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了82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压、血脂、全天7点血糖、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排泄率、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和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素抵抗。根据微血管病变数量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1种微血管病变组、2种微血管病变组和3种微血管病变组。依据微血管病变数量、不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微血管病变数目增多,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呈升高趋势(P〈0.05)。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和早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是影响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早餐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两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胰岛素血症(HINS)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对北京某高校年度查体人员中无糖尿病史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资料完整的非糖尿病人群共634例,其中HINS者94例,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的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人群中高胰岛素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120/△G120、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HOMA—IR校正后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细胞功能指数(HBCI)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120/△G120/I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调节受损HINS组年龄、服糖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2h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BCI、HBCI/IR、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OMA—IR和ISI—Stumvol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虽然胰岛素分泌绝对值增加,但实际的胰岛6细胞功能在逐渐减退。正常血糖-HINS和糖调节受损-HINS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间过渡状态,应该尽早检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CD6 3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有微血管病变者 3 1例 ,无微血管病病变者 3 3例 )及 3 0例健康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 p、CD6 3,并对部分患者作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 p、CD6 3的表达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伴微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部分患者在血糖控制后并坚持服用阿斯匹林 6个月 ,所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 2型糖尿病病人中 ,CD6 2 p、CD6 3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年龄及病程有关。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CD6 3测定对判断 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和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年龄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罗格列酮(RGZ)与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FPG)11.1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Ins)组和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Ins+RGZ)组,两组年龄、病程、BMI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达标后再维持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作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两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2hPG、HbA1c、静脉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0~60)均显著下降,HOMA—B改善(P〈0.01或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IVGTT1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6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0~10/AUC-I0~60)分别增加10%和12%(P=0.085,0.05)。Ins+RGZ组I2、I5、I10及FC-P显著提高,Ins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PG和2hPG下降与负荷后胰岛素增值和血糖增值比值呈正相关(r=0.593,P=0.000;r=0.548,P=0.001),表明治疗后胰岛素处理葡萄糖能力与血糖控制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而不是胰岛素)能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T2DM患者早期联用RGZ,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观察 2 2例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 2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前后胰岛 β细胞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 ,探讨胰岛 β细胞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和随访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 (不采用任何降糖药物 )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前后静脉葡萄糖试验中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峰值、胰岛素峰值差值、胰岛素与血糖总量比值、胰岛素与血糖增量比值及HomaB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HomaA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治疗前后胰岛素峰值呈正相关 (r=0 .5 2 1,P =0 .0 13)。有 15例患者仅采用饮食控制 ,平均随访 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 5 .97%± 0 .5 9% ,空腹血糖为 ( 6 .3± 1.1)mmol/L ,OGTT 2h血糖为 ( 7.8± 2 .4 )mmol/L ,空腹胰岛素为 ( 9±4 ) μU/ml,OGTT 2h胰岛素为 ( 2 0± 5 ) μU/ml。  结论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 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 ,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 ,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 ,探讨抗凝降黏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2 0 0 1- 0 2 2 0 0 3- 11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选择伴高黏血症及 (或 )高凝血症的正常糖耐量 (NGT) ,糖耐量减退 (IGT) ,2型糖尿病 (DM)各 80例 ,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予抗凝降黏药物治疗。各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 ,血脂 ,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各组血黏度正常后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糖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 (P值分别为 <0 0 1、<0 0 1、<0 0 5、<0 0 5、<0 0 5 ) ;DM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面积及胰岛 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显著增高 (P值分别为 <0 0 5、<0 0 1、<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各组血脂、血糖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高黏血症的最重要因素 ,2型糖尿病组高黏血症尙受胰岛素面积及胰岛 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影响。 结论 血液流变学改变伴随胰岛 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抗凝降黏药物可能通过改善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而促进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6 2例 2型DM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DM组 ,对两组DM的病程、高血压 (Hypertension ,HT)患病率、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 2小时血糖 (2hoursPlasma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DM微血管病变组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1)。前者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均大于后者 (P <0 0 5 ,P <0 0 1)。TC、TG、HDL、LDL、BMI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高血糖是影响 2型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伴高血压者和病程的延长 ,DM微血管病变也相应增加。预防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是早期控制血糖和血压 ,尤其是要尽快控制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9.
杨建  班博 《山东医药》2008,48(38):37-38
将28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组)、无微血管病变组(B组),检测其22个相关临床指标,如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C肽等,并对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β2-微球蛋白、收缩压、年龄、病程、血尿素氮与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仅β2微球蛋白、空腹C肽及病程与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提示β2-微球蛋白、空腹C肽及病程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检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hen J  Xue Y  Zhang Y  Wang Q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72-17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TCD比较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且、糖尿病组中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间检测动脉的脉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值(Vm)。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检测动脉的PI值及颈内动脉颅外起始段(I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的V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微血管并发症组ICA、MCA的PI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01)。结论 PI、Vm对糖尿病脑部大血管病变有良好的敏感性;ICA、MCA的PI值异常增高可作为糖尿病脑部微血管病变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