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效果,探讨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在苍山县随机选取860名小学生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单纯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组,行为干预加驱虫组,单纯驱虫组及对照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实验前分别为64.13%,61.23%,63.12%和60.70%,实验后分别为41.67%,26.52%,53.57%和60.61%。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具有重要作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加针对性驱虫是控制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道寄生虫病的综合干预控制方法,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方法:在芒市勐戛镇抽取的一所幼儿园(89人)和一所小学(147人),将纳入的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学生均接受驱虫、改造环境和健康知识教育的综合干预方法,而对照组使用单纯的驱虫方法。结果:观察组经综合干预后的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要比对照组的学生的蛔虫感染率下降10%,而观察组中的幼儿园小朋友蛔虫感染率要比对照组的小朋友蛔虫感染率下降12%。结论:对肠道寄生虫病,实行综合干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肠道寄生虫病,值得被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肠道寄生虫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要原因。为探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作用和方法,2002-2003 年,在集宁区随机选取两所小学进行研究。一、内容与方法以小学三、四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11个班的860名小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4组。第一组为单纯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组;第2组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控制肠道寄生虫病是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过去对于此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驱虫,虽然可能使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一度下降,但不久又再感染。本研究将观察的小学生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社区的小学生接受健康教育、驱虫和环境改造的综合干预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驱虫,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的蛔虫感染率比对照学校低33个百分点,干预社区幼儿蛲虫感染率比对照组低25个百分点。此研究为控制农村儿童寄生虫病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综合干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肠道寄生虫病是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过去对于此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驱虫,虽然可能使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一度下降,但不久又再感染。本研究将观察的小学生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社区的小学生接受健康教育、驱虫和环境改造的综合干预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驱虫,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的蛔虫感染率比对照学校低33个百分点,干预社区幼儿蛲虫感染比对照组低25个百分点。此研究为控制农村儿童寄生虫病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 (主要是蛔虫、蛲虫、钩虫及鞭虫感染 )发病率普遍较高 ,其中又以蛔虫病为甚〔1〕。这些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学生的营养和健康〔2〕。以往对这类疾病的控制主要是药物驱虫 ,但由于学生的卫生行为未改变 ,周围环境未改善 ,学生易再感染。为了有效降低农村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发病率和再感染率 ,我们采取了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设施、改善环境卫生、进行集体驱虫等综合干预措施 ,现将综合干预两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我市选取农村小学 4所 ,学生 2 176名作为调查…  相似文献   

7.
樟树市小学生2009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樟树市5所小学1000名学生,采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OTZ)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258人,总感染率为25.8%。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3.4%,1.9%,0.5%,其中蛔虫感染者占检出者的90.7%,为主要感染虫种。5所小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男生感染率(26.1%)与女生(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结论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服药驱虫工作,控制人群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岳阳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人群干预措施效果,为探索防治工作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法,对3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调查;采用复方阿苯达唑片(317 mg/片)进行全民驱虫;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调查;收集农村改水、改厕情况等资料。结果 2007-2009年全县服药驱虫共1 077 408人次;年人群服药驱虫覆盖率分别为72.34%、73.79%和77.83%。居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2006年的45.90%提高到2013年的88.00%,卫生行为与态度形成率从51.64%提高到90.00%。改水累计受益率为100.00%;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4.66%。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从2006年的31.99%降至2013年的4.40%。结论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结合改水、改厕和人群药物驱虫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快速有效控制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了解岳阳市部分大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查岳阳市大中小学校5所,每年级随机抽查2个班,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粪便检查虫卵.钩虫培养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共调查1 545名大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小学(3.27%)>中学(2.42%)>大学(1.91%),随学生学段增高而降低(x2=2.54,P>0.05).肠道寄生虫虫种感染率蛔虫(2.65%)>钩虫(1.49%)>鞭虫(0.13%)及姜片虫(0.13%)>华支睾吸虫(0.06%).城市学生感染率(2.21%)低于农村学生(3.28%),男生感染率(2.65%)略低于女生(2.66%)(x2值分别为1.67,0.00,P值均>0.05).小学、中学与大学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07%,95.00%,97.13%,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4.94%,94.03%,94.90%,且均随学生学段增高而增高,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12,39.58,P值均<0.01).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之间呈正相关(r=0.99,P<0.05).经常吃未洗瓜果、经常喝生水、经常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生熟食物共用砧板、经常光脚旱地干活是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6.14(3.22~ 11.73),4.13(2.10~8.14),3.74(1.95 ~7.18),2.64(1.41 ~4.93),2.45(1.32~4.57),P值均<0.01].结论 蛔虫与钩虫是岳阳市在校学生肠道感染的主要寄生虫种,小学生是重点防治对象.要继续坚持驱虫治疗,加强水及粪便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及培养个人良好文明卫生习惯的多种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城郊某小学学生的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及痢疾健康带菌情况的调查分析,制定城乡结合部其特殊地理位置小学的相应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方案。方法收集7~13岁小学生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寄生虫卵检测和粪便细菌培养检查痢疾杆菌。结果共检查小学生245人,寄生虫感染10人,感染率4.08%,其中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04%和1.63%,1例为蛔鞭混合感染,感染率0.41%。感染率较高的为8~9岁,10~11岁两个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7.81%、5.68%。痢疾带菌率为0.82%,其中10~11岁带菌率2.27%。结论加强城郊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度和痢疾杆菌带菌率,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对在山东省沂源县和寿光市中小学校随机抽取的600名干预组学生和399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2.3%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9%,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7道题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吸烟不是成熟的标志"外,其他6题干预组学生的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和对照组学生(P<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健康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0%,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海珠区配置校医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校医干预对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整群抽取海珠区10所小学391名三年级学生,回溯二年级时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分成校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两组学生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校医干预满一年后再比较两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81.96%高于对照组79.44%(P0.01)。