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及健康妇女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2 13名健康妇女、36例乳腺良性瘤和 38例乳腺恶性瘤手术前后血清中 Zn、Fe、Cu、Mn、Pb、Cd、Cr、Ni和 Mo九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三组血清中有五种元素有显著差异 ,其中血清 Zn、Cu、Ni和 Fe的含量乳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 Mo则乳癌患者低于对照组 ,而且血清 Zn、Cu、Ni随病情发展而升高 ,血清 Mo则相反。乳癌患者血清 Cu/ Zn值 (1.4g)高于健康妇女 (1.30 )。结论无论元素的含量还是元素与元素间的相关性 ,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健康妇女三组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及健康妇女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E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13名健康妇女,36例乳腺良性瘤和38例乳腺恶性瘤手术前后血清中Zn,Fe,Cu,Mn,Pb,Cd,Ni和Mo九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三组血清中有五种元素有显著差异,其中血清Zn,Cu,Ni和Fe的含量乳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Mo则乳癌患者低于对照组,而且血清Zn,Cu,Zi随病情发展而升高,血清Mo则相反。乳癌患者血清Cu/Zn值(1.4g),高于健康妇女(1.30)。结论无论元素的含量还是与元素间的相关性,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健康妇女三组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乳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肉瘤次之。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1~3万之间,还有4~5倍的现症病人在治疗中。乳腺的位置比较表浅,当有肿块存在时,容易察知和发现。现就我院一组70例确定诊断为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过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以后,10年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隐性乳癌是指乳腺不能触知肿块,乳腺切除后病检发现癌瘤。本病的发病率很低,约占乳癌的0.3~0.5%。 Halsted于1907年首先报告隐性乳癌3例,至1976年Ashikari复习了国外报导约100例,国内报导也不多,只见一些零星报告,本文将我院九年来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病案摘要患者,女,47岁,以“左乳癌术后6年,发现右乳肿块1天”为主诉,2005年9月19日收住入院。患者于6年前因左乳肿块行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诊断为左乳癌。1994年4月14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合并腺瘤,淋巴管内癌栓,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我院肿瘤科近15年病理证实收住入院的705例乳癌,其中208例误诊,误诊率为29.5%,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要加强乳腺肿瘤的普查,提高妇女乳腺自查能力和警惕性,避免使用中医中药外敷、外涂,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基础诊断水平,杜绝以局部肿块切除而不作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我院肿瘤科近15年病理证实收住入院的705例乳癌,其中208例误诊,误诊率为29.5%。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要加强乳腺肿瘤的普查,提高妇女乳腺自查能力和警惕性,避免使用中医中药外敷、外涂,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基础诊断水平,杜绝采取局部肿块切除而不作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8.
妇女发生乳癌是很常见的。在美国,每十三个妇女就有一个人患乳腺癌,每年发病约有106,000人,死亡35,000人,平均每15分钟有一人死于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各地不相同,以上海为例,此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富颈癌。据调查,广东省每天都有2名妇女死于乳腺癌。可见,乳腺癌是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严重疾病。 怎样才能做到早期发现乳腺癌呢?最好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防癌普查。早期发现的乳腺癌,90%以上都能治愈;普查还能发现一些乳腺癌前病变,如乳  相似文献   

9.
乳腺肿块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提早10年.术前明确乳腺肿块的性质对临床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乳腺肿块诊断方法有了很大发展,但多数还达不到确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本病对于临床之所以十分重要,在于其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筛选性乳房造影术使237例X线造影可疑而未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借以获得诊断。在乳腺造影时行术前病灶穿刺及乳腺活检,使64例扪诊阴性的乳癌得到确诊,其中包括25例侵袭性、16例低侵袭性及23例非侵袭性乳癌。非侵袭性或低侵袭性乳癌是显微镜下诊断。在这些侵袭性乳癌中,7例癌肿直径≤10mm,14例直径11~20mm。非侵袭性和低侵袭性乳癌好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9岁。四左腋下肿块3个月入院。3个月前发现左腋下一肿块,无自觉症状,近来见肿块增大。查体:左腋下一肿块直径约2cm,质中等,可推动,表面不光滑,双侧乳腺未们及肿块。左腋下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考虑为乳腺癌转移。胸片、B超、CT及妇科检查均未见乳腺外可疑原发灶,作同侧乳腺根治术。病理检查:乳腺外上方有0.6cm×0.5cm×0.3cm肿块,边界不清,切面灰白,质硬脆。腋窝淋巴结16枚,最大直径2cm,无粘连,切除淋巴结周围组织中未见副乳腺组织或皮肤附件癌的存在。病理诊断:左乳腺外上侧单纯癌(隐性乳癌,…  相似文献   

