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脑卒中发病率的5%~11%,是心脏病常见并发症及影响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及病残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00-10~2004-0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通肝素治疗的30例心源性脑栓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早期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治疗效果因基础心脏病病因不同而有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冠心病.栓塞部位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治疗心房纤颤以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3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杰  张朝民 《吉林医学》2004,25(12):17-18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冠心病。栓塞部位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治疗心房纤颤以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梗死区再灌流所致 ,其发生与脑栓塞 ,大面积梗死及溶栓抗凝治疗等有关 ,头颅CT检查表现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种 ,血肿型病情常较重 ,预后差。现将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的 2 6例出血性梗死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6例 ,女 10例 ,最小年龄 46岁 ,最大年龄 88岁 ,平均 66.4岁。并发有高血压性心脏病 13例 ,风湿性心脏病 5例 ,有心肌梗死病史 4例 ,1例并发室壁瘤 ,心电图检查 16例有房颤 ,4例无任何疾病记载。临床诊断为脑栓塞者 2 0例 ,其中心源性栓塞 19例 ,动脉性栓塞 1例。 1例曾行…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脑栓塞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 2 0 % ,栓塞来源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内附壁血栓和赘生物 ,常见的病因有房颤 (非瓣膜性和瓣膜性 )、心肌梗死、人工瓣膜、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在心脏内附壁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 ,凝血级联的激活比血小板的活化更重要 ,所以抗凝治疗从理论上讲能够阻断这一过程 ,应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但临床试验的结果却意见不一。1 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的应用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心脏内血栓 ,并防止栓塞部位的继发性血栓扩散 ,从而实现心源性脑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并改善缺血性卒中患…  相似文献   

6.
脑栓塞是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导致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使缺血处神经功能缺损,为临床常见急症[1]。心源性脑栓塞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类型,约75%的心源性栓子栓塞于脑部,而心房颤动是引起脑栓塞的常见心脏疾病之一[2-3]。针对心源性脑栓塞,临床上常予以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为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且疗效较好[4]。华法林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7.
陈瑜  李德剑 《中外医疗》2009,28(13):74-75
目的 探讨对维持阶段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椿治疗的伴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强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49例,分为抗凝早期迭稳定抗凝强度组(抗凝剂量华法林组)与未达稳定抗凝强度组(低抗凝剂量华法林组),维持阶段均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持续抗凝,作2组间出血,脑栓塞,死亡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抗凝剂量年法林组与低抗凝剂量毕法椿组在出血与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凝剂量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使用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抗凝,在抗最早期(1~2个月)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以上能明显减少脑栓塞、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HT)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50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58%),特别是合并房颤的人群高达82%.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70%),特别是大面积的梗死患者(50%).82%的患者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的出血性梗死(HI)或不伴有占位征象的片状血肿,18%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PH)并伴有占位征象.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8%.总死亡率达16%.结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病前应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中药等是否与出血性转换有关,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颤并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的时机、重要性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房颤并脑卒中病人抗凝治疗(肝素、华法令),脑栓塞复发和出血的风险。结果:抗凝治疗再次脑栓塞的风险下降81%,脑出血的风险增加25%。结论:房颤并栓塞性脑卒中不是抗凝治疗的禁忌,适当的时机及合理的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再次脑栓塞的风险。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对于58例确诊为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给予抗凝、调脂、扩张血管、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结果痊愈23例,有效25例,有效率82.76%,死亡7例,死亡率12.07%。结论心源性脑栓塞病情复杂,采取抗凝、调脂、扩张血管、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心源性脑栓塞内科保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梅  罗利均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17-117,133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脑栓塞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不同溶栓方式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时的临床实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68例心源性闹栓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37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血管再通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有明显差异(70.97%94.59%)(P0.05),且观察组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血管再通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时具有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将能够得到更好的修复和改善,因而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建华  张茁  张菁  张亮 《北京医学》2001,23(5):272-274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57.9%),共次为冠心病(17.8%)。805的病人有房颤或房扑等心律失常,口服过华法令的患者仅20.8%。69.8%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4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率28.8%,全组死亡率12.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口服华法令用量不足可能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房颤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华法令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100例,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静滴,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对比。结果:治疗后溶栓组NIHSS评分(4.67±3.12)明显低于对照组(8.71±3.39),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源性脑栓塞发病急、患者就诊时间短,如果能够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使梗塞范围缩小,临床症状改善,为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与预防并发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方案:脉血康胶囊,口服,1 g/次,3 次/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4 100 U/次,1次/12 h。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方案与观察组相同。持续治疗2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且不得使用其他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病残程度。结果: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 ,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目前主张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同时 ,使用肝素抗凝治疗[1 ] 。我院自 1 998年 4月— 2 0 0 0年 4月使用低分子肝素 (LMWH) (立迈青 ,由合肥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3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根据 1 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我院 1 998年4月— 2 0 0 2年 4月符合UAP的病人有 76例 ,无抗凝治疗禁忌症 ,随机分为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痊愈及好转率91%。结论治疗过程中要做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AECOPD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6例AECOPD合并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根据抗凝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D-二聚体、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缺损肺动脉支数明显减少.普通肝素组的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77%,7%,低分子肝素组分别为85%,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通肝素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为治疗AECOPD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抗凝药物,但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60例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前心血管情况、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 :对 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 52例 ,其中心房纤颤 4 2例 ;8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其中心房纤颤 8例 ;栓塞部位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4 8例 ;治愈 12例 ;好转 36例 ;死亡 12例。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 ,应积极纠正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八五院神经内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0例,经患者知情和家属同意,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同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较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