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产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避免和减少产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并建立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产房医护人员发生的10例职业暴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助产士为职业暴露的主要发生对象,乙型肝炎患者为主要暴露源,剖宫产手术时缝针刺伤或手术配合过程中锐器交接时刺伤是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是暴露发生时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暴露发生后未执行冲洗步骤是应急处置不规范的主要表现。结论孕期或产前进行相关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加强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规范各项操作程序,进行乙肝强化免疫等是产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锐器损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和黏膜接触。在发达国家,职业性锐器损伤的防护已经被立法,对职业性锐器损伤的预防、损伤后的处理、登记和治疗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职业性锐器损伤的严重性尚认识不足,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锐器损伤往往被认为是“习以为常”。在非洲,医务人员平均每年要遭受2-4次的针刺事件,而住院患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为HIV阳性; 相似文献
4.
唐鸿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
目的 了解并分析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手术室工作时间6个月以上的6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并制订防护对策.结果 手术室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手术室防护设施、手术室工龄以及手术次数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和考核,完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通过手术室医护人员和院方的共同努力将职业暴露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唐鸿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50-51
目的 了解并分析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手术室工作时间6个月以上的6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并制订防护对策.结果 手术室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手术室防护设施、手术室工龄以及手术次数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和考核,完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通过手术室医护人员和院方的共同努力将职业暴露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 方法:对120名血透室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自我防护认识态度、职业防护基础知识知晓率及实施自我防护障碍的跟踪观察. 结果:护士自我防护认识态度及职业防护基础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医生和其他医技人员(P<0.0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障碍主要原因是防护方式和流程知晓率低,防护用品影响操作等. 结论:提高血透室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应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的防护管理,规范防护流程和强化督导干预措施的严格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方法:对120名血透室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自我防护认识态度、职业防护基础知识知晓率及实施自我防护障碍的跟踪观察。结果:护士自我防护认识态度及职业防护基础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医生和其他医技人员(P〈0.0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障碍主要原因是防护方式和流程知晓率低,防护用品影响操作等。结论:提高血透室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应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的防护管理,规范防护流程和强化督导干预措施的严格落实。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急诊护士操作环节,找出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结果急诊环境完全开放,病人拥挤,洗手设施少,重复使用擦手用具,存在污染危险。急诊环境内各种诊疗用具不能及时做到消毒处理,直接接触各种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污染物品,处于皮肤黏膜直接暴露状态。经过强化培训,提高防范意识,主动洗手及戴手套操作率提高,职业防护措施有所加强。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只要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救护病人,就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出安全有效的防护对策,预防助产士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方法:分析助产士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针头及锐器伤,接触患者血液、羊水等体液都有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职业紧张和疲劳会降低助产士安全防范意识,增加HIV职业暴露的几率。结论:提高艾滋病认知水平,加强防护意识,规范防护行为是预防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士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曾被针刺伤的占96.0%;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0%;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0%;因防护知识缺乏造成的损伤占42.0%;因操作不规范造成损伤的占34.0%;其他占24.0%。指出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操作不规范及护士生理、心理因素等,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口腔科新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认识及防护知识的调查,加强口腔科新医护人员对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方法:采用无记名形式,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2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口腔科新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自我防护的能力。结论:医院应加强新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正确防护技术,把院感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医院是救治伤病患者的场所,也是细菌病毒高度集中的地方,医务人员日夜工作在该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被感染、被损伤的危险。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的是患者,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的疾病关注甚少,由职业暴露而引起的感染危险已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士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曾被针刺伤的占96.0%;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0%;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0%;因防护知识缺乏造成的损伤占42.0%;因操作不规范造成损伤的占34.0%;其他占24.0%。指出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操作不规范及护士生理、心理因素等,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预防和控制口腔医护人员发生医院内感染是口腔医疗领域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根据美国职业安全局统计显示,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在工作期间通过血源性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的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指出职业暴露是导致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口腔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自身感染的病例。为减少我院口腔职业危害,针对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避免口腔职业危害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专业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方法:提高口腔专业各种风险因素的思想认识,从普遍预防、标准预防、目标性预防做起。结果:根据医院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专业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干预措施。结论:树立双向保障医患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正确实施医疗操作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影响,以指导制订职业暴露综合管理方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制定系列干预措施,比较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实施干预后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发生职业暴露上报时间提前(P0.05),规范预防用药比率提高(P0.05),血清学随访比例增多(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暴露后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及防护意识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向31个临床/医技科室发放“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状况调查问卷”,于次日收回,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中有48.92%的人知晓艾滋病窗口期持续时间,87.29%的人知晓窗口期具有传染性,51.10%的人在工作中没有达到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标准.在接触血液及体液时需要戴手套的问题中,检验员佩戴手套的比例最高,达93.17%.在脱掉手套后进行手部消毒,检验员执行比例最高,达87.5%.这两项均显著高于医生、护士的执行比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污染的针头回套针帽,比例最高的是医生,占52.18%,其次为护士,占42.61%.有38.67%的工作人员知晓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上报,其中检验科知晓率最高,达93%.结论 医务人员普遍性防护原则意识偏低,临床操作中存在不良习惯性操作,职业暴露后上报意识淡薄.应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薄弱环节等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