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我国古人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之为“蛟虫有”、“虫尤虫”,在医书中有许多论述。蛔虫病现仍为人体中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在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胆道蛔虫症即“蛔厥”,是儿童蛔虫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蛔虫寄生于小肠中,性喜钻窜。若窜入胆道,则表现为突发性的剑突下或右胁部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得食则吐,甚至吐出蛔虫。痛剧时表现为面青、汗出、手足厥冷、脉伏。间歇期疼痛可完全消失。发病初期脘腹或右肋部…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本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8~40岁;病程2个月~8年。临床表现为典型的突发性右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右上腹部压痛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升高,B超可见胆道或胆总管内索状物,大便涂片蛔虫卵阳性。治疗方法以口服中药为主,必  相似文献   

3.
加味乌梅汤灌肠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陈运生,赵再南(附属医院儿科)(南昌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关键词乌梅汤,临床应用,胆道蛔虫症,灌肠治疗我们在1989年~1992年间,应用加味乌梅汤灌肠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22例,临床获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22例胆道蛔虫症...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乌金食醋汤治疗胆道蛔虫症孕妇患者3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共31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0岁,均为妊娠后期女性;妊娠28周1例,妊娠32周30例;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16例;病程1d者16例;2~3d者10例;3d以上者5例;B超显示蛔虫进入胆道26例,进入胆囊5例;蛔虫数5条者1例,1条者30例,均为活蛔虫。诊断标准:突发右上腹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B超显示胆总管内经扩大,内有平行双条光带,宽4mm左右。若系活蛔虫,可…  相似文献   

5.
闵照国 《中原医刊》2004,31(17):47-48
胆道蛔虫病(简称胆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广大农村由于饮食不洁等多种原因发病率更高,属于中医“蛔厥”范畴。以阵发性剑突下偏右剧痛,汗出肢厥,呕吐蛔虫为特点。本病主要是由于身体内在环境失调,消化道机能紊乱,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失常,胆系内环境PH值的改变,以致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发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乌梅丸治疗胆蛔虽然长久不衰,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根据中西医原理,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合承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组成:乌梅3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15g,郁金10g,黄连10g,吴茱萸3g。水煎温服,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日2剂,忌香、甜、油腻之品。治疗1~4d,症状消失,胆道未见蛔虫为治愈;治疗5~7d,症状基本消失,胆道见死蛔虫为有效;治疗7...  相似文献   

8.
许迎来  胡健 《中原医刊》1991,18(2):29-30
胆道蛔虫,类似中医所称的蛔厥。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运用安蛔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118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18例,男60例,女58例。年龄最大46岁,年龄最小6岁。病程1~3天。118例中有排蛔病史者103例;有吐蛔史者78例。其中有吐蛔、排蛔史者66例。118例患者均经内服或肌注解痉止痛类药物,疼痛不见缓解而来就诊。二、诊断依据 1.本组病例均为突然右上腹或胃脘部呈阵发性“钻”、“顶”样绞痛,疼如刀割,坐卧不安,甚则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94~2004年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15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55例,男64例,女91例,年龄2~65岁;2~9岁58例,10~15岁52例,16~19岁24例,20~65岁21例;属偏寒型者81例,偏热型者14例,寒热错杂型者60例;合并蛔虫性肠梗阻者6例,见于妊娠及产后者9例、发病为冬春两季最多,秋季较少,夏季最少,发病与气候寒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于冰心  李玉书 《河北医学》2000,6(7):658-659
1 临床分型根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胆道蛔虫症确定诊断后结合中医辨证、分为两型以便指导治疗。1.1 蛔厥型:胆道蛔虫症未合并感染阶段,呈阵发性上腹部剧痛,出冷汗,四肢厥冷,恶心呕吐或吐蛔虫,剑突下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紧,体温、白血球正常或略有升高。1.2 化热型: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阶段,包括胆管炎、胆囊炎、肝脓肿及胰腺炎等。有持续性腹痛或阵发加重,发烧、口渴、呕吐、便结及上腹痛拒按,白血球升高或伴有巩膜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2 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0岁。其中15岁以下者16例,…  相似文献   

11.
胆道蛔虫症(以下简称胆蛔)是乡村的常见病。笔者自1994年12月~1997年12月应用苏合香丸治疗胆蛔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9岁,20岁~40岁以下青壮年共33例最多。60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均有阵发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47例,右上腹压痛49例,发热15例,吐蛔虫8例。27例作了B超检查。其中17例在总胆管或肝胆管内发现索条状细管样蛔虫影,60例全部作大便常规或虫卵检查,其中42例检见蛔虫卵,全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其中27例白细胞总数>10×109/L。2治疗方法本组均留观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辨治胆道蛔虫症68例的体会夏春凤(江西省上饶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334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笔者从1983年~1994年11月间辨治胆道蛔虫症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8例中,男39例,女...  相似文献   

14.
15.
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饶筱荣(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景德镇333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针刺疗法胆道蛔虫,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中医学的腹痛和“蛔厥”的范畴。《伤寒论》中记载:“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选用中药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48例,女120例;年龄最小14月,最大67岁;全部病例均具备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其中伴恶心、呕吐145例,吐出蛔虫者61例,便秘106例,腹泻4例,发生于妊娠期者25例,继发胆道感染者89例。1.2 治疗方法:全部采用中药安蛔汤为主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西药治疗无效后,转为以安蛔汤为主治疗。服药最少的1剂,最多的6剂,绝大多数为2~3剂,平均治愈时间为2.6天。  相似文献   

17.
根据蛔虫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特性及六腑以通为用的功能特点,安蛔与通腑并用治疗胆道蛔虫并感染症62例,痊愈48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2例,其6天内疼痛缓解率达96.8%,10天内有效排虫87.1%。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临床中根据胆道蛔虫症系脏寒入膈的病机 ,以温脏安蛔、降逆止痛法 ,自拟“胆蛔汤”治疗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例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B超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其中女性 1 3例 ,男性 8例 ,年龄 8~ 1 2岁1 5例 ,1 3~ 2 5岁 6例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1 5天。2 1例中除 6例无明显腹痛史外 ,1 5例均有阵发性腹痛或伴吐蛔史 ,腹痛为阵发性上腹绞痛或钻顶样疼痛症状 ,5例因伴有胆道感染而伴有发热及右上腹明显压痛或拒按 ,并有末梢血白细胞升高外 ,其余病例腹部体征较轻。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9):41-41
案1:患者,女,26岁。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2小时,有钻顶感,呕吐,吐蛔2条,面色苍白,冷汗出,神疲乏力,手足冷,舌淡苔白,脉弦有力。查:T37.8℃,BP120/80mmHg,心肺(-),腹软无包块,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似有条索状物。妊娠7个月余,宫底脐上4指,胎位正,胎心音120次/分。患者疼痛难忍,呼号不已,上下翻滚,有早产之危险。  相似文献   

20.
胆道蛔虫症在农民尤为多见。因此,在农村基层医院如何及早地进行有效的治疗,减少胆系感染是值得探讨的临床课题。现将1970至1986年间收治的54例病人进行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 54例中男33占61.11%,女21占38.89%;年龄中3~9岁的29例,占5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