8月龄婴儿免疫应答为好。另外,初免麻疹疫苗前IgG抗体滴度对免疫应答结果有明显的影响:180名IgG抗体≤1:200的婴儿,其免疫成功率为86,11%,19名IgG抗体滴度为≥1:800的婴儿,有10名免疫成功。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预防我市出现麻疹发病向低年龄组转化的趋势,在同时考虑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胎传麻疹抗体对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两种干预措施,第一种是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还是定为8月龄为宜,从联合免疫等方面考虑也比较科学合理,对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这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第二种是建议在麻疹流行期内,应急接种可从6月龄开始,从而可为更多的婴儿提供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198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嘉兴市实行免疫预防以后198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嘉兴市1984-2007年共报告麻疹7 9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59/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20岁成人、7-14岁、9月龄-6岁、≤8月龄婴儿分别占46.39%、19.57%、18.86%和7.08%。对1 891例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2.53%、47.96%、29.51%。结论本地人口成人发病增多,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消除麻疹阶段济宁市婴儿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母亲及不同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婴儿麻疹占全市麻疹发病总数的构成比为33.63%,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从4月龄~开始发病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6~8月龄,占发病总数的50.46%;≥8月龄婴儿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69.12%.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17.02%和6.38%,抗体GMT分别为1∶3.72和1∶1.53.医疗机构暴露、流动人口儿童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适龄婴儿及时接种MV是保护因素.结论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消失过早、MV接种不及时和社会环境中的高危因素是婴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应采取保持高水平的首针MV接种及时率及接种率、减少婴儿暴露机会、给育龄期妇女接种MV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保定市2005—2009年麻疹发病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保定市2005—2009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比和年龄发病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7、2008—2009年麻疹病例构成比,<8月龄人群构成比分别为12.67%、15.60%;≤2岁人群分别为40.3%、58.01%,呈上升趋势;3~7岁人群构成比分别为14.3%、12.3%,呈减少趋势;≥15岁人群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36.71%、26.40%。2005—2009年0~8岁各年龄发病率均在11.37/10万以上,其中≤1岁发病率最高。结论麻疹发病年龄主要特征是以小年龄为主,主要集中在≤2岁儿童。<8月龄婴儿构成比逐年上升,≥15岁人群麻疹病例占有较高的比例。建议提高2剂麻疹的接种率和8月龄婴儿麻疹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加强成人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母婴麻疹免疫状况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及其所产的66名6月龄及8月龄婴儿的麻疹IgG抗体,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不同水平抗体阳性率,并对34名8月龄婴儿进行M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98例孕妇麻疹IgG抗体GMC为901国际单位(IU),32名6月龄和34名8月龄婴儿抗体GMC分别为471U和541U,母婴麻疹IgG抗体GMC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88,10.44;P均<0.01);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6.94%,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66名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52%,无保护性抗体,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1).结论 不管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其6~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都几乎处于无保护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