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阎爱荣  廖晖 《中国药房》2012,(7):668-670
目的:了解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从体外抑菌作用、中西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等三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情况。结果:目前抑菌作用较多集中在对具有清解里热功能中药的复方、单味药及单体的研究。体外抑菌及动物实验显示中西药物联用对耐药菌具协同功效。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有逆转耐药性,抑制细菌的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的合成及消除质粒等。结论:中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来自临床各种标本检出30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布情况的耐药水平进行分析。尿液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126株(40.%)占首位,其次是脓液63株(20.5%)和阴道分泌物40株(13.0%)。对10种抗生素敏感度较高的依次为: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吡哌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氯霉素。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质粒谱与ESBLs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临床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谱与基因型间关系,确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ata lactarnase ESBLs)基因在细菌质粒谱上的座位。方法分离鉴定菌株,通过K-B法药敏实验确认产ESBLs菌株。凝胶电泳检测菌体质粒,并应用PCR技术扩增ESBLs基因。结果分离到产ESBLs细菌128株,检出率为78.0%,针对12种抗生素,产ESBLs细菌的耐药率在29%.71%之间;128株大肠埃希菌含11类不同谱型的质粒群,其中较大质粒(23kb、9.4kb)出现频率高(71.1%、26.6%);PCR分型结果显示,单独携带TEM型ESBLs基因的菌株比例为24.2%,SHV型为19.5%,CTX-M型为53.1%。携带两种基因型以上的占18.8%。CTX-M型中三个亚型CTX-M-24、CTX-M-22型和CTX-M-3型比例分别是32.0%、28.1%和17.2%。结论质粒谱中,某些分子量相同或相近的较大质粒能稳定存在于菌体内并能导致相应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定位这类质粒上ESBLs基因的差异导致了菌株耐药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近年宁波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质粒AmpC酶基因流行状态.方法 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耐药表型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mpC酶基因,然后用三维试验予以证实.结果 14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醇基因阳性率2009、2010、2011年分别为4.4%(2/45)、8.6%(3/35)、13.3%(8/60);其中2009和2010年所检出的均为DHA基因型,2011年分别从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CT-1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基因的流行率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英  刘德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31(4):190-192,I0001-I0004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主要包括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细胞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细菌药物外排泵。近年来对其耐药机制研究较多,尤其是在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及其相关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埃希菌,作阻内酰胺酶测定、药物敏感试验、质粒DNA转化和DNA印迹试验。结果7株大肠埃希菌,经E—test法检测,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DNA电泳图谱显示7株大肠埃希菌均含有TEM型耐药质粒;通过大肠埃希菌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印迹试验证明7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由质粒介导或由质粒与染色体共同介导。结论第一株大肠埃希菌芦内酰胺酶单纯由质粒介导,第2~7株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由质粒和染色体共同介导。由质粒与染色体双重介导的肛内酰胺酶增强了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及其相关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埃希菌,作β-内酰胺酶测定、药物敏感试验、质粒DNA转化和DNA印迹试验。结果7株大肠埃希菌,经E-test法检测,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DNA电泳图谱显示7株大肠埃希菌均含有TEM型耐药质粒;通过大肠埃希菌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印迹试验证明7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由质粒介导或由质粒与染色体共同介导。结论第一株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单纯由质粒介导,第2~7株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由质粒和染色体共同介导。由质粒与染色体双重介导的β-内酰胺酶增强了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qnr,aac(6')-Ib-cr及gepA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阳性菌株感染的微生物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从天津某三甲医院收集环丙沙星耐药(CPLX,MIC 4gg/mL)的大肠埃希菌共75株,采用PCR法检测gnrA,gnrB,gnrS,aac(6')-Ib及gepA基因,对aac(6'),-Ib基因阳性菌株用Fok I酶切确认aac(6')-Ib-cr基因,接合试验验证qnr的转移性.所有阳性菌株用PCR法检测p-内酰胺酶基因,并收集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5株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中共有18株(24%)携带qnr基因和(或)aac(6)-Ib-cr基因,其中gnrB,gnrS和aac(6')-Ib-cr检出率分别为5.3%,4%和21.3%,未检出gnrA和gepA o 5株qnr阳性菌株均接合传递成功.18株gnr1aac(6')-1b-cr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中均检测出R-内酸胺酶基因.阳性菌株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度耐药且主要来源于泌尿系感染,感染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结论 天津地区临床存在qnr和aac(6')-Ib-cr阳性菌株的流行,这是首次在天津发现qn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7年安徽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枪出率及产酶株基因型.方法 三维实验进行AmpC酶筛选;并行转移接合实验,PCR检测AmpC酶基因,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1株大肠埃希菌三维实验阳性,占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5.9%(21/355),19株经PCR检测携带ampC基因,16株转移接合成功,经序列分析表明,9株CIT阳性结果,6株DHA阳性结果,3株EBC阳性结果;1株同时携带EBC及DHA基因.其中有1株EBC型新基因被枪出(序列号为FJ237369);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及接合子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相对较敏感.结论 安徽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以CIT型和DHA型为主,同时存在变异型,临床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胃安中药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配方组及汤剂组,每组45例.汤剂组给予传统胃安汤中药汤剂治疗,配方组给予胃安中药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配方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汤剂组的75.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药药对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与归纳。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中药药对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中药药对中单一成分、酸碱配伍规律、生理生化指标等的研究近况。结果中药药对在各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相关指标的控制。结论中药的成分复杂,中药药对的研究需要完善的实验设计及先进的实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紧张型头痛(TTH)中医证侯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观察236例紧张型头痛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探讨TTH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存在思虑过度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烦躁焦虑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火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烦躁焦虑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风火候、风瘀候为主;存在精神萎靡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候和阳虚寒凝候为主;存在惊悸不安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候为主。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强  李超 《齐鲁药事》2010,29(3):158-161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整理,总结了中药指纹图谱的近年来研究进展,为中药指纹图谱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药汤剂与免煎中药饮片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煎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现代化的尝试,由于对免煎中药饮片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也没有免煎中药饮片的专用质量控制标准,在免煎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拓宽思路,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的手段,使免煎中药饮片向合理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辐射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概括了国内外报道的中药抗辐射作用和抗辐射类中药及制剂的研究情况,目的在于为特殊工种人群的辐射伤害预防、放射损伤治疗及预防急性放射病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抗辐射膳食药剂的开发、相关人群的日常饮食提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对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中药制剂学与方剂学的概念,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发生的条件以及方剂学是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的基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药剂学的概念和方剂学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中药药剂学则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然而方剂学又是中药制剂学进行发展的基础.结论 方剂学和药剂学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又是紧密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两个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促使T淋巴细胞增殖。方法从sD大鼠血液里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设正常细胞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转移因子组、复方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培养1d后把药加入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d,加Am-Blue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避光培养4h后,通过酶标仪检测,分析淋巴细胞的增值情况。结果中药复方高、中、低剂量组OD值均明显增高,与正常细胞组比较P〈0.01;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P〈0.01;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P〈0.01;转移因子组与正常细胞组比较P〈0.01。结论中药复方能促使T淋巴细胞增殖,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及其他类,在降血糖方面具有优势。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资料,对中药活性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2 0例HBeAg及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使用干扰素及中药 ;对照组 6 0例 ,仅使用干扰素。3个月为 1个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LT值、HBeAg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 4 5 6± 2 1 6U/L、6 3 3% (38/ 6 0 )、70 % (4 2 / 6 0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治疗慢性肝炎时 ,在干扰素基础上本方中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