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畅  徐云生  熊杰  陈孝银 《新中医》2012,(10):143-144
在中医学理论中,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体现,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精微。《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载:“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气血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相似文献   

2.
基础理论类样稿神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综合,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狭义指精神意识活动。神以先后天的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篇》“两精相搏谓之神。”又《灵枢·平人绝谷篇》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凡神气充旺,一般说明脏精充足而机能协调;若神气涣散,说明脏精将竭而气机衰敗。《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火①生命的动力,为阴气所化。如“君火”、“相  相似文献   

3.
王海亭 《养生月刊》2021,42(5):390-392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它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方面表现出来.《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养生尤重调神.调神的本质是善良、宽容...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而广义的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载:"心藏神"。心主神明,指出心具有产生和协调精神活动的作用。《灵枢·五色》载:"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指出心的功能正常,才能正确思维,认识事物。单以"心主神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7):716-717
<正>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精神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精为神本的唯物论神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了人的机体,神随着机体的产生而产生,但还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才能进行正常活动。《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论》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都指  相似文献   

6.
姚玉芳  李珑 《中国针灸》2007,27(8):629-629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灵枢·小针解>进一步指出:"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所谓守神,即根据病人阴阳气血盛衰的不同及生命活动的综合状态施行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1 神之函义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精神意志、视听言动、喜怒悲恐等无不包含于神之中。简言之,神就是生命。神的产生以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所曰“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所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突出强调了神的重要性。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的神志即是指狭义之神。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神明"一词共出现了19次,其中《素问》17次,《灵枢》2次。为了弄清各篇章中"神明"的内涵,本文对其进行了逐一分析,将"神明"的涵义归纳为:(1)代指精气;(2)代指阴阳;(3)指日月星辰;(4)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5)指神灵、神袛;(6)指明智如神;(7)"神""明"连用,并无确切词义。  相似文献   

9.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对营卫的阐发内容极为丰富,笔者拟从营卫的生理、病理、治则及临床应用方面略述管见。1 营卫的生理1.1 营卫的含义 营卫在《内经》不同的篇章有着不同的含义,如《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说明营是水谷化生的精气。《灵枢·营气》篇曰:“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无已”,即水谷化生的精气中,精纯的部分,行于经脉之中,经常运转不止。《灵枢·脉度》曰:“脉为营”,指脉是血气运行的管道。《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如营”即冬脉营居于内。《素问·痹论》又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即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之神”与生命及身心健康的关系,对身心发展规律和保健养生方法,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素问》与《灵枢》诸篇中均有体现。《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血脉,血运不畅,则形伤而神不得外明。《素问》的《生气通天论》、《脉要精微论》、《方盛衰论》均论及“神明”,即“神能外明”,提示本质属性主宰着外在征象,精神对形体有着调控作用。《素问·举痛论》提出了“百病生于气”的病因学说。《素问·调经论》也指出:“气血不和,百疾乃变化而生。”唐·王冰进一步指出:“血气者,人之神…  相似文献   

11.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就是生命 ;狭义的神 ,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 ,可以说是精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与后天之本脾胃至关重要。气是生命的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精气之盈亏。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  相似文献   

12.
《内经》"惊伤心神"的理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即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正如《类经·脏象类》所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  相似文献   

13.
刘如明 《河北中医》2007,29(1):68-68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高度概括了眼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又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五脏中眼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临床上眼病从肝论治的方法颇多,现将泻肝法在眼科临床中的运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籍中,关于心主神明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调经论》:“心藏神。”《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从上述经文中可以看出,心是藏神的地方,是精神意识的发源地,“神”或“神明”是指精神意识功能而言,这些功能是由“心”主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5.
神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内涵,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神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如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肢体活动、姿态等.<素问·移精变气论>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的就是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则指人的情志与神态,包括精神意识、情绪和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对狭义的神曾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笔者所述是指广义之神,探讨审神、守神、治神与针刺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关于“神”的论述颇多,多集中于《灵枢·本神篇》、灵枢·天年篇》、《素问·灵兰秘典论》等篇,而尤以《灵枢·本神篇》论述最详。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对于祖国医学的理论及临床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内经》中有关“神”的论述加以归纳分析,以就教于同道。一、关于“神”的含义《内经》中论述“神”,主要有以下4种含义。1.概括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相似文献   

17.
论《内经》五脏神的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认为 ,心与神的关系最为密切 ,心是精神活动的主宰。但精神活动又不仅仅与心有关 ,《内经》又进一步将神分为五种 ,即神、魂、魄、意、志 ,后世称之为“五神” ,五神分藏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 ,是谓五藏所藏。”后世对五神的涵义及区别 ,心藏神与五脏藏神的关系 ,以及五脏神理论的临床应用等问题 ,颇多争议。而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对五脏神的认识上 ,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重要理论问题。1 五脏神的涵义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 :“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灵枢·…  相似文献   

18.
《内经》对疾病预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审神决死生《灵枢·天年》强调“失神则死,得神则生”,认为观察病人的精神魂魄之存亡可以判断机体脏腑气血盛衰和疾病预后。如《灵枢·本神》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素问·汤液醪醴论》解释“神不使”时指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心主神明理论的临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主神明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尽管历代医家对其做了深入的探讨 ,但迄今仍是智仁各见 ,众说纷纭。鉴此 ,笔者不揣浅陋 ,对其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如下 ,就正于同道。1 “心”的基本内涵正确理解“心”的涵义是研究中医心主神明理论的关键环节。心主神明立论于《内经》 ,是指藏象学说中五脏之主 -心的重要生理功能。《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 :“心藏神” ,并对“心”的涵义进一步解释道 :“心者 ,神之处也。”《灵枢·邪客》阐述了“心”的重要地位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至于何谓心 ,《素问·六节藏象论》则…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第6版)将神的定义分为4个层次:一是自然变化的表现及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不测之谓神"。《荀子·天论》"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明"。二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