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 探讨 1 991~ 1 997年中国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食物来源及其组成变化趋势。方法 :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 ,选取 1 991、1 993和 1 997年调查中 1 8~ 6 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以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供能比、脂肪食物来源和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居民脂肪摄入状况的指标 ,以 SAS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 :  1 991~1 997年在城市、郊区和县城三类地区成人脂肪摄入量增加 ,脂肪提供能量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提高 ,城市已达到 3 4 .79%。胆固醇摄入量也呈增加趋势 ,城市居民胆固醇平均摄入水平已达到3 6 1 .5 5 mg/d。植物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已成为城市居民脂肪摄入提高的主要原因。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均呈提高趋势 ,其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增长最快。农村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稳定在较低的摄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991~2006年湖北省中老年居民膳食结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91、1993、1997、2000、2004和2006年调查中45岁健康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能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的百分比及谷类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在摄入的总能量和蛋白质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状况评价的指标。结果2006年,城区、郊区、县城优质蛋白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均达到推荐摄入比例,但1991~2006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及豆类来源优质蛋白增幅较小,2006年优质蛋白在总蛋白质中比例仅为28.5%,低于推荐摄入比例。城区中老年居民每日脂肪功能比例偏高,其中1993、1997、2000及2006年的比例为31.3%、34.2%、35.5%和36.9%,均高于推荐摄入比例30%的上限;城区、郊区、县城及农村食用油脂消费量4个地区几乎全部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宝塔每天最大消费30g的水平。结论城区、郊区和县城中老年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显著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下降,农村居民优质蛋白质摄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控制湖北省城区居民食物中脂肪的摄入量和城区、郊区、县城及农村居民食用油脂的过高摄入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470户,其中城市7687户,农村15783户,调查人数为68962人。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MJ(2250.5kcal)。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蛋白质摄入量为65.9g,粮谷类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膳食脂肪摄入为76.3g,3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膳食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的食物数据、家庭食物称重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蛋白质摄入量、脂肪摄入量、脂肪供能比、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以及某些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均收入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2000-2004年天津市城乡居民膳食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0~2004年天津市城市和农村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利用天津市统计局2000~2004年天津市城乡居民各种食物的消费量和人口资料,通过膳食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这一时段食物与营养消费状况、各种营养素摄入状况、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情况,找出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城市居民动物性食物、水果、蔬菜摄入较合理,蛋白质质量较好,谷类、奶类、豆类食物摄入偏低,维生素A、B1、B2、钙摄入量占RNIs或AIs百分比偏低,脂肪占总热量偏高(34%~35%);农村居民谷类、蔬菜和植物油摄入较合理,动物性食物、奶类和豆类食物摄入偏低,蛋白质质量有待提高,维生素A、B2、C、钙摄入量占RNIs或AIs百分比偏低,其中维生素A、B2、钙摄入严重不足。结论:天津市城乡居民膳食中仍存在着膳食不平衡,一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农村,城市居民脂肪摄入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居民营养调查,分析广东省城市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20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0年广东省居民营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全省5个城市共调查3154户7421人,其中大城市1174户3040人,中小城市1980户4381人。结果广东省城市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8803 kJ。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6.6%和38.0%。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36.1%,动物性食物占29.7%,纯热能食物占15.9%。蛋白质摄入量为69.4 g,粮谷类占22.5%,豆及豆制品占3.8%,动物性食物占57.7%,其他食物占15.9%。脂肪摄入量为74.4 g,4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广东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城市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总体下降,但动物性食物摄入和脂肪提供的能量上升。  相似文献   

7.
2000~2004年天津市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0~2004年天津市城市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利用天津市统计局2000~2004年天津城市居民各种食物的消费量和人口资料,通过膳食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天津市2000~2004年食物消费状况、各种营养素摄入及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情况。结果天津市城市居民动物性食物、水果、蔬菜摄入较合理,蛋白质质量较好,谷类、奶类、豆类食物摄入偏低,维生素A、B1、B2、钙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s)或适宜摄入量(AIs)百分比偏低,脂肪占总热量偏高(34%~35%)。结论天津城市居民膳食不均衡,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脂肪摄入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合理营养教育,完善居民饮食结构,以满足平衡饮食和合理营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1140名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为合理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 d称重法和编制膳食记录表,调查太原市1 140名3~5岁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摄入状况,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各年龄段儿童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能量、蛋白质以及大部分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RNIs,但3~4岁年龄段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4岁年龄段维生素A和锌摄入量不足,此外各年龄段钙摄入量明显低于RNIs的80%。能量来源中,动物类所占比例较高;蛋白质来源中豆类食物所占百分比较低。铁来源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低。结论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能量和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较理想,但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食物来源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九省区50~79岁中老年居民膳食能量的摄入状况及能量来源的变化趋势,为膳食指南和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以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为基础。有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50~79岁健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能量摄入量及能量来源的变化趋势。