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发病率逐年增加,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BO临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咳嗽、气促、喘息,肺功能以不可逆的小气道阻塞为特点;HRCT上表现为"马赛克灌注"、细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征等;病理上以小气道及其周围慢性炎性改变、纤维化为特征。BO的诊断很少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而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HRCT作出临床诊断。其中,HRCT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的优势,对BO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随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闭塞性支气管炎(BO)的临床表现与高分辨率CT(HR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和CT资料,年龄2个月~5岁,平均15.4月,男22例,女5例.反复咳喘病程均在6周以上.27例患儿均行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率CT及血气分析.10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例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27例确诊为BO患儿,3例为早产儿肺损伤后,余24例为感染后.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14例,呼吸衰竭4例.10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提示有支气管内膜慢性感染.肺部高分辨CT检查,直接征象: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16例);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5例).间接征象:大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20例);空气潴留征(5例)和马赛克灌注征(25例);肺实变(10例)、肺膨胀不全(5例).结论 儿童BO多为感染后起病,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结合气道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5例BO患者,病程均超过6个月,均行DSCT扫描及气道三维重建,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DSCT特点及气道重建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持续性喘息25例(100%)、反复咳嗽21例(84%)、气促16例(64%)、肺部反复湿啰音17例(68%)、唇周发绀2例(8%)。19例明确为呼吸道感染后引起。CT特点:Mosaic灌注不良25例(100%),斑片模糊影15例(60%),肺实变6例(24%),节段性肺不张4例(16%)。气道三维重建表现:支气管壁增厚16例(64%),支气管扩张5例(20%),支气管内痰栓3例(12%)。结论:感染是BO发生的主要原因,DSCT结合气道重建能较好地显示BO患儿肺实质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对BO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气道疾病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式是高分辨率CT(HRCT),该病在HRCT上的直接征象是气道壁或腔的改变。异常小气道在HRCT上表现为管状的,给节状的或分枝的线性结构。小气道疾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病变小气道远端肺实质的改变,包括气囊,亚段肺不张,小叶中心肺气管和气腔结节。很多不同的炎性和传染性疾病,如阻塞性细支气管炎(BO)、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合并机化性肺炎(BOOP),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以及哮喘都影响肺的小气道、在HRCT上,BO的主要改变是气囊和支气管扩张;BOOP的主要改变是实变和毛玻璃样变。HRCT甚至可以显示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的核素肺V/Q显像表现及该项检查在BO患儿临床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感染中心确诊的30例BO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 14岁)的核素肺V/Q显像资料,对不同病情和不同预后的BO患儿分别加以分析,比较其各自累及的肺段数.结果 30例BO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25例(83.3%),肺通气显像异常27例(90.0%).异常肺V/Q匹配者13例(48.1%),不匹配者1例(3.7%),反向不匹配者13例(48.1%).3例轻度病情患儿中,1例肺V/Q显像正常,另2例仅1个肺段受累.10例中度病情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平均累及3.7个肺段,肺通气显像异常平均累及5.6个肺段.17例严重病情患儿平均6.0个肺段肺灌注显像异常,平均8.2个肺段肺通气显像异常.30例患儿出院后随访到24例,其中8例病情加重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累及肺段数量及受损程度明显高于16例复查好转患儿.结论 BO患儿的肺V/Q显像呈现肺段性、多发性肺灌注和(或)通气稀疏或缺损.该显像方法对BO患儿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薄层CT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0)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BO患儿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个月~11岁,所有患儿症状均持续6周以上。12例均行胸部前后位X线片、肺部薄层CT、纤维支气管镜、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功能检查,1例行肺灌注扫描。结果12例均有典型临床特征和肺功能不可逆性小气道阻塞;1例肺灌注扫描示右下肺下段偏外侧放射性缺损低血流灌注表现;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为支气管内膜炎;4例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透光度增高8例;肺纹理增多,增粗6例;肺实变或不张6例;单侧或局限性透明肺4例。薄层CT表现为:“马赛克”征象,实质密度减低11例,血管细少10例;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壁增厚9例;单侧或限局性透明肺4例。实质病变6例;结节征3例;支气管黏液栓5例。结论儿童BO的薄层CT表现比胸部X线片更具有特征性,诊断儿童BO可以基于临床表现、薄层CT和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弥漫细气管炎为主要影像表现的Kartagener综合症(kartagener syndrome,KS)的影像特点。方法分析9例以弥漫细支气管炎为主要影像表现的KS患者的HRCT图像资料和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结果 9例均为全内脏反位,胸部HRCT显示患者两肺病变以弥漫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为主,表现为多发的段以下支气管壁增厚、增粗伴周围炎性渗出,以两下肺为主(9/9)。其他病变以肺部感染为多(5/9),肺气肿(3/9)、肺大泡(2/9)相对较少见。特征性的"水滴样"、"棒状"支气管扩张显示较少,但仍可发现(9/9)。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为主(9/9),咯血少见(2/9),杵状指少见(1/9)。结论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为主要影像表现的KS发病年龄较轻,段以下的支气管壁增厚伴周围渗出为其主要HRCT图像特征(两下肺为主),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特征性的"水滴样"、"棒状"支气管扩张数量较少,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凡具有反复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通称为副鼻窦支气管炎(sino-bronchitis),是副鼻窦炎与支气管炎相互影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增殖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反复性炎症刺激而发生的增殖体病理性增生,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笔者收集2003~2005年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80例副鼻窦支气管炎资料,分析探讨其相关X线表现.  相似文献   

9.
