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26岁,孕1产1。因反复右侧腰痛11d.头晕10d.以右侧肾周血肿、重度贫血,于2003年11月20日收入院。患者11d前哺乳时突感右侧腰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示,右侧肾周血肿,子宫内未探及肛胎;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高;血红蛋白40g/L。诊断为异位妊娠。予以输血、输液,抗炎等处理,患者右侧腰痛渐缓解,但一直感头晕.遂转本院治疗患者于2003年2月12日曾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产后4个月恢复正常月经,末次月经2003年10月6日,产后2个月左右恢复性生活,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酒后喝茶可解酒,其实这样做弊多利少,有时甚至会导致疾病。中医阴阳学认为,酒味辛,属阳,饮酒使阳气上升,肺气增强,促进血液循环;茶性味苦,属阴,主降。若酒后饮荼,必将酒性驱于。肾,而肾主水,水生湿,湿被燥,于是形成寒滞,寒滞则导致小便频浊、阳痿、大便燥结等症。酒后饮茶确有解酒作用,但有致’肾寒之害,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3.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救治顽固性产后大出血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对顽固性产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阻断血供后对子宫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例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实施了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结果8例产妇经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后,子宫出血明显减少或立即停止,术后恶露干净≤21天,未发生再次出血现象,术后1个月复查B超,子宫复旧良好。停止哺乳后月经复潮,经量与分娩前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2年再次妊娠并阴道分娩一活婴。结论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是抢救顽固性产后大出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达到了产科子宫切除的止血效果,并保留了年轻女性的生育能力,是一值得推广的救治产后大出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酒后喝茶可解酒,其实这样做弊多利少,有时甚至会导致疾病. 中医阴阳学认为,酒味辛,属阳,饮酒使阳气上升,肺气增强,促进血液循环;茶性味苦,属阴,主降.若酒后饮茶,必将酒性驱于肾,而肾主水,水生湿,湿被燥,于是形成寒滞,寒滞则导致小便频浊、阳痿、大便燥结等症.  相似文献   

5.
枫糖尿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8d,因拒乳、嗜睡2d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儿,人工破膜,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3700g,出生无窒息,羊水清,胎盘及脐带正常,母孕期健康,产后第3天发热(T38.6℃)。患儿生后哺乳佳,2d前无诱因,出现拒乳、嗜睡,体温正常,无抽搐,二便正常。体检:体温37.3℃,脉搏126次/min,呼吸26次/min。体重3000g。面色青灰,反应差,哭声无力,前囟饱满,无颅缝分离,双瞳孔D2.5mm,光反射存在;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2.5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分娩前后母胎凝血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3家医院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后母胎以及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肽A(FPA)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vWF、TFPI 和D-二聚体在分娩时、产后1d、5d均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P均<0.01);妊娠妇女TF在分娩时(53.3±5.7)ng/L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38.7±3.0)ng/L(P<0.05);妊娠妇女FPA在分娩时、产后1d、5d与非妊娠妇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妇女分娩后的vWF和TF呈下降趋势,TFPI和D-二聚体呈上升趋势,FPA无明显变化(P均>0.05).胎儿脐血TF(69.0±5.9)ng/L显著高于母血(56.2 ±5.7)ng/L(P<0.01),脐血TFPI和vWF(41.7±3.8)μg/L和(871.4±119.0)U/L显著低于母血(93.4±4.9)μg/L和(2436.0 ±155.1)U/L(P均<0.01).