其中,干预组健康知识知晓率80.77%高于对照组7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明显差异。问卷涵盖的五个方面,干预组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个人卫生习惯和生理功能保健上的回答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391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79.73%,膳食与营养和传染病防控部分回答正确率居前二,均达90.00%水平,安全与急救部分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70.33%。结论校医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明显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这三方面的提高最突出。学生在安全与急救部分知晓情况较差,校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宣教,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评价参与式健康教育和传统发放宣传材料2种不同方法对中职护生健康素养干预效果,为制定更有效的健康素养提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9日-12月10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大同市某中职卫校选择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173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92名)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对照组(81名)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分别干预2个月.采用"2016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总健康素养平均得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36.04±9.43)(36.01±10.17)分,实验组干预前、后分别为(35.78±8.91)(49.53±13.53)分,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86),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P=0.00);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P=0.00).总健康素养水平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3.70%,4.94%,实验组干预前后分别为4.35%,45.65%,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8,P=0.00).干预后总健康素养增量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0.02±7.52)(12.75±10.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P=0.00);对照组和实验组健康素养水平增量分别为1.24%,41.30%.结论 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健康素养的效果更显著,可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干预实验,验证该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了解医教结合模式干预小学生洗手的效果,为推广医教结合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嘉定区1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1 239名,每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医教结合的洗手教育1年时间,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后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总体洗手知识知晓率为92.4%,高于干预前(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50,P<0.05);干预组1周内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洗手行为报告率分别为93.1%,94.1%,86.1%,均高于干预前(89.4%,89.0%,79.1%);“使用洗手用品”“按六步法洗手”“搓洗时间20 s以上”“关水龙头方法”及“干手方法”等现场洗手规范率分别为95.9%,83.0%,87.6%,88.1%,92.0%,均高于干预前(49.0%,41.7%,44.0%,17.1%,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饭前便后需洗手和不愿意洗手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小学生洗手知识知晓、行为报告率及洗手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阻碍洗手原因报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医教结合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学生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效果,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心理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的干预组109人,阳性检出率为14.8%;对照组113人,阳性检出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BCL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两年的心理干预后,对两组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为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CBCL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龋齿的影响,评估同伴教育干预对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口腔行为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法抽取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395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校常规宣教(老师或者医护人员授课),观察组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口腔兴趣小组)结合,干预时间约1年。干预前后开展问卷调查、牙模刷牙和口腔检查。 结果 干预后,两组学生口腔知识和健康行为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除“最易发生龋齿牙齿”,干预后观察组其他问卷项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牙模刷牙合格率(82.51%)高于对照组(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9, P<0.001),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χ2=242.984,P<0.001; χ2=95.404,P<0.001)。干预前后两组乳牙患龋率和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龋充填率(42.99%)高于对照组(30.63%),恒龋充填率(59.57%)高于对照组(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3,P<0.001, χ2=4.778,P<0.05),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P<0.001)。 结论 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结合方式能更大程度促进小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行为和提高龋齿充填率,同伴教育用于小学生口腔卫生宣教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 F=14.89, F=12.29, F=10.03, 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 F=8.97, 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 F=8.34, 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 r=0.55, r=0.34, P<0.05)。结论 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窝沟封闭同意率的影响,为开展窝沟封闭干预项目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取遵义市开展窝沟封闭项目的 12所小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及家长,随机分为纸质资料宣讲组(研究1组)和多媒体PPT课件宣讲组(研究2组)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和问卷调查.结果 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生问题行为及亲子关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操方法。  方法  对某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绘画团体辅导实验,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问题解决量表和家长接纳问卷为评估工具。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实验组(27.59%)与对照组(15.38%)的问题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P>0.05),干预后实验组问题行为检出率的降低程度(17.24%)高于对照组(3.85%)(Z=3.71,P < 0.01);干预前两组在问题解决和家长接纳的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3,0.38,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的问题解决得分低于对照组(t=-2.28,P < 0.05),家长接纳得分高于对照组(t=2.57,P < 0.05)。组内比较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问题行为和问题解决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2.56,2.44),而家长接纳得分比干预前提高(t=-2.26)(P值均 < 0.05);对照组各变量的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问题行为的主效应、问题解决和家长接纳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3,8.01,4.62,P值均 < 0.05)。  结论  绘画团体辅导能减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并提高其亲子关系质量,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伴健康教育在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同伴健康教育方式在学校中进行肺结核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嘉兴市5县2区各抽取1所小学,共960名小学生,按班级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伴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结核病知晓率(95.4%)高于对照组(51.7%),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待结核病的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学校内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结核病的预防及相关知识水平,但对改变学生行为态度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