孟宪坤 《西南军医》2008,10(5):28-29
目的利用潮气呼吸法进行婴幼儿的支气管扩张试验,根据喘息性疾病在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指导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法≤3岁的住院患儿60例。分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30例,急性支气管炎组30例均用沙丁胺醇作为支气管扩张药物。用潮气呼吸法分析评价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吸入两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为72.2%,急性支气管炎组的阳性率为16%。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其气道阻塞主要是由于气道出现过度痉挛,粘膜肿胀导致气道阻塞。因此气道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能较好地扩张,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改善明显。据此可指导临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认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10月本院收治的DPB43例,其中病理活检确诊3例,40例临床诊断。结果:DPB的主要胸部CT征象是①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占86.05%,无融合趋势;②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双轨征和环状透光影,部分病例可见管壁增厚,占67.44%;③炎性斑片影,占53.49%,多为小斑片影。鼻旁窦CT检查多有慢性鼻旁窦炎表现,本组病例占71.43%。结论:CT是DPB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方法,高分辨力CT(HRCT)是胸部CT征象的最佳显示方法,鼻旁窦CT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Castleman病所致的副肿瘤性天疱疮(PNP)相关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5例患者包括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21岁。4例BO患者经临床诊断,1例经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吸气相和呼气相X线胸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检查。结果 5例患者分别在PNP出现1-8个月后继发BO症状,胸片4例表现为双肺透亮度增加和血管纹理稀疏等过度充气改变,HRCT显示为弥漫性空气潴留征者5例。双肺多个亚段及其远端较大的细支气管柱状扩张4例。小叶核心和支气管管壁增厚4例。纵隔积气3例。片状肺泡实变(磨玻璃影)2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均预后不良,呈现不同程度的Ⅱ型呼吸衰竭症状。结论 BO是伴有PNP的Castleman病的少见而严重的合并症,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HRCT上,BO的HRCT最常见表现包括呼气相空气潴留征,支气管扩张和小叶核心或支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12.
重症医院内肺部感染病因和所感染的病原体极为复杂 ,诊断及治疗较困难 ,因此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 1997年~ 1999年间对相关科室危重基础疾病建立人工气道者伴发的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 ,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 ,男性 9例 ,女性 3例。年龄 5 1~ 73岁 ,平均年龄 6 4岁。基础疾病 :除 1例因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外 ,余均为昏迷者 ,其中脑出血 7例(术后 2例 ) ,脑外伤 2例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 1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1例。全部 12例均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时间 5~ 135天…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受累部位主要是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由于炎症病变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为DPB.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和运动后气促,可表现为慢性鼻窦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DPB在我国不常见,其发病率较低,故目前误诊率较高,易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现对本院收治的1例DPB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7例中16例(94.1%)病变呈弥漫性分布,1例(5.9%)呈局限性分布。主要CT表现:①弥漫性小结节影伴树芽征17例(100%);②小支气管扩张16例(94.1%),伴有小支气管壁增厚15例(88.2%),合并有黏液栓3例(17.6%);③炎性斑片状实变影8例(47.0%);④肺间质纤维化3例(17.6%);⑤小空洞2例(11.8%)。有副鼻窦炎病史15例(88.2%),最常累及上颌窦。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MSCT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及炎性斑片影,结合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介绍感染性小气道疾病的临床、病理、CT检查技术和影像学特征.最常见的HRCT表现包括小叶中心结节和树芽征,这些征象有助于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HRCT对各种类型的小气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对于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旨在提出一种简单的从胸部CT上可以量化其空气滞留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机构伦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7例中16例(94.1%)病变呈弥漫性分布,1例(5.9%)呈局限性分布.主要CT表现:①弥漫性小结节影伴树芽征17例(100%);②小支气管扩张16例(94.1%),伴有小支气管壁增厚15例(88.2%),合并有黏液栓3例(17.6%);③炎性斑片状实变影8例(47.0%);④肺间质纤维化3例(17.6%);⑤小空洞2例(11.8%).有副鼻窦炎病史15例(88.2%),最常累及上颌窦.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MSCT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及炎性斑片影,结合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炎症渗出型(Ⅰ型)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CT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PB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重点讨论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 2例炎症渗出型塑型性支气管炎共同的CT表现为:(1)支气管阻塞;(2)低密度肺实变;(3)无充气支气管征.结论 当临床工作中遇到肺炎表现的患儿有无充气支气管征的密度偏低的肺实变时,且无异物吸入史,应考虑到炎症渗出型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1-2]是弥漫存在于两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为主要区域的特殊气道炎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我国近些年来已有陆续报道,说明我国DPB并非少见病例.现对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3例DPB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DPB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咳嗽晕厥国内曾有过报告,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小气道病变,但肺癌所致者颇为少见,现将我院最近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2岁。因刺激性呛咳、痰血一周,于1986年7月3日第一次入我院,经普通胸片、体层摄影、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痰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右中心型肺癌(小细胞型)。经化、放疗后,临床症状曾一度缓解。1987年1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气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2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