脐血FPA和D-二聚体低于母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抗凝功能和纤溶活性增高,保持着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母体的高凝状态相比,胎儿处于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因“产后3周,阴道流血较多”,以“产后胎盘残留,陈旧性宫颈后唇横裂”于2004年5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因妊娠5个月,在私人诊疗所行宫腔注射利凡诺引产术,注药后26h,出现规律腹痛,34h自娩孕5个月大小死男婴,胎盘自娩,未行官腔操作,产时、产后出血不多,术后2个月月经来潮,经量正常,无痛经,但因白带较多,来我院门诊就诊,经妇科检查时发现宫颈后唇横裂伤,拒绝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治疗老年性阴道炎3种方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西医认为该病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病原菌乘虚而入有关;中医认为老年性阴道炎属“带下病”、“阴痒”等范畴,冲任虚衰,精血亏损,阴道失荣产生阴道灼热、干燥、发痒;或虚热湿毒之邪乘虚而入,流注下焦,使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腥臭味等不适症状。本文就目前应用于老年性阴道炎的3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孕16周至26周引产中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6—26周健康妇女100例,采用利凡诺100例羊膜腔穿刺注药,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2mg,4小时后开始阴道置米索0.2mg,每4小时一次,直至正规宫缩启动。观察引产过程中首次用药至宫缩正规启动的时间、总产程、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情况,分娩过程中有无宫缩过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清宫手术难、易情况,产时出血量及产后月经恢复情况。结果引产成功率100%,其中首次用药至引产操作结束在24小时内完成者达98%,清宫率68%,胎盘残留2%,仅1次发生宫裂伤,占1%,清官手术操作顺利。产时出血达400ml占2%。结论利凡诺羊膜腔穿刺给药配伍米非司酮、米索明显缩短总产程减少胎盘粘连、残留。使中孕引产变得快捷、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外阴和阴道损伤的原因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生殖器官损伤极为常见,尤以外阴和阴道损伤为著,一般多发生于妇女分娩时,但亦可在非分娩期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1 外阴和阴道损伤的原因1.1 产时撕伤 胎儿经阴道分娩时可发生会阴、阴道及其深部组织的裂伤和血肿,多发生在协助胎儿娩出时采用各种阴道助产手术时,如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会阴切开术等,损伤发生往往与手术者未能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方法有关[1]。1.2 性交损伤1.2.1 正常性交所致裂伤 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哺乳期及围绝经期妇女,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黏膜弹性降低且组织脆弱;②产后或阴道手…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患者,40岁,因停经37“周,彩超提示完全性前置胎盘,于2006年4月29日入院,孕5产2,足月剖宫产2次,第1胎孕足月忽略性横位,死胎剖宫分娩,人工流产2次。末次月经2005年8月10日,孕早期、中期经过良好,孕28周彩超提示:完全性前置胎盘,至孕37周仍无阴道流血,考虑有胎盘植入可能,经劝说住院观察。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轻度贫血貌,宫高30cm,腹围90cm,估计胎儿体重2900g。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35~36孕周或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34孕周时,产妇就应入院检查,确定所妊娠的胎儿数及胎龄。首先确诊第一胎儿约胎产式、胎方位及胎先露。若腹壁张力大或胎儿数查不清时,可用B超探测确定胎方位、胎盘附着位置及羊水量等。依据检查情况决定可否经阴道分娩。临产前检查血型及备血,并向家属交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胎龄满37周后,宫腔内压力较大,子宫体肌纤维延长并张力增大,子宫下段及宫颈肌纤维被动扩张,宫颈条件多数已趋于成熟(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在7~8分以上),已具备分娩之良好条件。而且此时胎儿各重要器官已发育成熟,具备了各自独立的正常功能,可以实行计划分娩,我们主张在有准备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产科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较常见 ,是孕妇并发的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丁、戊等型 ,甲型及戊型肝炎经粪口传播 ,乙型肝炎经血液及性接触传播 ,丙、丁肝炎经血液传播。妊娠妇女是肝炎的易感人群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非妊娠妇女的 9倍 ,乙型肝炎最多见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 (HBV )肝炎的发病率为0 0 2 5%~ 1 60 0 %。孕妇可致产后出血、DIC ,围生儿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母婴传播。隐性感染 (携带状态 )也可导致母亲及子代的慢性疾病[1 ] 。目前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孕妇产…  相似文献   

14.