结果中国九省区50~79岁居民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在1991-2009年间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由10103 kJ(2416 kcal)下降至9761 kJ(2334 kcal),女性由8825 kJ(2100 kcal)下降至8262 kJ(1975 kcal),年龄越高、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者能量摄入量越少,同年龄同等体力活动水平的女性能量摄入少于男性。50~79岁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逐年增高,2006年之后超过30%,并且轻体力活动者膳食能量密度更高。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食物占总能量的比例逐年下降至55%以下,动物性食物逐年增高至14%。1991-2009年间能量摄入的城乡差异逐渐减弱。结论 1991-2009年间,中国50~79岁居民的膳食能量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膳食结构趋向于能量密度增高;谷类供能比降低,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增高;能量摄入情况的城乡差异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九省(自治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九轮随访调查中的膳食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资料,借助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结果2015年中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能量摄入量为1706. 8 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2. 2、61. 4和219. 3 g/d,其供能比分别为12. 3%、33. 3%和53. 0%。与1991年相比,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下降了352. 3 kcal/d、11. 5 g/d和89. 8 g/d。脂肪供能比上升了9. 0%,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下降了8. 7%,蛋白质供能比无明显变化趋势。2015年,老年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存在城乡差异,高收入老年人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较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则较低。谷类食物、其他食物、食用油分别为能量、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结论中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需要适当增加能量摄入,降低脂肪摄入。通过食物替代的方法,指导农村及低收入的老年人选择更加经济和可及性更好的食物,满足自身营养需求,并应关注城市和高收入老年人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期望膳食模式评价中国居民膳食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玉英  陈春明  何武 《卫生研究》2000,29(5):294-295,304
利用期望膳食模式(DDP)对我国居民1995、1998年膳食结构进行分析,城市居民主要是调整消费比例,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过量消费,增加豆类及其制品消费的问题,而农村则应增加豆类及适量的动物性食物、油脂、增加蔬菜消费,推动大豆消费是改善我国城市和农村膳食结构的共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随机抽样调查和疾病监测结果 ,对九十年代江苏省城乡居民食物结构与营养相关性疾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江苏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在九十年代发生明显变化 ,谷类人均消费量逐年减少 ,动物性食物消费大幅增加。城市居民期望膳食模式 (DDP)评分保持在 90分以上但却因动物性食物超过最大允许值而使扣分增加。城乡居民传染病死亡率在九十年代显著下降 ,但城市居民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肠癌、乳腺癌 (女 )死亡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变化对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期望膳食模式 (DDP)对江苏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进行评价。方法 :按平衡膳食法计算热能摄入量 ,以 DDP评分方案评价膳食结构。结果 :90年代江苏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特征为谷类DDP评分下降 ,动物性食物 DDP评分上升。结论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调整重点是遏制粮食消费下降 ,继续降低猪肉消费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应是大幅度提高豆类和奶类消费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居民食物结构与营养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凤楼  蔡凤鸣 《营养学报》1992,14(4):380-389
通过食物消费量计算和抽样膳食调查进行了江苏省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是本省在总体上解决温饱问题的转折点;但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尚处于较低水平。食物消费量计算较膳食调查结果人均日粮食摄取量高约70g,动物性食物低近18g,因而能量与营养素摄取量也不尽相同,而能量与蛋白质的动物性来源则膳食调查高于食物消费量计算约4%。认为调查结果更符合实际,表现了膳食结构处于调整阶段的倾向,但营养素摄取仍不够平衡。食物摄取与营养水平城乡间差别明显,县际间也有较大差别。健康水平有提高,体格测量结果与营养水平的关系尚难确定。建议适当提高动物性食物和豆类的摄取,但动物性脂肪不宜过高。据此提出了江苏省居民2000年的食物结构设想,并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区别要求。另外对膳食结构的DDP评分方法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居民膳食结构。方法 采用多阶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省随机抽取了3个城市监测点和4个农村监测点,共随机抽取42个居委会1260户总计3186人进行膳食调查,计算每标准人日食物消费量。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和调味品称重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河北省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日谷类薯类及杂豆类的摄入量已达膳食宝塔推荐量,新鲜水果、奶类、畜禽肉类和鱼虾类的摄入量不足情况严重,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远超过推荐摄入量。城乡居民平均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量分别仅占参考摄入量的37.3%和49.8%,存在摄入不足的风险较高。城乡居民能量、蛋白质摄入偏低,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较为适宜,城市居民的优质蛋白占膳食蛋白比例更为合理。结论 河北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欠合理,应加强营养知识宣教,提倡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与经济、人口因素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2年9月起按经济水平和人口构成,随机抽取4013名城乡散居居民进行膳食及住户调查,并与1982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尤其是城市)居民的膳食营养水平和质量较1982年明显提高,热能、维生素C等达到RDA,但城乡居民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钙、维生素B2和视黄醇等营养素在人群中普遍缺乏或偏低,膳食结构不合理,与我国2000年膳食目标相比差距仍较大。全省及城、乡居民膳食的DDP评分值分别为87.4、93.6和76.8,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城乡差别极大,城市居民膳食质量较好;家庭经济收入和人口数对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农村是营养改善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居民饮食习惯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情况。方法应用食物频数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州市15-69岁城乡常住人口938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食用新鲜蔬菜的频度最高,为86.57%,最低为奶及奶制品6.93%;女性对于新鲜蔬菜、水果与奶及奶制品摄入频率均高于男性;水果、猪牛羊肉、甜食的摄入各年龄组有差异,随年龄增加食用频率减少;文化程度越高,水果、蛋白质类食品、甜食摄入频度越高,腌制或熏制食品频度越低。结论居民饮食结构欠合理,需引导居民合理膳食,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90年代我省城乡居民的膳食状况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并探讨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居民有关经济,膳食结构及质量,人群营养健康状况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居民膳食构成不断优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存在营养不良有,贫血等营养缺乏问题,同时有9%的人出现肥胖趋势,结论:改善营养状况需要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关注重点人群及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