13.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方法。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我院收治的 192例乳腺癌 ,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其中早期乳癌 10例 ,占同期收治乳癌总数的 5 .2 %( 10 /192 )。其中T0癌 4例 ,肿块 <0 .5cm的微小癌 6例 ,有乳腺癌易患因素者 5例 ,有乳头溢液者 3例 ,有乳房局灶增厚者 1例 ,伴乳腺增生症者 3例 ,3例是在例行健康检查时发现的。结论  ( 1)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认识 ,“乳腺癌≠乳腺肿块” ;( 2 )普及防癌知识 ,提倡健康检查 ;( 3)重视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 4 )提倡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 ,取长补短 ,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5岁。主诉发现左乳无痛性肿瘤3个月。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两锁骨上及服下均未及淋巴结。左乳外上象限可构及一肿块,质硬,活动欠佳,表面皮肤轻度静脉曲张,无桔皮样改变;乳头无溢液,对侧乳腺末初及肿块。1996年9月3日以左乳癌入院行乳腺根治术。巨检:  相似文献   

15.
患乳癌的老年妇女往往同时还患有许多其他的疾病,手术及麻醉意外的可能性较大,她们常常希望采用其他方法“消除”肿块。鉴于已有人报告了Tamo-xifen 治疗老年妇女晚期乳癌疗效较好的经验,本文作者试探性地应用该药治疗了67例平均年龄为78.3岁(67~95岁)的老年妇女的局限性乳癌患者。患者口服Tamoxifen 10~20毫克,每天两次,持续用药,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块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病程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我院从1973年~1982年在241个工厂对79824人次在职与退休女工进行乳房检查,共检出841例乳腺肿块,其中:乳腺纤维腺瘤766例,检出率959.61/10万;乳腺囊性增生病53例,检出率66.39/10万;乳腺癌22例,检出率27.56/10万。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妇女最多见的良性肿瘤,本组发生在30岁以前占67.01%,与一般文献报道相似,手术效果好,复发率0.48%。乳腺囊性增生病,文献报道少数可发生癌变,本组尚未发现癌变。乳腺癌在我局女工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死  相似文献   

17.
有些妇女体检时发现患有乳腺增生,自己也摸着乳房上有些小肿块,同时还伴有疼痛,于是担心这些小肿块是不是癌,发展下去会不会癌变,有何治疗和预防癌变的方法?乳腺增生又名乳腺囊性增生症,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青春期或绝经后较为少见。乳腺增生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是机体内分泌环境紊乱,造成乳腺实质或间质增生与复旧失调所致。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特点,未婚女性或已婚未育或尚未哺乳的妇女,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两侧,但多以一侧为重。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第二天即见减轻并逐渐消失,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35岁以后的妇女主要症状是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用手触摸,可摸到在乳腺上有大小不一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柔韧的结节,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45岁以后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多伴有钝疼、胀痛或烧灼感。绝经后妇女乳腺腺体萎缩,囊性病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钼靶X线征象进行观察分析,以评价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NAC后的乳癌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钙化和密度等钼靶X线表现。结果 21例乳癌肿块均较NAC前缩小,4例肿块呈局限性密度减低,20例肿块形态发生改变;9例钙化的形态和数目无明显变化,但钙化的范围较前缩小;9例腋窝淋巴结缩小及密度减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肿块的钼靶摄影X线征象均有所变化,乳腺钼靶检查可以用来评估NAC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钼靶X线征象进行观察分析,以评价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NAC后的乳癌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钙化和密度等钼靶X线表现。结果21例乳癌肿块均较NAC前缩小,4例肿块呈局限性密度减低,20例肿块形态发生改变;9例钙化的形态和数目无明显变化,但钙化的范围较前缩小;9例腋窝淋巴结缩小及密度减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肿块的钼靶摄影X线征象均有所变化,乳腺钼靶检查可以用来评估NAC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诊治的乳腺肿块直径小于1.0cm的乳癌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块直径在0.6~1.0cm之间的乳腺癌17例,直径小于0.5cm的4例,均有乳腺癌早期临床表现.结论乳腺癌早期诊断需要在临床和(或)乳腺影像技术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涂片、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肿块切除活检、B超定位活检、钼靶照像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及手术活检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