新型长效避孕器——硅橡胶缓释避孕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合成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新型缓释避孕环,内含甲地孕酮200毫克,其外径为40毫米。经体外测试,药物的释放量每天约100微克左右。本环临床试用2470例,共16124妇女月经周期。由于药物能持续、缓慢释放,连续使用一年,仍保持避孕效果。现已有522例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受孕率为2.15%(按妇女年计算)。由于部分妇女阴道肌肉松弛,环易脱落,脱落率为2.15%。使用甲地孕酮硅橡胶避孕环一年以上的妇女,经医师检查未发现阴道粘膜刺激及红肿现象。主要副反应为突破性出血,突血率近7%。月经不正常情况主要发生在最初三个月,以后逐步好转。经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本环的作用不抑制排卵,而对宫颈粘液有较明显的改变,不利于精子穿透;子宫内膜虽仍属分泌期,但发育较差,不利于孕卵着床;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较小,且又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头臀距(CRL)与双顶径(BPD)是评估孕龄(GA)的精确方法,但若因遗传性或胎位改变导致头形变化及当脑积水、小头或无脑儿等先天性胎头畸形时,BPD即非估计GA的可靠指标。胎儿股骨长度(FL)较BPD能更准确评估GA。为评估GA对Iranian人群妊娠13周以上胎儿进行FL测定。 900例妊娠妇女参加研究,测量1 062个FL,其中162例接受至少2次测量。参加研究对象标准为:月经规律;近3个月未用口服避孕药(OCP);分娩过活婴;围产期或产后无异常;不饮酒及吸烟;未滥用药;无侏儒症家族史;无糖尿病或慢性高血压(HTN)。多胎妊娠者除外。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5岁,孕1产0。因停经38周,胎动频繁5天,减少2天,阵发性下腹痛3h,于2004年2月9日夜间4点入院。孕妇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5月16日,预产期2004年2月23日,停经40^ 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4个月自感胎动至今。不定期产前检查3次,末次孕查及彩超,检查时间为2004年1月6日,当时彩超未探及脐绕颈。入院查体:宫高31cm,腹围93cm,胎方位为左枕前,胎心弱,50次/min,宫缩50s/2~3min。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1岁。经期咳嗽,咯血9个月入院。该患1982年5月因停经8周难免流产刮宫,手术经过顺利,转经后上环,上环后3个月内月经过多,伴腰酸痛。从1985年9月始出现经期咳嗽,并逐渐加重,痰中带血,偶有小血块,以早晨为重,持续3~4天,月经干净,咳嗽停止,痰中血亦消失,以后每次经期均有上述症状。病人曾在门诊抗感染、止血等处理无效。患者以往健康,月经规则,经期3~4天,周期23~27天,经血量中等,无痛经,足月顺产2胎,否认葡萄胎、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史。  相似文献   

18.
患者27岁,孕0产0,因婚后4年未孕、双侧输卵管阻塞合并男方少弱精子症于2006年8月1日于本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既往身体健康,否认乳腺疾病史,否认家族肿瘤病史,末次月经2006年7月16日。于2006年8月7日(黄体中期)开始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0.1mg,每日1次,垂体降调节后于月经第3天开始超促排卵,应用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共1950U,尿促性腺激素共225U,B超监测卵泡发育成熟后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IU。8月28日经阴道取卵13个并行单精子卵细胞胞质内注射术(ICSI)受精,8月31日宫腔内移植胚胎2个,14d后血hCG为450U/L,证实妊娠,30d后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单活胎。胚胎移植后约4个月时,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黄豆大肿块,无疼痛红肿,无乳头溢液,未就诊。  相似文献   

19.
B族链球菌(GBS)是革兰氏阳性溶血性链球菌属中的一组,在日本1975年前后方受到重视,新生儿受该菌感染后易导致败血症、脑脊髓膜炎等重症感染,未成熟儿的病情尤重,死亡率亦高。目前认为本病的感染途径是经产道的垂直感染,日本妇女阴道中带菌者约为10~20%,但带菌者不一定均发生垂直感染。依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早发及迟发二型,早发型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黄疸、脊髓出血,临床极为罕见,后者尚未见于文献,现将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 陈××,女,24岁,农民,首胎停经9~ 月,两眼发黄3个月,胸背剧痛伴右下肢不能活动2天而于1985年2月27日入院。平素月经正常,末次月经1984年5月20日,预产期1985年2月27日,无早孕反应。停经6月全身瘙痒,约半月后皮肤、两眼发黄,尿色如浓茶,无恶心呕吐,无腹痛,饮食正常。1月前双下肢及面部浮肿,服利尿药浮肿消退。入院前1周下肢、面部再度浮肿伴头晕、头痛、心跳、尿少,测血压180/120~100mmHg。2月25日夜侧身性交后,突然胸背剧烈疼痛,继即颈、枕部、腰部疼痛,右肩、右侧肢体发麻,右手发软,右下肢无力,清晨呕吐胃内容3次,血压200~170/140~90mmHg,右下肢不能动弹,并觉右眼睁不开,视物模糊,尿潴留,便秘,2月27日宫缩开始,历17小时经人工破膜、胎头吸引助产,产出胎儿轻度窒息,自娩胎盘完整。分娩前后出血总量约250ml。产前血压190~130mmHg,产时和产后一般情况尚可。巩膜均匀黄染,右眼裂变小,双球结膜水肿,无面舌瘫,右瞳孔较左侧略小。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缘模糊,静脉充盈怒张,无出血、渗出灶。右上肢、左下肢肌力稍弱,右下肢肌力0—1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减低。痛温觉左脐平线以下减退,左腹股沟以下消失,右侧存在。双侧深感觉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