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卡维地洛,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收缩压(130.2±7.8)mmHg、舒张压(85.6±5.4)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4.4±7.5)mmHg和(88.5±5.6)mmHg(u=2.877,P=0.005;u=2.765,P=0.007)。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VEDd(50.0±4.2)mm和(51.6±4.0)mm,LVPWT(11.6±1.7)mm和(12.3±1.6)mm,LVMI(136.8±5.9)g/m2和(139.1±5.6)g/m2(u=2.045,P=0.043;u=2.222,P=0.228;u=2.096,P=0.038)。两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比8.9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146,P=0.103)。结论阿托伐他汀和卡维地洛在辅助降压、逆转心室重构方面作用协同,联合用药较单用阿托伐他汀辅助降压能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心室肥厚,并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脏射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和氯沙坦50 ng,每日1次;氯沙坦组4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5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既可使血压、血脂迅速达标,又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血分数)以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污]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ǐ.05).2组患者TC、TG、LDL-C、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血分数、PT、APTT、TT、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能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心脏舒张功能.方法:对110例血脂正常或轻度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非洛地平降压同时分别加用氟伐他汀或安慰剂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出左心室质量(LVM)及心肌重量指数(LVMI);测量及记录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检测血浆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及脑钠肽(BNP).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安慰剂组血压达标率增加,脉压减小,24周后血浆PIP及BNP水平降低,LVMH、LVMI显著降低(P<0.05);同安慰剂组相比,联合治疗组24周后二尖瓣后叶瓣环与左室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之比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加用氟伐他汀可使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改善、血压降低,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付熠  王云开 《江西医药》2008,43(5):397-4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氨氯地平5mg/d)、氟伐他汀组(40例,氨氯地平5mg/d加氟伐他汀40mg/d),连续治疗3个月。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血压水平,计算脉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3个月后,氟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LVMI也明显降低,且氟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缩小脉压,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和周边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2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峰速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和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逆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施行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01±1.1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1.11±2.13)mm、左心室射血分数(44.21±1.09)%、心功能分级(1.54±0.20)级均优于对照组的(68.19±1.93)mm、(55.14±1.76)mm、(41.12±2.19)%、(1.86±0.1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作为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2日至2017年11月28日),分组方法主要是根据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心室内径为(53.54±5.55)mm、室间隔厚度为(7.11±0.54)mm、左心室后壁厚度为(8.24±2.22)mm、射血分数为(45.65±2.66)%、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情况为(355.69±20.57)m,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杨慧玲  李军 《中国药师》2012,(11):1635-163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43)给以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n=43)单用非洛地平治疗。2组均给药30周后,观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治疗3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的IVST、LVPWT、LVDd及LVM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VST、LVPWT、LVDd及LVMI也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和60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的老年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并行头颅CT检查。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0例(16.67%),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2例(5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者较单纯性高血压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n=159)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159)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冈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I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经由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A),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E/a比值,根据患者是否为左心室肥厚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96)为单纯高血压组,观察组(n=50)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测量患者的hs—CRP、NT—proBNP值,分组比较,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3.46±2.04)mg/ml vs(2.40±1.32)mg/ml,NT—proBNP分别为(185.2±41.06)pg/ml vs(119.84±21.60)pg/ml,LVMI分别为(164.9±32.8)g/m^2 vs(115.2±16.8)g/m^2,E/a分别为(0.63±0.29)%vs(0.94±0.48)%,NT—proBN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98,P〈0.01,NT—proBN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F=-0.741,P〈0.01。hs—CR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241.P〈0.01;hs—CR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346,P〈0.01。结论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超声诊断在确诊及指导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EH伴LVH患者62例,均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E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SH、LVPWT、LVDd、LVM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EH伴LVH有逆转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EH患者,其中有LVH者22例,口服氯沙坦50 mg/d,为期6个月。观察血压,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并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EH患者经氯沙坦治疗前收缩压(156.9±8.9)mmHg,治疗后(138.7±1.2)mmHg。舒张压治疗前(101.3±7.5)mmHg,治疗后(85.9±6.1)mmHg,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LVH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治疗前(51.2±3.2)mm,治疗后(46.8±5.2)mm。左室重量治疗前(245.6±24.9)g,治疗后(237.1±22.4)g,均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治疗前(11.9±0.6)mm,治疗后(11.2±0.5)mm。室间隔厚度治疗前(13.4±0.8)mm,治疗后(11.7±1.5)mm。左室重量指数治疗前138.2±24.1,治疗后116.2±24.3,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沙坦治疗EH安全有效,并且可以逆转LV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回声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除外颈动脉斑块形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所有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31例)与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59例).应用回声追踪技术测量患者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顺应性、膨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与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LVH组的颈动脉硬化度、Ep与PWVβ明显高于高血压NLVH组,而颈动脉顺应性明显低于高血压NLVH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0±3.40)比(7.23±1.28),(141.30±43.60) kPa比(110.90 ±35.10) kPa,(8.20±2.60) m/s比(6.05±0.78) m/s,(0.52±0.33) mm2/kPa比(0.85±0.41) mm2/kPa] (P<0.05).LVMI与硬化度、Ep呈明显正相关(r=0.683,0.556,P<0.05),与顺应性呈明显负相关(r=-0.706,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与颈动脉硬化度、Ep、顺应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应用颈动脉回声追踪技术参数能很好地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超排除左室肥厚.测定血压、胸导联最大ORS电压(Vmax)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随机分为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吲达帕胺治疗组(I组)及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组(T组),分别于3.6月测定血压,胸前导联最高电压,左室重量指数,比较3组有无差异性。结果血压、Vmax、LVMI治疗后B组分别为;132.3±3.5/83.3±2.8mmHg、29.9±1.5mm、81.3±5.7g·m^-2。,I组分别为:133.2±3.2/83.6±2.SmmHg、32.5±3.8mm、91.0±7.4g·m^-2。T组为:142.7±3.8/90.5±2.4mmHg、36.5±3.8mm、99.2±7.9g·m^-2,B组血压与I组无特异性差异(P〉0.05)。而B组Vmax、LVMI与I组、T组均有特异性差异(P〈0.01)。结论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血压,且能明显抑制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SBP研究组为(140.3±6.1)mmHg,对照组为(138.5±7.2)mmHg;DBP研究组为(81.2±0.9)mmHg,对照组为(82.1±0.3)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降压及左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30例)和卡托普利组(30例),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测量血压和计算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结果2组用药后血压和左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的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