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和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于我院3年来救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纤维胃镜显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24例,占出血总数人数54.8%;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患者1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28.6%;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7.1%;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7.1%;胃癌患者1例,占出血总数人数2.4%。42例患者治疗后止血成功38例,成功率90.5%;剩下4例,1例死亡,3例再次有效止血。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占据很高的比例,临床治疗中应以胃镜检查,查找出血原因及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抢救,以针对性措施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病因以及治疗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诱因主要有药物(非甾体类为主)、饮酒、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刺激,出血原因主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以及糜烂出血性胃炎,治疗后,有80.31%(41/51)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结论肝硬化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胃部检查,判断出血原因,针对病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了解肝功能分级与出血的相关性,预测首次出血量及肝性脑病的发病风险.方法:对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肝功能分级与首次出血量,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 60例(75%),门脉高压性胃病(HBG) 25例(31.2%),肝源性溃疡(HU)9例(10.1%),其他原因5例(6.3%).肝功能A级出血15例,B级29例,C级36例,三者出血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出血量500ml以下21例、500~ 1000ml 31例、>1000ml 18例,肝性脑病发生率< 500ml1例、500~1000ml 5例、>1000ml 18例,三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并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了解出血原因,利用肝功能分级预测首次出血量及肝性脑病发病风险,可以早期止血,保护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探讨它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从性别、年龄、病因、诱因、症状、B超、胃镜、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结果98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261,平均年龄为48.2±12.2岁.以肝炎后肝硬化为多,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有明显诱因者41例,其中饮食不当30例,占30.61%,口服药物、酗酒、咳嗽、练气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者12例,占12.24%.98例,有各种感染者33例,占33.67%.B超检查门静脉大于等于1.3厘米者82例,占83.67%,脾静脉大于等于0.8厘米者92例,占93.88%,脾脏厚度大于等于4.0厘米者94例,占95.92%.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95例,占96.94%,胃底静脉曲张5例,占5.10%,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胃溃疡、食管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71例,占72.45%.治疗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病死率为21.43%.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因其危害性大,故尽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提高其临床防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年龄最多的为中老年组,中老年组较青年组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男性患者数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费用昂贵并且有高达10%的患者多次入院。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应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并重点在于预防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为了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进一步认识,现对近5年收集的1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60例及其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1995年北京肝病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经统计学卡方验证,将出血者60例与无出血者10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自发性腹膜炎、肝昏迷及肾功能减退进行对照。结果出血组的肾功能减退(68.3%)及肝昏迷(28.3%),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21.0%和8.0%P<0.01)。结论肝硬化腹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再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未出血者高,为明确出血原困及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应及时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随着急诊内镜的开展 ,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非食管胃底静脉破裂的因素逐渐增加 ,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本文总结了 6 a来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急诊胃镜检查的 96例患者 ,分析其出血原因及胃黏膜的改变。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为连续 6 a(1995至 2 相似文献
8.
9.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49.3%,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1.5%和14.6%。经对症治疗,消化道停止出血50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而自动出院者为6例,3例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死亡。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也是不可忽视的出血原因。因此,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居首位,占51.3%,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0.5%和12.8%.经对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停止33例(84.6%),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者5例(12.8%),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而死亡1例(2.6%).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和胃黏膜的治疗,同时还要兼顾肝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70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17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确定出血原因,并予内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0例患者中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出血9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41例,肝源性溃疡(HU)出血30例,出血率分别为58%,24.1%,17.6%。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以中重度为主,重度静脉曲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有明显差并(P<0.05)。肝源性溃疡中Hp阳性率43.3%,说明HU的发生与Hp感染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达87.3%。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EGVB、PHG、HU,以EGVB为主。内科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春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4):385-38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急诊胃镜检查出血病变检出率100%,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贲门及胃恶性肿瘤、Mallory-Weiss综合征、十二指肠憩室,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1%(32/34),总止血率98.38%(122/124),病死率0.80%(1/124)。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增加止血率,降低病死率。服用NSAIDs的患者,应重视对胃黏膜的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经过,按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分组,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25.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组36.4%,丘脑出血组31.6%,脑干出血组29.4%,脑叶出血组20%和局部基底节区出血组16.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6.7%,无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17%.结论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与出血量大有关,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住我科的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除2例自动出院,2例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除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临床工作中良好的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善得定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中善得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2~2004年收治的87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配予洛赛克组和善得定(加洛赛克)组分别治疗.结果 善得定组患者中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8±6.06)h、(15.45±12.32)h,洛赛克组为(19±12.56)h、(35.45±28.42)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用善得定后再出血1例,洛赛克组再出血8例,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善得定能提高早期老年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减少该出血病例1周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应用奥曲肽,研究组采用生长抑素,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生长抑素对患者病情的缓解作用较好,止血速度较快,输血量少,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善宁治疗65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65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善宁和垂体后叶素,收集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数据,并随防6个月,分析其治疗有效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再次出血次数、再次住院次数的差异。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上消化道出血次数、再次入院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宁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减少输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远期上消化道再血及再入院。 相似文献
18.
123例小儿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方法全部病例均用富士EC-200MR电子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123例患儿肠镜检查117例明确诊断(占95.1%),其中结肠息肉为87例,(占74.3%)。结论结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应用奥曲肽0.1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后,奥曲肽0.3 mg加入5%葡萄糖60 mL或生理盐水60 mL中,5mL/h微量泵持续泵入,患者出血停止后减量维持24~48 h;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0.2μg/min、硝酸甘油50μg/min持续微量泵入,观察出血停止后减量维持24~48 h。结果治疗组24 h出血停止35例,72 h出血停止16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24 h出血停止19例,72 h出血停止11例,总有效率8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对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